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4.1《故都的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4.1《故都的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页
    14.1《故都的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14.1 故都的秋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14.1 故都的秋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学习时数,背景知识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悟、品味中培养揣摩语言的能力。
    2、交流、表达中培养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升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加强人文素养。
    三、学习重点:
    1、体会故都秋 “清”、“静”、“悲凉”的特点。
    2、领会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学习难点:
    《故都的秋》的意蕴和情味。
    五、学法指导
    1、移情法 欣赏秋天美图,营造浓浓的秋意、秋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引入一个欣赏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
    2、朗读法 带着美好的感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读,读出作品的“原味”,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3、评点法 在学习过程中,圈点勾画,对课文作旁批;交流展示个性理解。
    4、讨论法 在学习过程中就疑问积极讨论,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内容。
    六、学习时数
    课前:预习掌握生字词,对课文内容圈点勾画,心有所感,写出旁批。完成预习案。
    第一课时 从拟题、选景、写景的品味中领悟作家的独特感受,体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从写景中结合背景领悟作家的情思。领会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对比、衬托的写法。随堂检测。
    课后:完成《学法大视野》练习。
    预 习 案
    【学习要点】
    1、朗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圈点勾画课文生字词及重要内容,初步感知故都的秋。
    2、默读课文,品味课文,心有所感,写出旁批。
    3、自读作家介绍和写作背景;完成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过关:
    1、单音字
    落蕊( ) 细腻( ) 柘树( )
    椽子( ) 着凉( ) 颓废( )
    鲈鱼( ) 譬如( ) 驯养( )
    萧索( ) 混沌( ) 廿四桥( )
    2、多音字
    泡 水泡( ) 泡影( )
    卷 卷曲( ) 开卷有益( )
    干 干戈( ) 干练( )
    折 折耗( ) 折叠( )
    落 落枕( ) 落差( ) 落在后面( )
    3、辨形组词
    嘶( ) 厮( )缀( ) 辍( )
    蕊( )芯( ) 椽( ) 掾( )
    凋( ) 雕( )啼( ) 谛( )
    柘( ) 拓( )
    4、解释下列词语
    ⑴混混沌沌:
    ⑵一椽破屋:
    ⑶落寞:
    ⑷一叶知秋:

    ⑸不能自已:
    二、背景知识了解:
    作者生平: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X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写作背景:
    1934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上海迁居到杭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记游散文,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就,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写下了本文。
    导 学 案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从拟题、选景、写景的品味中领悟作家的独特感受,体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学习环节】
    一、明确目标
    第一课时 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致,从拟题、选景、写景的品味中领悟作家的独特感受,体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二、探究学习
    (一)思考下列导学题,整体把握课文。
    1、为什么不用“北平之秋”、“北国之秋”为题?
    2、有人写秋声,有人写秋形、秋色,郁达夫从哪个角度写秋呢?文章有没有一个句子,告诉我们他品尝出的故都秋的意境?
    3、作者在文中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品味故都的秋呢?找出来概括一下,给这些景物取一个优美的名字。
    4、郁达夫告诉我们,在南国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现在到了故都,却写了一些寻常秋景,为什么?
    5、作者说故都秋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然后通过景物来表现这些特点,景物和故都秋的三个特点有对应吗?是如何对应的呢?
    (二)思考下列导学题,品味故都秋里的情思。
    6、第3自然段重点描写了牵牛花的花色,为什么蓝白为佳,紫黑次之,淡红最下?作者在写牵牛花前还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7、第4段重点描写了槐蕊,写出了什么特点? 怎么理解“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8、第6-10自然段写了秋雨,你有什么感觉?有人说这段有“凉”字,却没有“悲”字,读起来却弥漫着“悲凉”的气氛,你同意吗?为什么?
    三、学习心得
    四、随堂检测
    (见检测案)
    五、课后训练
    完成《学法大视野》课时作业A
    导 学 案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第二课时 从写景中结合背景领悟作家的情思。领会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对比、衬托、前后呼应等写法。
    【学习环节】
    一、学习目标
    从景中结合背景领悟作家的情思。
    领会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对比、衬托、前后呼应等写法。
    二、探究学习
    (一)思考下列导学题,把握课文的结构
    1、写景中,第12段插入一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2、第2段和第13没写“故都的秋”,写什么?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3、第14段有什么作用?
    (二)思考下列导学题,突破难点,巩固难点
    4、郁达夫独衷情于秋的“清、静、悲凉”,为什么呢?
    5、作者那么热爱秋、赞美秋,为什么又把秋写得这么悲凉?
    6、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体会以情驭景,景由情生,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学习心得:
    四、随堂检测
    (见检测案)
    五、课后训练
    完成《学法大视野》课时作业B
    检 测 案
    第一课时:
    1、诗中空格里填入一个什么字最好。( C)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 )叶树,灯下白头人。
    A.绿 B.破 C.黄 D.残
    2、作者在谈到牵牛花时说:“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对此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因为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B、表现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C、像喇叭的颜色,与花名贴切。
    D、能使人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3、作者写对故都的秋的怀念时,重点写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陶然亭”等名胜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原因是( D )
    A、作者想尝试那种宁静的平凡生活。
    B、“陶然亭的芦花”等景物不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没有秋味。
    C、作者没有去过陶然亭,所以不知道那儿的景色如何。
    D、选择这样的地方写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三段文字写到了三种景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作者选用了很多表示色彩的词,如、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都属于________色,显示了________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赏秋?
    4.作者认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的理由是什么?
    5.“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___觉、___觉和___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_____的特点。
    6.为什么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相关学案

    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学案设计,文件包含湖南师大附中数学附中3次pdf、湖南师大附中数学答案附中3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容感知,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句段剖析,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审美鉴赏,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