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1《论语》十二章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热爱民族经典文化。
【重点】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解读各则语录。
【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阅读时结合文中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诵读时想象文章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3、把握好重音和停连。
4、揣摩和品味语言。
5、多查阅资料,做好摘要,扩大视野。
【知识链接】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 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约出生于公元前 571 年,逝世于公元前 471 年.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 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2、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 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 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3、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 子并称“孔孟”。 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倡导“以仁为本”。
4、孙子(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一般指孙武孙武(约公元前 545 年—约公元前 470 年), 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5、曾子曾子(公元前 505 年—公元前 435 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 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
《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1]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
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 会要求相契合了。”
第四章讲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 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3、第五章“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 和 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六章讲
第七章讲
第八章讲 7、 第九章讲
第十章讲
第十一章讲
第十二章讲 二、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是:
,。5.讲兴趣对于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
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却得到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 提倡“安贫乐道”。你怎样对待“安贫乐道”?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探究点三: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 可以为师矣。
上下句默写。 学而不思则罔, 。
三人行, 。
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 ,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同时,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从旧知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这自然使我们联想 到从《论语》选材的课文中学习过的: ,。
二.我的疑惑
探 究 案
探究点一: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 你如何看待?
探究点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在上面,乐趣就在其中啊。用不正当的手段
拓展延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 20 篇。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孔子思想
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 、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纳、伏尔泰、康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课堂导学,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