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综合检测(一)
展开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三种功能区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下列叙述不属于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的是(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解析:第1题,A位于市中心,一般为商业区;C处交通便利,位于河流下游,且与盛行风(西北风、东南风)相垂直的郊区,应为工业区;B在城市中面积最大,一般为住宅区。第2题,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不是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1.A 2.D
3.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
A.城市人口以老年人为主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市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解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仍然以中青年为主;东部城市化速度超过西部;我国仅有极少数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大城市的人们为了获得较好的环境,往往会向郊区和卫星城市迁移,从而导致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市发展较快。
答案:C
2013年4月20日,一场大雨突袭了广州城区,部分街道因排水不畅被淹,显现城建规划不足。读“南方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此次洪涝的发生与以下哪个环节的改变关系最密切?( )
A.① B.② C.③ D.④
5.城市建设导致(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地下水位上升
D.地面汛期洪峰量增大
6.本次暴雨给今后城市规划建设方向以警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
B.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短期规划
C.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D.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解析:第4题,城市洪涝的发生是地表径流即④增大的结果。第5题,城市建设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大,汛期洪峰量增大。第6题,城市规划建设要避免短视行为。
答案:4.D 5.D 6.B
7.下列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因素在任何时期对城市的功能分区都起主导作用
B.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城市的功能区的布局影响将会逐渐增强
D.城市都具有相同的地域结构特点
解析:在封建社会中,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统治权利的需要,工业社会以后是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的,未来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地域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城市由于各地因素的不同,其地域结构相差很大。
答案:C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8~9题。
8.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9.学生对图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解析:第8题,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根据图例信息的分布可知,污染物主要来自湖泊周边的城镇。第9题,图中所示牧区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地势相对较平缓的地区,与市场、交通、技术等因素没有联系。
答案:8.A 9.D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11.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则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解析:第10题,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与沿线经过的地价等级有关,一类等级地价最高,六类等级地价最低,从M到N依次对照地价等级图例可知C项符合。第1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虽然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但由于受铁路影响,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
答案:10.C 11.D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12.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第12题,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在规划过程中需考虑购物中心的交通和顾客量,同时还要注重对耕地和菜地保护,结合图中四个位置,甲是最佳位置。第13题,根据该城市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特点,住宅区布局在工业区的西南方向,说明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西南风,这样才能满足工业区的污染对住宅区影响最小。
答案:12.A 13.B
下图为“我国长江沿岸某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该城市准备规划建设一个高新科技工业园,该园应该布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为了治理区域④对城市的空气污染,下列措施相对较为合理的是( )。
A.将化肥厂全部永久关停
B.将印染厂迁往区域⑥
C.将石油化工厂迁往区域⑤
D.修建东南—西北走向的绿化带
解析:第14题,该城市准备规划建设一个高新科技工业园,高科技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有科技、人才、环境、交通等因素,结合四个选项,②符合要求。第15题,区域④内石油化工厂大气污染严重,结合图中风向频率图,可知将石油化工厂迁往区域⑤会对城市产生更严重的大气污染,在④修建东南—西北走向的绿化带,这样就可以减轻区域④工厂对中心城区的大气污染。
答案:14.B 15.D
下图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A.纽约 B.上海
C.鞍山 D.巴西利亚
17.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c过程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D.c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
解析:第16题,a过程代表的城市形成经历了“采矿基地—加工基地—工业城市”的发展过程,表明该城市是在开发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鞍山符合题意。第17题,此题图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城市形成过程,a代表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城市,b代表交通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可出现在沿江、沿海地区,c代表集市演变成城市的过程,可知城市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剩余产品出现后的交易场所是集镇,可知c的形成过程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答案:16.C 17.D
1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城市中饮食服务店应该( )。
A.集中布局在居住区 B.都远离居住区
C.分门别类进行布局 D.集中布局在商业区
解析:在城市规划中,通常将饮食区划分各个等级,分门别类进行规划。
答案:C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第19~20题。
19.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第19题,从图1可以看出,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数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也有负相关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在与交通节点距离相等的情况下,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零售商业面积明显多于公交站点。第20题,图1反映了市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图2反映了交通影响零售商业布局。
答案:19.D 20.A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A
图B
(1)反映城市群体组织结构变化的是 图,其形态特征从散点型到带型再演变到 。
(2)反映城市内部结构演变的是图 。(“A”或“B”)
(3)图A、B反映的是 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 ,二是 。
(4)分析图B中①工业区形成的可能原因。
解析:依据图例和图的结构可以判断出,图A反映了城市群体组织结构变化,而图B则反映了城市的内部结构演变。
答案:(1)A 组团型
(2)B
(3)城市化 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4)接近主要交通干道,保护环境。
22.(10分)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 ;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理由是什么?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 ,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 。
(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的关系?
解析:第(1)题,D处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与原居住区相连,有多条公路通过,交通便利,可规划为居住区。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与原有的仓储区距离较近,远离居民区且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对城市的环境影响较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从该城市中间穿过,容易带来噪音污染,同时又把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造成联系不便。第(3)题,在城市建设中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老城区进行分类保护,尽量不要改变老城的原来面貌,进行合理改造。
答案:(1)D 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2)铁路穿城而过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
(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
23.(1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发展史,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等级体系”。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等级体系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表现在:①城市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布局不够合理;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不强;③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不够明确;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严重;⑤人口素质低,城市化水平提升受到限制。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城镇共分为 级,其中最高一级的城镇有 、 、 等,二级城镇有 、 、 等。
(2)总结城镇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
。
(3)如何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问题?
解析:第(1)题,该题解答的关键在于认真读图,依据图例,可明确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为五级,第一级为人口规模大于100万的城市,有广州、深圳、香港;第二级的城市是规模为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有东莞、中山、顺德区等。第(2)题,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第(3)题,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问题,一方面要改变其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间的协调和管理,合理分散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五 广州 深圳 香港 东莞 中山 顺德区
(2)城镇级别越高,数目越少;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3)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和管理。
24.(10分)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下图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 、 、 。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 。在城市建设中,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 。
(4)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解析:第(1)题,因为北川新县城是整体异地重建,所以首要考虑的是地质条件;然后结合图示,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M地靠近河流、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第(3)题,图中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建设用地应是绿地。第(4)题,从文物古迹的保护、突出民族建筑风貌、体现民俗风情等几个方面回答。
答案:(1)地质 地形 水源 交通(三点即可)
(2)靠近河流 靠近文物古迹 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 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格;保护文物古迹;突出民俗风情。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第三章 城乡规划 过关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本册综合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综合检测(二):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本册综合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本册综合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