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专用】22、穿井得一人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展开课程名称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日期
时段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故事情节,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时长
建议60分钟
知识导图
导学一 穿井得一人
知识点讲解 1:重点字词
精准诊查
1:重点字词
穿井得一人
2:作品学习
互动导学
(1)原文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重点字词
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国人道之(全国 )(讲述)
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有闻而传之者(听说这件事)
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问之于丁氏(向)
(3)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例题
1. [填空题] [难度:★☆☆☆☆]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 ) 道国人之( )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参考答案】 到,等到;说,讲;听说;使……听说
【知 识 点】 穿井得一人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我爱展示
1. [填空题] [难度:★☆☆☆☆]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有闻而传之者( )
及其家穿井( ) 不若无闻也( )
【参考答案】 传播 等到 不如
【知 识 点】 穿井得一人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知识点讲解 2:作品学习
(1)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3)内容分析
问题1:丁氏“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怎样翻译? “得”字应该怎样理解?究竟是“得到”还是“节省”?
丁氏说的话,其实是要表达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但是,丁氏的话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得到一个人”。 丁氏的话中,关键是多义词“人”,可以理解为人,也可以理解为劳动力。产生了歧义,结果被别人误
解。
问题2:从丁氏的话,我们得到什么教训(启示)?
a、讲话时,尽量少用多义词,把意思说清楚。
b、在和别人交流过程中,我们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白。
c、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问题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之者”及“国人道之”?
传之者把丁氏的话理解成:丁家打井得到(发现、打出)了一个人。传之者把听到的话,到处传播。这样,越传越远,一直传到了国都。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应该是素质很高的人,不应该都来谈论这件事。但是,这些人非常喜欢打听和传播稀奇古怪的人与事,假话就传成了真话了。
因此,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问题4:宋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认真的人,他不随便轻信传言,命令手下,实地考察求证。宋君具有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问题5:故事中事实与传言差距太大,令人哑然失笑,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寓言也需要多角度地解读。读了《穿井得一人》,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4)语言的表达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5)对待传言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问题6: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古代有“三人成虎”、“曾子杀人”的典故,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共有三座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发生险情。将11500吨放射性污水倒入大海,以释放存储空间,使发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能够存放浓度更高的污染水。民间盛传补碘可防止核辐射;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在中国少数地区也出现了哄抢食盐的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例题
1. [填空题] [难度:★☆☆☆☆]
文学常识填空。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是先秦 家的代表著作,是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参考答案】 杂吕不韦
【知 识 点】 穿井得一人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1)《穿井得一人》出于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2. [问答题] [难度:★★★☆☆]
阅读《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1)你从《穿井得一人》一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和“晓之者”身上分别有什么可取之处?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话,切记道听途说。示例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示例三:对于流言,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又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杞人: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晓之者:知识丰富,勤于探究,关心他人,热情、耐心地开导他人。
【知 识 点】 穿井得一人
【学科能力】 分析概括
【题目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穿井得一人”的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了。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话, 切记道听途说。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据此理解作答。
我爱展示
(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杞人”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善于思考问题,有忧患意识的角度来分析。“晓之者”能解释天不会塌下来并能开导他人,可以从“知识丰富”“帮助他人”等角度来分析。
1. [文言文阅读] [难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家无井而出溉汲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对曰
及其家穿井
丁氏穿井得一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君派人打听这件事,是因为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B.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去分析、甄别。C.这个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寓言中原本的事情被讹传,唯一的原因是“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4)生活中也存在着“穿井得人”这样以讹传讹的现象,请举例子说明,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打水浇田 待,等到 知道,听说 挖掘、开凿 回答 (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②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3)D
(4)示例:李咏“移民”传闻;重庆女司机“变道”撞公交传闻等。我们对待道听途说的事情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能以讹传讹,要学会辨别分析和调查研究,做一个独立思考的明智之人。
【知 识 点】 穿井得一人
【学科能力】 分析概括
【题目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3)D项,原因是多方面的,“丁氏”、“有闻者”和“国人”都有原因。且丁氏不是故意的。故选D。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 确定一个观点后进行作答。可从以讹传讹的角度、从对待传言要考察清楚再传播的角度作答。例如:李咏“移民”传闻等。我们对待道听途说的事情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能以讹传讹,要学会辨别分析和调查研究,做一个独立思考的明智之人。
点睛: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参考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
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限时考场模拟 分钟完成
能力展示
【机构专用】朝花夕拾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朝花夕拾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范爱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机构专用】18、狼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18、狼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6页。
【机构专用】16、猫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16、猫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