- 3.3 青春期与生育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3.4.2 性传染病——艾滋病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4.2.2 《粒子的运动》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4.2.1 物质由粒子构成 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 4.2.3 粒子间存在间隙 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牛津上海版常见的物质状态备课ppt课件
展开《物态》教学设计
一、 背景和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牛津版《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第一节《物态》,由《常见的物质状态》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两个子标题的内容构成,按照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议安排一课时完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相同物态的不同物体的研究,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宏观性质,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物质的宏观性质将物质进行分类,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2、 会观察和描述特定物体的宏观性质,能运用表格记录和比较物体的宏观性质,并从
中归纳事物的特征,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宏观性质
3、 通过预测、实验、观察、描述、比较推理等探究过程,体验对事物特性归纳的方法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气体和液体的宏观性质
难点:会归纳气态、液态和固态物体的性质
四、 教学设计思路
1、 基本思路:
(1) 从“冰激凌会融化”这一生活中的现象导入“物态”的概念。随后请学生将一
些物质根据物态的不同进行分类,巩固分类的技能,同时引入对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分类研究。
(2) 探究气体的共同性质时,主要为班内演示实验(活动4.2),学生观察、描述实
验现象后,通过记录、比较实验结果,归纳气体的共性。
(3) 探究液体的共同性质时,主要为分组实验,每组负责一种液体各种性质的探究,
随后各组汇总、共同分析表格,进行归纳。
(4) 探究固体的共同性质时,根据气体和液体的两者性质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形状”和“体积”方面的研究,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细化操作步骤的方法来运用结构层次较高的探究活动,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性地观察实验现象、科学地记录实验结果,层层递进地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合理归纳,大大增强了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学习的条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 实验器材和资料准备
连接导管的塑料瓶(活动4.2)、瓶中气体形状的示意图(前、后)、量筒、锥形瓶、烧杯、水、苹果汁、牛奶、酒精、木块、玻璃、铁钉、泡沫塑料、橡皮泥、PPT、探究单。
六、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意图说明 |
引入
| 【PPT】出示“冰激凌融化前后”图片。 【提问】冰激凌会熔化,熔化前后有什么不同? 【概念描述】物质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我们将物质的存在状态称为物态比较常见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板书】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 观看。
思考并回答。
倾听。
| 引出“物态”概念。 |
辨认物质的三态
| 【设问】那同学们能不能分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状态呢?一起来试一试吧! 【PPT】出示一些生活种常见的物体的图片。 (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如有分歧,从分歧出发) 【小结、过渡】其实,物质的三态具有不同的性质。正是这些性质的不同,能够让我们对他们进行分类,而我们会出现分歧,是由于我们对他们的性质不够了解。 | 思考。
辨认物体,快速回答。
倾听、思考。
| 巩固分类的学习技能,思考分类的依据。 |
探究气体的性质
| 【过渡】空气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气体。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空气,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它。 【设问】空气有没有颜色?空气有没有气味?那空气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呢? 【演示】介绍装置,内部有空气。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此时的形状和体积,并及时记录学生的答案。 打开夹子,再提问学生空气此时的形状和体积,并及时记录学生的答案(副板书)。 与学生一同分析夹子打开前后空气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情况,并将结论填入表格。 【PPT】展示另一种研究的气体:二氧化氮。 【展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氮的颜色和气味。解释:因为有毒需要通过观看视频来分析。 【PPT】播放“二氧化氮与空气的混合”实验视频,与分析空气的各种性质一样,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氮的各种性质。 【设问】二氧化氮有没有颜色? 操作前、后二氧化氮的形状是如何的? 操作前、后二氧化氮的体积又是如何的? 【分析表格】通过找出两种气体都相同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气体的共同性质。 【小结板书】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 | 倾听。
思考、回答。
观察装置,思考并选择空气此时的形状和体积。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选择空气此时的形状和体积。
分析、回答。
阅读,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思考,选择合适的选项,回答。
倾听、思考、记录。 |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科学的记录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气体的性质,找出 气体都具有的性质,从而归纳得到气体的共性。 |
探究液体的性质
| 【分组】出示实验材料:水、苹果汁、牛奶、酒精。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物质进行探究。 【引导】根据学习单上的实验步骤,结合PPT说明探究的内容: 液体是否透明?液体有没有颜色?液体有没有气味?液体有没有形状?液体的体积如何读取? 【演示实验】 1、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水,记录液体的形状和此时的体积。 2、将液体倾倒至锥形瓶中,记录液体此时的形状。 3、再将液体倾倒至烧杯中,记录液体此时的形状。 4、最后将液体倾倒回量筒中,记录液体此时的形状和体积。 【组织小组实验】巡视。
【结果汇总】在实验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液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情况。 【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出液体的共同性质。 【小结板书】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 | 倾听,确认分组情况和仪器。
倾听,思考。
观察、思考。
根据学习单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思考、分析、归纳。 | 通过小组实验,提升实验技能和合作能力。 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对比多个对象的实验结果,学会归纳出事物的共性。 |
探究固体的性质 | 【过渡】 可以发现,气体和液体的共性都是与其形状、体积的变化有关的,那我们来看看固体的形状和体积能不能自由变化呢? 【设问】将实验槽内的各种固体取出来展示,提问学生:它们能不能像气体和液体一样流动?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设疑】固体有没有其他性质可供探究?可以在课后再进行探究。 【小结板书】不可以流动,形状固定,体积固定 | 倾听,思考。
观察、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 通过提出猜测,思考固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提升思维能力。 |
总结
| 【总结】协助学生总结“物质三态的的性质”,指出不同之处即为分类的准则。 | 总结物质三态的性质,并找出不同之处。 | 为接下来学习粒子模型打下基础。 |
七、 板书设计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太阳和月球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太阳和月球公开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资源共享,联系实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章 可持续发展第 1 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章 可持续发展第 1 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及人类所做的工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公开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