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9.1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9.1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显示,见习题,答案B,答案5,答案C,答案6,1AD的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若AD是△ABC的中线,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BC B.BD=DCC.AD平分BC D.BC=2DC
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一定分成两个( )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4.如图,CM是△ABC的中线,△BCM的周长比△ACM的周长多3 cm,BC=8 cm,则AC的长为________cm.
【点拨】因为CM是△ABC的中线,所以AM=BM.又因为(BC+CM+BM)-(AC+CM+AM)=3 cm,所以BC-AC=3 cm.又因为BC=8 cm,所以AC=8-3=5(cm).
*6.【中考·眉山】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30°,∠ADC=70°,则∠C的度数是( )A.50° B.60° C.70° D.80°
【点拨】由∠ADC=70°,则∠BDA=180°-∠ADC=110°,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BAD=40°,由AD平分∠BAC,求出∠BAC=8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C=70°.
7.画△ABC中AB边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
8.如图,已知△ABC中,AD、AE、AF分别是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及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D⊥BC B.BF=CFC.BE=EC D.∠BAE=∠CAE
9.【中考·杭州】若线段AM,AN分别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和中线,则( )A.AM>AN B.AM≥ANC.AM<AN D.AM≤AN
*10.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高,交BC的延长线于点D,∠B=40°,∠CAD=20°,则∠BAC的度数为( )A.20° B.30° C.50° D.60°
【点拨】因为AD是△ABC的高,所以∠D=90°.又因为∠B=40°,所以∠BAD=90°-∠B=50°,所以∠BAC=∠BAD-∠CAD=50°-20°=30°.
11.如图,AD⊥BC于点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
【点拨】图中所有三角形都可以以AD为高,即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6个.
12.如图所示,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1)作出△ABD的边BD上的高;
解:如图所示,AM为△ABD的边BD上的高.
(2)若△ABD的面积为6,且BD边上的高为3,求BC的长.
解:∵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D的面积为6,∴△ABC的面积为12.∵BD边上的高为3,∴BC=12×2÷3=8.
13.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DE∥AC交AB于点E,若∠EDA=∠EAD,试说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
解:∵DE∥AC,∴∠EDA=∠CAD.∵∠EDA=∠EAD,∴∠CAD=∠EAD.∴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4.如图所示,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6 cm,AC=8 cm,BC=10 cm,∠CAB=90°.试求:
(2)△ABE的面积;
(3)△ACE和△ABE的周长的差.
解:∵AE为BC边上的中线,∴BE=CE,∴△ACE的周长-△ABE的周长=AC+AE+CE-(AB+BE+AE)=AC-AB=8-6=2(cm),即△ACE和△ABE的周长的差是2 cm.
15.【中考·长春】图①、图②、图③均为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D、E、F均在格点上,在图①、图②、图③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不要求写画法.
(1)在图①中以线段AB为边画一个△ABM,使其面积为6;
解:如图①所示.(答案不唯一)
(2)在图②中以线段CD为边画一个△CDN,使其面积为6;
解:如图②所示.(答案不唯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9.1 三角形2 三角形的外角和与外角和授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讲解,课时流程,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或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综合与测试习题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习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