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章末专题复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60237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章末专题复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60237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章末专题复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60237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章末专题复习
展开1.水平传送带模型
2.倾斜传送带模型
(2017·河北正定中学月考)如图31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2.0 m/s的速度顺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2.0 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 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
(1)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2)物块从出发到4.5 s末通过的路程.(sin 37°=0.6,g取10 m/s2)
图31
【解析】 (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μmg=ma1
s1=eq \f(v\\al(2,0),2a1)=1 m
物块以v0速度滑上斜面-mgsin θ=ma2
物块速度为零时沿斜面上升的距离s2=eq \f(-v\\al(2,0),2a2)=eq \f(1,3) m
由于s2<0.4 m,所以物块未到达斜面的最高点.
(2)物块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传送带右端所用的时间
t1=eq \f(2s1,v0)+eq \f(L-s1,v0)=1.5 s
物块第一次在斜面上往返的时间t2=eq \f(-2v0,a2)=eq \f(2,3) s
物块再次滑到传送带上速度仍为v0,方向向左-μmg=ma3
向左端发生的最大位移s3=eq \f(-v\\al(2,0),2a3),所用时间t3=eq \f(-v0,a3)=1 s
又物块向左的减速过程和向右的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故4.5 s末物块在斜面上速度恰好减为零
故物块通过的总路程
s=L+3s2+2s3
解得s=5 m.
【答案】 (1)不能 eq \f(1,3) m (2)5 m
[突破训练]
1.(多选)如图32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导学号:92492152】
甲 乙
图32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BC [相对地面而言,小物块在0~t1时间内向左做匀减速运动,t1~t2时间内又反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其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即t2时刻),小物块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故小物块在t1时刻离A处距离最大,选项A错误.相对传送带而言,在0~t2时间内,小物块一直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一直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t2~t3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值,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
物理模型2|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
1.模型特点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3.解题思路
(1)审题建模
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2)求加速度
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
(3)明确关系
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2017·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33所示,质量M=10 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木板在F=5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5eq \r(2) 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 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 m时,又无初速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1 m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放一铁块.试问.(g取10 m/s2)
图33
(1)第1块铁块放上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块铁块?
(3)从第1块铁块放上去之后,木板最大还能运动多远?
【导学号:92492153】
【规范解答】 (1)木板最初做匀速运动,由F=μMg计算得出,μ=eq \f(F,Mg)=0.5
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即有:
F-μ(M+m)g=Ma1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a1=-0.5 m/s2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eq \\al(2,1)-veq \\al(2,0)=2a1L,计算得出v1=7 m/s.
(2)设最终有n块铁块能静止在木板上,则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n=-eq \f(μnmg,M)
第1块铁块放上后:veq \\al(2,1)-veq \\al(2,0)=2a1L
第2块铁块放上后:veq \\al(2,2)-veq \\al(2,1)=2a2L
第n块铁块放上后:veq \\al(2,n)-veq \\al(2,n-1)=2anL
由上可得:-(1+2+3+…+n)×2eq \f(μmg,M)L=veq \\al(2,n)-veq \\al(2,0)
木板停下时,vn=0,得n=9.5,即最终木板上放有10块.
(3)从放上第1块铁块至刚放上第9块铁块的过程中,由(2)中表达式可得:
eq \f(9×9+1,2)×2eq \b\lc\(\rc\)(\a\vs4\al\c1(\f(μmg,M)))L=veq \\al(2,0)-veq \\al(2,9)
从放上第10块铁块至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设木板发生的位移为d,则:
2eq \b\lc\(\rc\)(\a\vs4\al\c1(\f(10μmg,M)))d=veq \\al(2,9)-0
联立计算得出:d=0.5 m
所以:木板共运动9.5 m.
【答案】 (1)v1=7 m/s (2)10块 (3)9.5 m
[突破训练]
2.如图34甲所示,长木板B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可看做质点的物体A静止叠放在B的最左端.现用F=6 N的水平力向右拉物体A,经过5 s物体A运动到B的最右端,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1 kg、4 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图34
(1)求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B不固定,求A运动到B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
【导学号:92492154】
【解析】 (1)根据vt图象可知物体A的加速度为
aA=eq \f(Δv,Δt)=eq \f(10,5) m/s2=2 m/s2
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μmAg=mAaA
解得μ=eq \f(F-mAaA,mAg)=0.4.
(2)由题图乙可知木板B的长度为
l=eq \f(1,2)×5×10 m=25 m
若B不固定,则B的加速度为
aB=eq \f(μmAg,mB)=eq \f(0.4×1×10,4) m/s2=1 m/s2
设A运动到B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t,根据题意可得eq \f(1,2)aAt2-eq \f(1,2)aBt2=l
解得t=7.07 s.
【答案】 (1)0.4 (2)7.07 s
高考热点|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解决“多过程”问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性方程”.
(2017·河南林州市专项练习)如图35所示,一圆环A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上,A的高度相对B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A和B的质量都等于m,A和B之间滑动摩擦力为f(f
(1)请描述在从开始释放到B再次着地前的过程中,A、B各自的运动情况,并解出匀变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B至少应该多长?
【解析】 (1)释放后A和B相对静止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都为a=g,B与地面碰撞后,A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A=eq \f(mg-f,m),B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B=eq \f(mg+f,m),B速度减为零后,继续以加速度aB向下运动.
(2)B着地前瞬间的速度为v1=eq \r(2gh),B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到再次落回地面所需时间为t=eq \f(2v1,aB),在此时间内A的位移x=v1t+eq \f(1,2)aAt2,要使B再次着地前A不脱离B,木棒长度L必须满足条件L≥x,联立以上各式,解
得L≥eq \f(8m2g2,mg+f2)h.
【答案】 (1)见解析 (2)eq \f(8m2g2,mg+f2)h
[突破训练]
3.(多选)如图36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导学号:92492155】
甲 乙
图36
A.0~5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
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
C.恒力F大小为10 N
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BD [根据题图乙可知,物块先匀减速运动到x=5 m处,此时速度减为零,之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到x=13 m处时速度达到8 m/s,设物块在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eq \f(v\\al(2,0),2x1)=eq \f(102,2×5) m/s2=10 m/s2,a2=eq \f(v\\al(2,t),2x0)=eq \f(82,2×13-5) m/s2=4 m/s2,所以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eq \f(v0,a1)=1 s,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1,F-μmg=ma2,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F=7 N,μ=0.3,选项C错误,D正确.]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3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一直匀速
(4)可能先以a1加速后,再以a2加速
情景4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章末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章末专题复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利用微元法求变力做功,化变力为恒力求变力做功,利用平均力求变力做功,利用Fx图象求变力做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7章 章末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7章 章末专题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的交变电场,常见的试题类型,常用的分析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9章 章末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9章 章末专题复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述,关键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