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展开课时训练4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1.我国按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和辐射范围,形成了5个等级中心城市构成的社会经济网络。下列城市属于全国性并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的是( )。
A.重庆 B.上海
C.武汉 D.乌鲁木齐
解析:我国全国性并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有两个:北京和上海。
答案:B
2.城市中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都比较发达,是城市在区域中哪种作用的体现?( )
A.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B.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C.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D.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解析: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体现的是经济活动形式,因而其反映了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答案:C
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据此完成第3~4题。
3.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
A.72% B.73%
C.27% D.28%
4.为实现区域间的城乡协调发展,粤北山区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下列各产业不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有( )。
A.绿色农业 B.有色金属冶炼业
C.旅游业 D.农副产品加工业
解析: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用非农业人口除以总人口即可。有色金属冶炼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类型,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
答案:3.A 4.B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完成第5~7题。
5.中心城区规划分为三个层次体现了( )。
A.行政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B.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C.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D.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6.按照规划,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B.扩展城市用地面积
C.疏散市区过多的人口
D.分散大城市的经济职能
7.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主要作用是( )。
①净化城市空气 ②减轻酸雨危害 ③防治水土流失
④留有发展余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题,中心城区规划是依靠政府来进行的,体现了行政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第6题,北京市区人口过多,通过在外部环线附近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区,可有效疏散市区人口,缓解市区人口过多问题。第7题,相对来说,绿化带对减轻酸雨危害效果不明显,而北京市区多硬化路面,水土流失很少。
答案:5.A 6.C 7.D
安徽省在统筹协调好省级行政中心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第8~10题。
8.下列因素中,与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
①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广阔 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等级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
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滁州—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安庆
10.合肥市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优美
B.市场广阔
C.廉价劳动力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第8题,江淮城市群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属我国东部第三级阶梯平原地带,处于南北连接的过渡地带,交通十分便利。该地季风气候显著,但海洋性特征不明显;这里农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第9题,安徽省内城市按行政级别高低是合肥—安庆—无为,服务范围由大到小;合肥—滁州—长丰,服务职能由多到少;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受城市等级和经济地理的影响,合肥—马鞍山—安庆可能有先后顺序,所以A、B、D三项都是正确的。六安、滁州等级一样,小学数目难以比较。第10题,科技创新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答案:8.A 9.C 10.D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二: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乡镇企业兴
起与繁荣⇨吸引农村劳动
力,小城镇发展⇨农村地区城市
化和现代化
江苏苏南模式
农产品加工
链条延伸⇨“公司+农户”
“工厂+农户”⇨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
山东诸城模式
(1)(多选)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 )。
A.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C.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城乡之间交通拥堵
(2)江苏苏南模式中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是什么?
(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请列举一个该地区发展农产品工业的产业链 (农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
解析: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题通过江苏苏南模式和山东诸城模式来考查城乡协调发展。由于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严重、环境恶化、资源的统筹安排较差。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带动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山东诸城模式是典型的加强城乡间产业协调的案例,利用农业的产业化带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答案:(1)ABC
(2)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
(3)延长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使经济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多元结构。苹果(棉花、粮食、蔬菜等) 水果罐头(纺织、粮食加工、蔬菜加工等)
高中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图中,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图中甲处地貌是,图中虚线框内的区域可能位于,图中①~④中,地震多发的区域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综合检测(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综合检测(二):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本册综合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