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平方根》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1.2 立方根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1.5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1.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2.2 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4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3、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
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3、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4、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1、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
2、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²=2.
3、由a²=2可判断a应是1点几.
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
结论是:因为1²=1,2²=4,3²=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
因为,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
经过讨论可知,在等式a²=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
在这个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根据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因为22=4,32=9,4<5<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数.
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故b不可能是分数.
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5不是有理数.
像上面讨论的数a,b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关于无理数的发现是发现者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的.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据说为此希伯索斯被投进了大海,他为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也就是我们前面谈过的a2=2中的a不是有理数.
三、课堂练习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3.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我们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
四、讲授新课
1、导入.
请看图
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边长就大.
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的大致范围呢?
因为a2大于1且a2小于4,所以a大致为1点几.
a肯定比1大而比2小,可以表示为1<a<2.那么a究竟是1点几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而a2=2,故a应比1.4大且比1.5小,可以写成1.4<a<1.5,所以a是1点4几,即十分位上是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探索过程如下.
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a是有限小数吗?
a=1.41421356…,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且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边长b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
b=2.236067978…,还可以再继续进行,b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2、无理数的定义.
请大家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
3,,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大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3=3.0,=0.8,=,
,
答:3,是有限小数,是无限循环小数.
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像上面研究过的a2=2,b2=5中的a,b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irratinal number).
除上面的a,b外,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4.例题讲解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课程小结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3、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4、无理数的定义.
5、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或有理数.
《无理数与实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3.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根据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数分类的探究,增强学生的分类意识;
2.在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的过程中,将数和图形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实数进行分类的练习、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方法;
2.在探究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3.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
建立实数概念及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内容: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
(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
意图: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
效果: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掌握,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也为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认知准备.
二、实数概念
内容: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知识整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意图:通过将以上各数填入有理数集合和无理数集合,建立实数概念.
效果:学生动手填写,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对带根号的数是否是无理数有了进一步认识.
三、实数分类
内容:1.你能把上面各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吗?
…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知识整理: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
1.从符号考虑,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即:
2.另外从实数的概念也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意图:在实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的分类.上面的数中有0,0不能放入上面的任何一个集合中,学生容易遗漏,强调0也是实数,但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单独作一类.提醒学生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
效果:让学生讨论回答,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并体会到了分类中不能出现遗漏和重复的要求.
四、实数的相关概念
内容1:1.在有理数中,数a的相反数是什么?绝对值是什么?当a不为0时,它的倒数是什么?
2.的相反数是什么?的倒数是什么?,0,—π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
意图:从复习入手,类比有理数中的相关概念,建立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它们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是一致的
效果: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概念,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内容2:想一想:
1.3—π的绝对值是 .
2.想一想:a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是 ,它的绝对值是 ,当a≠0时,它的倒数是 .
例1 (1)求实数的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求绝对值为的实数;
(3)比较无理数-和-π的大小.
例2
工人师傅用某种钢筋制作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m,2m的直角三角形工件,制作一个这样的工件需要钢筋多少米?制作100个这样的工件呢?
知识整理
(1)相反数:a与—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仍是0;
(2)倒数:当a≠0时,a与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意图: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效果: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掌握了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知识.
五、探究——实数与数轴上点之间的对应关.
内容1:如图所示,认真观察,探讨下列问题:
议一议:
(1)如图,OA=OB,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表示什么?它介于哪两个整数之间?
(2)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
知识整理
(1)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意图:探讨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数轴也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效果:经过学生的探讨,认识到了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它是一个无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能将整个数轴填满.进而观察到点A在表示数1和2的点之间,因此“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例3 太阳的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如果将它们近似地看成球体,估算太阳的半径约是地球半径的多少倍(球体体积公式为).
六、课堂练习
内容: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1); (2); (3).
3.在数轴上作出对应的点.
七、课程小结
知识整理:
1.实数的定义;
2.实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3.实数的相关概念;
4.实数的大小比较;
5.实数与数轴上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边长a
面积S
1<a<2
1<S<4
1.4<a<1.5
1.96<S<2.25
1.41<a<1.42
1.9881<S<2.0164
1.414<a<1.415
1.999396<S<2.002225
1.4142<a<1.4143
1.99996164<S<2.00024449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导航,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1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1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老三,课堂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思考,总结,例题讲解,练习,回顾总结,挑战自我,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