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1.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是管内的空气柱 产生的;这时同学们听到的声音与不剪时相比 变了.(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寓言“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诗句“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3.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如图)所示的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请问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填“吸/放”).
4.甲乙两图中,物体长度是 cm;温度计示数是 ℃.
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
6.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如果要让烧杯中的水快一些沸腾,你采取的方法是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中末位的“0”是有意义的
8.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
9.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李老师喜欢绕东区广场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进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6km/h 65cmB.1.5km/h 1.2cm
C.6km/h 20cmD.1.5km/h 0.6cm
10.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4B.关卡3C.关卡2D.关卡1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
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2.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 25min 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 80℃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 50℃时,晶体开始熔化
13.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在校园能听到上课铃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你在手机播放的音乐中,能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14.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5.(4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每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
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 .
16.(8分)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A”“B”“C”或“D”).
17.(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来探究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
(1)你认为为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应该利用 公式来进行实验.
(2)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 .
(3)为了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底端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前,要多练习几次,目的是 .
(4)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到C点所需时间t,上述测量中, 的测量有误,原因是 .
四、综合应用题(18题8分、19题10分.共18分)
18.(8分)图中为“捷马”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
(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李骑电动车以正常速度到工厂至少需要30min,则小李到工厂的距离大约是千米?
19.(10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是管内的空气柱 振动 产生的;这时同学们听到的声音与不剪时相比 音调 变了.(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2)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答】解:老师用力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剪短后同学们听到的声音与不剪时相比音调变高了.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2.寓言“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船 ;诗句“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水 .
【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
以河岸上的景物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而剑与运动的船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以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桥流”说明桥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
故答案为:船;水.
3.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如图)所示的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请问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此过程需要 吸 热(填“吸/放”).
【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需要吸收热量的.
【解答】解: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故答案为:升华;吸.
4.甲乙两图中,物体长度是 2.35 cm;温度计示数是 36 ℃.
【考点】64:长度的测量;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12 :应用题;5A3: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3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35cm;
(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40”在“3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36℃.
故答案为:2.35;36.
5.(3分)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甲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10 m,图中的a点表示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21 :信息给予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
(3)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
【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6.(3分)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如果要让烧杯中的水快一些沸腾,你采取的方法是 提高水的初温 .
【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
【专题】12 :应用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2)要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加热时间与水的多少、是否给烧杯加盖、水的初温有关,水的量越少、水的初温越高,达到沸点所吸收的热量越少,所以加热时间越少,同时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解答】解:
(1)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2)从造成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入手可以知道,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盖、调大酒精灯的火焰等方法.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提高水的初温.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中末位的“0”是有意义的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专题】32 :定量思想;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对于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我们一般要求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而言,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判断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了减小误差,我们还常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且保留到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因此,明确了这些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选项中内容的正确性.
【解答】解:A、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可得,≈9.20cm.故A正确;
B、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确;
C、结果中9.2cm是准确值,0.01cm是估计值,只要前面的准确值没有读错,后面的估计值是会变化的,9.21cm这个记录结果很正常,故C错误;
D、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D正确.
故选C.
8.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
【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572:运动和力.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小明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
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
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李老师喜欢绕东区广场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进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6km/h 65cmB.1.5km/h 1.2cm
C.6km/h 20cmD.1.5km/h 0.6cm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11 :计算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已知路程和行走的步数可求一步的长度,然后对照各个选项做出判断即可.
【解答】解:
运动的时间t=40min=h,路程s=4km=4×105cm,
则李老师行走的速度:
v===6km/h,
一步的长度为≈66.7cm/步,最接近于65cm.
故选A.
10.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4B.关卡3C.关卡2D.关卡1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11 :计算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
【解答】解:
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小强正通过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
由v=可得,小强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t1===4.5s<5s,所以关卡1不会挡住他;
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m,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t===4s,
小强到达关卡2的时间:t2=t1+t=4.5s+4s=8.5s,5s+2s<t2<5s+2s+5s,所以关卡2不会挡住他;
小强到达关卡3的时间:t3=t2+t=8.5s+4s=12.5s,5s+2s+5s<t3<5s+2s+5s+2s,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
故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
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B:熔点和凝固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31 :定性思想;48 :归谬反证法;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①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②在六种物态变化现象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A、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故A错误;
B、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B错误;
C、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舞台上利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故D正确.
故选D.
12.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 25min 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 80℃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 50℃时,晶体开始熔化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31 :定性思想;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
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
【解答】解: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故AB错误;
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温度达到80°C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在校园能听到上课铃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你在手机播放的音乐中,能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L: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叫做音色;
(3)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4)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介质种类和温度.
【解答】解:A、同学们在校园能听到上课铃声,是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
B、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越远,声音传播速度与响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C.
14.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31 :定性思想;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故B错误;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5.(4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每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 .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
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变小 .
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13 :实验题;511: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3)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3)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16.(8分)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89 ℃;
(2)当观察到 温度计度数不变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继续吸热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A (填“A”“B”“C”或“D”).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是示数,再进行读数;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对各个图象注意分析即可.
【解答】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
(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
(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
17.(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来探究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
(1)你认为为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应该利用 v= 公式来进行实验.
(2)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 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
(3)为了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底端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前,要多练习几次,目的是 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
(4)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到C点所需时间t,上述测量中, 路程 的测量有误,原因是 小车运动的距离比s小 .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13 :实验题;23 :实验探究题;5A4: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实验时,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
(3)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时前先练习几次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4)由图可知在测量路程错误,没有减去小车的长度.
【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v=;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时前先练习几次,目的是熟悉测量过程,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4)由图可知,测量的距离s有错误,小车运动的距离等于s减去小车的长度.
故答案为:(1)v=;
(2)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4)路程;小车运动的距离比s小.
四、综合应用题(18题8分、19题10分.共18分)
18.(8分)图中为“捷马”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
(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李骑电动车以正常速度到工厂至少需要30min,则小李到工厂的距离大约是千米?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由表中数据求出正常行驶的速度和持续里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行驶的时间;
(2)已知速度与行驶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解答】解:(1)由v=,
可得正常行驶时间:
t1==≈0.33h;
(2)由v=,t2=30min=0.5h,
所以路程s2=vt2=15km/h×0.5h=7.5km;
答:(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0.33h;
(2)小李到工厂的距离大约是7.5km.
19.(10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11 :计算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
(2)v′=144km/h=40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最大速度
20km/h
正常速度
15km/h
持续里程
5km
额定载重
900kg
最大速度
20km/h
正常速度
15km/h
持续里程
5km
额定载重
900kg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共4页。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2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2月期末物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