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在这次聚会中,你会遇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师:咱们现在就去看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出示信息图,请小朋友观察,宴会为小动物们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呀?有那些数学信息?)
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师:那这些食物分别是为谁准备的呢?
生:熊猫吃竹笋,猴子吃桃子,兔子吃萝卜,松鼠吃松果。
师:对啊,每种小动物吃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分的时候可不能乱分。猜一猜,它们接下来要干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怎么分竹笋?
怎么分萝卜?
怎么分松果?
(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
活动一:分竹笋
1.师:让我们看看这张餐桌上都有谁?有什么好吃的?你看,大熊猫欢欢和乐乐来了,他俩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生:分竹笋。
2.分竹笋:你想分成几份?为什么?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需要拿几个学具?那你想怎样分?下面请你用6个学具代替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现在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你是怎样分的。
4.谈话:谁分好了?你说我写。(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为什么?)对学生的各种分法进行比较。
5.谈话: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那么,从这些不同的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你看这一种,(用红笔描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同样多。
活动二:巩固练习(动手实践二)
1.现在请你们还是拿自己的这6个学具,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学具呢?(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摆一摆,互相检查一下)
引导:每只大熊猫分3个竹笋,是不是同样多?那么我们就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练习:师:“小朋友们,你能说出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3.小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活动三:分桃子
1.提问:就在大熊猫津津有味的吃着竹笋的时候,其他小动物们着急了。你看,它们也要求把食物平均分着吃,请你想想,小猴子会遇到什么问题?
2.强调:要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想一想,先要把桃子分成几份?每份分几个桃子?请小组合作,继续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注意: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要用我们刚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只小猴子4个桃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均分。这时候,小兔子们着急了,说:“我们饿了,也想吃饭了,赶快帮助我们分一分吧。”同学们,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一分它们喜欢的食物吗?好,赶快用你手中的学具帮助他们平均分一分。
活动四:分萝卜
1.看大屏幕。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小结:通过你们的帮助,小兔吃的非常开心。这时小松鼠在旁边喊:“小朋友,还有我们呢。”同学们,小松鼠想让你们怎样分?那每只小松鼠分了几个松果?突然,从旁边又跑过来一只松鼠,它也想吃松果。这时候,又该怎样平均分松果呢?
活动五:分松果
1.生动手分一分,交流。
2.小结:你们真棒,帮助小松鼠解决了一个小难题,小松鼠说谢谢你们。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明白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我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每个小组分一个礼品袋)”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考考你:
师:“请每组的小组长打开袋子,每个组员一件礼物,这时你会发现每人有一张画有苹果和果盘的数学题,原来老师是要考考你。”请看题: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果盘里,每盘画几个?还是这12个苹果,如果平均放在3个果盘里,每盘画几个?如果平均放在4个果盘里呢?下面听好要求:请你按照要求,平均在果盘里画苹果。现在开始。
师转着看,订正答案。说:你们真棒,希望你继续努力。
(四)回顾整理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你说对吗?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问题,同学们感到很快乐,因为你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
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小练习:
0÷3= 0÷8= 0÷9= 6×0= 0×8=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二年级上册五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五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整体规划,学段目标,单元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和典型成果,教学课例展示,总结收获,学后反思,汇总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_青岛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_青岛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_ 青岛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_ 青岛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