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
展开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 |
重点
难点 |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教学过程 | 教师复备 | |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诗人孟效的《游子吟》吧,一齐朗诵一遍。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板书课题作者) 二、疏通字词,朗读课文1、作家简介: 2、字词学习
并蒂.( dì ) 菡.萏.( hàn )( dàn ) 莲蓬.( p eng ) 徘.徊.( pái )( huái ) 攲.斜( qī) 荫.蔽.( yīn )( bì )覆.盖( fù )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荫蔽:遮蔽。 |
| |
花瑞.:花中吉祥的事。瑞:吉祥的。 菡萏:荷花。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倾斜。
适意:舒适。 慈怜:慈爱,
怜惜。
3、课文朗读三、整体感知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
2、那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3、文中的红莲和荷叶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4、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呢?(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5、写自家院里的荷花,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呢? 这段文字在文中属于什么样的记叙顺序?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四、重点研讨“看红莲”
1、本文是赞美荷叶——母亲的,那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
A、全班齐读“一看红莲”部分: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 文中为何要白莲?
②、只是忽然之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围绕“亭亭” 想象一下作者看到的是朵怎样的花。
③、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
(仍是不适意!)
B、全班齐读“二看红莲”部分: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心情:不适意,徘徊。红莲: 攲斜,无依靠。
①、作者为什么徘徊呢?
C、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
、 为何我“不宁的心绪”会“散尽”?
(表面上因为解决了我对红莲的担心,其实呢?是因为坐在了母亲旁边。)
、 你们觉得在荷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
觉?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感觉?请举例说
说。
五、品味主旨
1、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作者会受到深深的感动,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哪句? 请找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2.请体会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人。) 六、小结、布置作业 |
| ||||
教学反 思 |
授课时间: |
年 |
月 |
日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激趣导入,细听朗读,初步感知,圈点勾画,深入分析,含英咀华,品读悟情,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仔细研读,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情导入,走进作者,听“荷”,感知内容,品“荷”,细读体验,走进作者,领悟情感,悟“荷”,感悟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