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检测练习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基 础 巩 固一、选择题1.(2016·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加热时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C.氢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D.钠露置于空气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钠生成2.(2016·温州高一检测)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特性。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C.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金属钠可直接存放于敞口烧杯中3.小明爷爷家中收藏了一件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该佛像仍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D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活泼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解析: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保护内部的铝不被腐蚀。4.(双选)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C )A.所有的金属都是无色的B.铝的导电性较强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一定升高,作还原剂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有单质存在解析: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个别金属不是银白色的,如铜是红色,A错误;金属易导电,铝的导电性较强,B正确;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单质只能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C正确;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如Au等,D错误。5.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熔化的是铝 B.熔化的是Al2O3C.熔化物滴落 D.熔化物迅速燃烧6.(2016·成都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C.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7.将金属Cu投入金属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Cu>A B.A>Cu>BC.B>A>Cu D.A>B>Cu8.(2016·厦门高一检测)2.3 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可判断产物是( C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D.无法确定9.(2016·重庆高一检测)已知用金属钠生成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①4Na+O2===2Na2O②4Na+CO2===2Na2O+C③2NaNO2(亚硝酸钠)+6Na===4Na2O+N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①方法产物中可能混有过氧化钠C.②方法中固体产物中的碳可在空气中灼烧除去D.③方法中副产物氮气可以保护Na2O不易被氧化二、非选择题10.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证明钠的硬度小的实验事实是__金属钠可用普通刀片切割__。(2)可以说明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的实验事实是__新切开的金属钠表面很快失去光泽(被氧化)__。(3)可以证明氧化铝熔点高的实验事实是__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液态铝没有滴落__。(4)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钠表面变暗,气球膨胀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Na+O2===2Na2O__。11.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__Na2O__,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2Na2O2__。(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分子式为 __CO2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O+O22CO2__。A和C是否能反应?__能__(填“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CO22CO__。(若不能,此空不填)解析:(1)根据C为淡黄色固体,推知C为Na2O2,则B为Na2O,A为Na,A→C的反应为2Na+O2Na2O2。(2)根据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推知C为CO2,则A为C,B为CO,A与C能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能 力 提 升一、选择题1.1807年10月6日,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1778~1829),电解熔融的KOH制得钾,同年,他电解熔融的NaOH而制得金属钠。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钠的还原性很强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解析: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2.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B )A.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C.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解析:A项错误,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终生成Na2CO3;B项正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和少量的氮化镁,均为白色固体(实际上还可看到少量白烟);C项错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在氧气中点燃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Fe3O4);D项错误,铝箔在空气中加热,因为迅速生成了氧化铝保护膜(且Al2O3熔点很高),所以轻轻晃动,并无液态铝滴落。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由于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钠常应用于电光源B.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但由于生成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继续被氧化C.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成黑色,这主要与水中含有Fe2+有关D.钠在工业上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解析:D项错误,由钠确可制得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但毫无经济利益可言,工业上不会采用。4.化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下,再现物质变化的过程。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等),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C )A.Na和O2 B.NaOH和CO2C.Mg和O2 D.木炭(C)和O2解析:钠和氧气在常温下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4Na+O2===2Na2O,2Na+O2Na2O2,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时生成Na2CO3:CO2+2NaOH===Na2CO3+H2O,通入过量CO2时继续反应生成NaHCO3:CO2+H2O+Na2CO3===2NaHCO3(总反应式CO2+NaOH===NaHCO3),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木炭与O2反应,O2充足时生成CO2:C+O2CO2,O2不足时生成CO:2C+O22CO(即有C+CO22CO),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5.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B )A.不溶物一定是Cu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C.不溶物一定是FeD.溶液中有Fe2+,但不一定有Cu2+解析:CuO和Fe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后,发生如下反应:CuO+H2SO4===CuSO4+H2O,Fe+H2SO4===FeSO4+H2↑,Fe+CuSO4===Cu+FeSO4,反应停止后再加入铁钉无任何变化,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无Cu2+,也无H+,此溶液为FeSO4溶液。所得不溶物一定有Cu,可能还含有剩余的Fe粉。二、非选择题6.相同状况下,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为__1﹕2﹕3__。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为__﹕﹕__。分别将0.3 mol的钠、镁、铝投入100 mL 1 mol/L的硫酸溶液中,三者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__3﹕2﹕2__。7.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1)用如上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①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__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__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②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Fe+4H2OFe3O4+4H2__。③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__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__。(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图中的__B__装置。②称取0.24 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0.088 g/L,最好选用__B__(选填字母序号)规格的量筒。A.100 mL B.200 mLC.500 mL D.1 000 mL解析:通过爆鸣性实验来检验氢气的存在。在高温下,水蒸气与铁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使用石棉绒是为了增加铁粉和水蒸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以便尽可能充分反应。所给A装置中气体能顺畅通过,收集不到液体(应多装水,并使气体短管进而长管不出)。选用相近规格的量筒,减少误差。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做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其原因是__铝熔化,而外层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液态铝的外面__。(2)乙同学取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__。(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将铝粉撤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或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的温度)__。(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__;丙同学的实验使他认识到通过__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的温度__方法可以观察可燃物燃烧的现象。解析:本题主要是围绕铝易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和氧化铝的熔点与铝的熔点的高低比较展开讨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共2页。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