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空气液化 C.蜡烛燃烧 D.面包发霉
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酸碱度 B.加热试管中液体
C.配制溶液 D.稀释浓硫酸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经沉淀、过滤、吸附净化处理后的水是纯水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4.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B.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山林着火时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均含有氢原子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C.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间隔变小
D.乘坐飞机时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2②Mg2+③④⑤⑥
A.①表示2个氮原
B.②和③表示的均是离子
C.③和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D.由⑥可知Sn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0
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②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B.实验结束先停止通CO,再停止加热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对比①②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8.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均属于氧化物
B.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反应Ⅱ中,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未发生变化
D.该成果对氢能源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9.将一定质量的Al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只含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滤渣中含有A1时,滤液中的溶质只有Al(NO3)3
D.滤渣中含有Cu时,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
10.如图所示X、Y、Z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可以是NaOH、Ca(OH)2、Na2CO3
B.X和Y可以是NaOH和CuO
C.X和Z可以是CuO和CaCl2
D.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现有①N2②O2③CO④CH4,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用于食品保鲜的是:___________;
(2)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充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性质;
(2)为了防止家中常用的铁锅生锈,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写一条);
(3)为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将铁钉放入盛有一定量的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測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13.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C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固体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0℃时,X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t1℃时,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50g水,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尽可能多地获得固体X,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③若t2℃100g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X36g,则可知C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三、流程题
14.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生产。某兴趣小组按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流程制备高纯碳酸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是___________。
(2)“操作1”的名称______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3)“转化2”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转化中H2O参与反应);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
15.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顺序)。
五、科学探究题
16.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老师说:“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除外,因为K、Ca、Na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对这个问题,课外小组的同学很感兴趣,展开了金属与水反应的探究。
探究Ⅰ:探究钠能否与水反应
(1)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取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钠浮在水面,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色。
根据以上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由探究Ⅰ推出钠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可能为
猜想一:NaOH和H2
猜想二:Na2CO3和H2
倩想三:NaOH和O2
结合所学知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猜想二不成,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进一步分析产物设计右图装置,收集一试管气体,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得出猜想一成立。
(实验结论)
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实验中钠熔化的原因___________。
探究Ⅱ:探究镁能否与水反应
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等质量打磨干净的镁条投入水中,有细小气泡,溶液变为红色,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
查阅资料:
对比探究Ⅰ、Ⅱ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7.黑豆是传统的养生食材,食用9°米醋泡制得到黑豆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小明为判断家中的9°米醋含酸量是否合格,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测定.产品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2)若9°米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小明取出10mL9°米醋,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12g,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含酸量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粮食酿酒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空气液化是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面包发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以此判断。燃烧、发霉、发酵、生锈等都是生活中典型的化学变化。
2.D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经沉淀、过滤、吸附净化处理后的水不是纯水,是因为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该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污染水体,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选项说法错误;
B、发生火灾,不能乘电梯逃生,一是因为发生火灾时往往会发生停电;而是因为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的窒息,选项说法错误;
C、山林着火时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这是采用了隔离可燃物来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D、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是因为均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原子的结构相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氧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6.D
【分析】
【详解】
A、①N2是氮气的化学式,可以表示氮气、1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等,不能表示2个氮原子;2个氮原子表示为2N;选项说法错误;
B、 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③表示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C、③和⑤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所以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锡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0,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Sn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0,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7.B
【详解】
A、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图示说法正确;
B、实验结束先停止加热,当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再停止通CO,以防高温生成的铁被重新氧化,图示说法错误;
C、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可用图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示说法正确;
D、实验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图示说法正确。
故选:B。
8.C
【分析】
【详解】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和的化学式分别为H2O、H2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I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由水制备出氢气,对氢能源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9.B
【详解】
将一定质量的Al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铝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
A、滤渣中只含有Ag时,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滤液一定呈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如果硝酸铜是部分反应,则滤液中含有剩余的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中含有Al时,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铝,该选项说法正确;
D、滤渣中含有Cu时,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部分反应或全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A、X与Y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不能是NaOH、Ca(OH)2,Z为Na2CO3,Na2CO3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B、X、Y、Z为不同类别,X为NaOH,Y为CuO,则Z是盐,而CuO不能与盐反应,不符合题意;
C、Z为CaCl2时,CaCl2为中性溶液不能使石蕊变色,不符合题意;
D、Y为Na2CO3、Z为Ca(OH)2,两者能反应生成CaCO3,Ca(OH)2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与HCl反应,Na2CO3能与HCl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1.① ④
【详解】
(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保鲜;故填:①。
(2)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属于化石燃料;故填:④。
12.导电性 擦干或抹油 硫酸铁、硫酸亚铁
【详解】
(1)“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2)为了防止家中常用的铁锅生锈,用完擦干放在干燥处或抹油,故填:用完擦干放在干燥处或抹油;
(3)bc段,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的硫酸铁、和铁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故填:Fe+H2SO4=FeSO4+H2↑,硫酸铁、硫酸亚铁。
13.C 增大 20 D ①③
【详解】
(1)B、C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温度不同,溶剂质量均为20g,C对应的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则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C。
(2)由图可知,温度升高溶液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均为20g,说明温度升高,溶解的溶质增多,故固体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0℃时,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24g溶液,即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X,24g-20g=4g,则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的质量为,即0℃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20g。
(3)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A、B点形成的溶液质量均小于50g,说明固体X有剩余,为饱和溶液;C点对应溶液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无法确定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故C点无法确定是否饱和,从C点到D点温度升高,固体X的溶解度增大,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故D点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①t1℃时,20g水中能形成32g溶液,即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32g-20g=12gX,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g-12g=18g;要使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t1℃时,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50g水,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①正确;
②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全部固体X,需将水分全部蒸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②错误;
③t2℃时100g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36g,得到t1℃时的饱和溶液64g;t1℃时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32g溶液,即t1℃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X,32g-20g=12g,则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的质量为,即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60g,则t1℃时饱和的X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t1℃时64g的饱和溶液中含有X的质量为:64g×37.5%=24g,则t2℃100g 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36g+24g=60g,溶剂质量为100g-60g=40g,即t2℃时40g水中溶解60gX达到饱和状态,而C点对应的溶液中为20g水、30gX,溶液刚好饱和,故③正确;
故选:①③。
14.稀HC1 过滤 漏斗 CO2
【分析】
碳酸钙加稀盐酸可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硅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试剂X是稀盐酸,操作1是分离液体和固体二氧化锰,操作是过滤。向滤液氯化钙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气,得到氯化铵和碳酸钙,氯化铵为溶液,碳酸钙为固体,操作2是固液分离的操作过滤。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试剂X是稀盐酸。
(2)“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转化2”过程是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钙,反应方程式是。
(4)根据流程图,二氧化碳气体由“转化1”生成,由“转化2”消耗,故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点睛】
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15.铁架台 a-f-g-e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f-g-e。
16.密度小(或熔点低)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反应物中无C元素”) 用拇指堵住试管,管口朝下,移向火焰,听到“噗”的一声(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听到爆鸣声) Na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 Na与Mg都能与水反应,且Na比Mg反应更剧烈,Na的活泼性比Mg强。
【详解】
探究Ⅰ:(1)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取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钠浮在水面,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色,推出钠的一条物理性质密度小(或熔点低)。
猜想与假设:结合所学知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猜想二不成,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无C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钠。
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产物设计右图装置,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管口朝下,移向火焰,听到“噗”的一声(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听到爆鸣声),说明气体为氢气,得出猜想一成立。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实验中钠熔化的原因是Na的熔点低,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
探究Ⅱ:查阅资料:
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人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等质量打磨干净的镁条投入水中,有细小气泡,溶液变为红色,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对比探究Ⅰ、Ⅱ得出的结论Na与Mg都能与水反应,且Na比Mg反应更剧烈,Na的活泼性比Mg强。
17.(1)96 (2)不合格.
【详解】
(1)需要水的质量=100g×(1﹣4%)=96g,因为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96克即96ml;
(2)12g 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12g×4%=0.48g;
设10mL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x。
解得:x=0.72g
所以100ml样品中含醋酸的质量为0.72克×10=7.2g,7.2g<9.00g,所以该食醋不合格。
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