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7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60237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7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60237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7章)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60237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7章)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7章),共6页。
图1
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
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
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
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
B [根据电场的对称性和电场的叠加原理知,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在x轴上,电场强度的方向自O点分别指向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所以O点电势最高.在x轴上离O点无限远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所以沿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的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B正确.]
2.如图2所示,一带电小球沿与CD平行方向,射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斜面所在区域存在和AD平行的匀强电场,小球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图2
A.若小球带正电荷,则电场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B.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增加
C.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
D.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一定增加
C [若小球带正电荷,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电场力时,电场力的方向可以沿斜面向上,也可以沿斜面向下,所以A错误;当电场力沿斜面向上时,则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当电场力沿斜面向下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B错误;由于合力沿斜面向下,故合力一定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若电场力沿斜面向上,电场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3.(2017·南京模拟)在某个电场中,x轴上各点电势φ随x坐标变化如图3所示,一质量m、电荷量+q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能沿x轴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2492305】
图3
A.x轴上x=x1和x=-x1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都相同
B.粒子运动过程中,经过x=x1和x=-x1两点时速度一定相同
C.粒子运动过程中,经过x=x1点的加速度大于x=x2点加速度
D.若粒子在x=-x1点由静止释放,则粒子到达O点时刻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D [从x=x1到x=-x1,电势先降低后升高,因为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电场的方向先向右再向左,则知x轴上x=x1和x=-x1两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根据斜率等于场强的大小,可知x=x1和x=-x1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这两点电场强度不同.由图知两点的电势相等,故A错误.x=x1和x=-x1两点电势相等,电场力做功为0,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粒子运动过程中,经过x=x1和x=-x1两点时速度大小一定相同,但速度方向有可能相反,故B错误.由x=x1和x=-x1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大小相等,则加速度大小相等,故C错误.若粒子在x=-x1点由静止释放,粒子到达O处时所受的电场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粒子先加速后减速,则到达O点时的速度最大,故D正确.]
易错点2 带电体在重力、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
4.(2017·合肥模拟)在竖直平面内有一方向斜向上且与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匀强电场,电场中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4所示.开始时小球静止在M点,细线恰好水平.现用外力将小球拉到最低点P,然后由静止释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4
A.小球再次到M点时,速度刚好为零
B.小球从P到M过程中,合外力对它做的功为eq \r(3)mgL
C.小球从P到M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了eq \r(3)mgL
D.如果小球运动到M点时,细线突然断裂,小球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根据题述,开始时小球静止于M点,细线恰好水平,由平衡条件可知,qEsin 30°=mg.小球再次到M点时,切向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选项A错误.小球从P到M过程中,重力做负功为WG=-mgL,电场力qE做正功为WF=qELsin 30°+qELcs 30°=(1+eq \r(3))mgL,合外力对它做的功为W=WG+WF=eq \r(3)mgL,选项B正确.由功能关系可知,电场力做功机械能增加,小球从P到M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了(1+eq \r(3))mgL,选项C错误.由于在M点,小球所受电场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等于重力,如果小球运动到M点时,细线突然断裂,小球将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D错误.]
5.如图5所示为一个从上向下看的俯视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放置一条光滑绝缘的挡板轨道ABCD,AB段为直线,BCD段是半径为R的一部分圆弧(两部分相切于B点),挡板处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圆的直径MN平行,现使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不计重力)由静止从斜挡板内侧上某点释放,为使小球能沿挡板内侧运动,最后从D点抛出,试求:
图5
(1)小球从释放点到N点沿电场强度方向的最小距离;
(2)在上述条件下小球经过N点时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球过M点对挡板恰好无压力时,s最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E=meq \f(v\\al(2,M),R)
由动能定理得:qE(s-2R)=eq \f(1,2)mveq \\al(2,M)
联立解得:s=eq \f(5,2)R.
(2)小球过N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qE=meq \f(v\\al(2,N),R)
由动能定理得:qEs=eq \f(1,2)mveq \\al(2,N)
联立解得:FN=6qE.
【答案】 (1)eq \f(5,2)R (2)6qE
易错点3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6.(多选)如图6甲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央有一个静止的电子(不计重力),两板间距离足够大.当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后,在下列选项中,反映电子速度v、位移x和加速度a三个物理量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能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6
AD [在平行金属板之间加上如题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因为电子在平行金属板间所受的电场力F=eq \f(U0e,d),所以电子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电子在第一个eq \f(T,4)内向B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二个eq \f(T,4)内向B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三个eq \f(T,4)内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四个eq \f(T,4)内向A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at图象如选项D所示,vt图象如选项A所示;又因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x=v0t+eq \f(1,2)at2,所以xt图象应是曲线.]
7.如图7甲所示,热电子由阴极飞出时的初速度忽略不计,电子发射装置的加速电压为U0,电容器板长和板间距离均为L=10 cm,下极板接地,电容器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也是L=10 cm,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接一交变电压,上极板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每个电子穿过平行板的时间都极短,可以认为电子穿过平行板的过程中电压是不变的)求:
甲 乙
图7
(1)在t=0.06 s时刻,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何处;
(2)荧光屏上有电子打到的区间有多长?
【导学号:92492306】
【解析】 (1)电子经加速电场,由动能定理得qU0=eq \f(1,2)mv2,电子经偏转电场:沿v方向:t=eq \f(L,v),沿电场方向:y=eq \f(1,2)at2,又a=eq \f(qU偏,mL),故偏转后偏移量
y=eq \f(1,2)·eq \f(qU偏,mL)·eq \b\lc\(\rc\)(\a\vs4\al\c1(\f(L,v)))2,所以y=eq \f(U偏L,4U0)
由题图知t=0.06 s时刻U偏=1.8U0
所以y=4.5 cm
设打在屏上的点距O点距离为Y
满足eq \f(Y,y)=eq \f(L+\f(L,2),\f(L,2)),所以Y=13.5 cm.
(2)由题知电子偏移量y的最大值为eq \f(L,2),所以当偏转电压超过2U0时,电子就打不到荧光屏上了,所以荧光屏上电子能打到的区间长为3L=30 cm.
【答案】 (1)O点上方13.5 cm处 (2)30 cm
易错
角度
1.对各种常见电场的力、电场能的特点不熟悉.
2.不会灵活应用功能关系.
3.不理解有关电场的图象.
易错
角度
1.在受力分析时出现失误.
2.不会灵活应用功能关系解题.
易错
角度
1.不能准确分析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以及做功情况.
2.不能合理地选择物理规律列方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8章),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3章),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9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不清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