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者介绍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 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 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 政治感慨、暗讽豪门世族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创作背景本诗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 的。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今四川崇州。杜少府将 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王勃赠送给杜 少府这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①,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③,儿女④共沾巾⑤。
字词解释①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城阙,指长安。三秦, 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 故称“三秦”。②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 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③歧路:岔路口。④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⑤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和你离别心中有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身边。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地泪沾手巾。
诗歌品析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名作,一洗往昔送别诗离别的低沉 凄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 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首联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所“辅”。用 “辅”字突出了雄泽阔大的气势。用“望”字将秦蜀二地联 系起来,暗寓了惜别的意思。
颔联,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共鸣,诗人劝慰 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颈联蕴含着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空间的哲理,表现出诗 人乐观旷达的态度、与友人深厚的友谊。尾联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沾手巾,而要心胸豁达、坦 然面对。 “歧路”与送别相呼应。
主旨点睛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 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旷达的志 趣。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其诗 清淡,擅长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 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与另一位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并称“王孟”。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 建德江》等。
创作背景本诗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 年(733)。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 相。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在相位的 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①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④,端居耻圣明⑤。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
①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②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③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湖北面。④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⑤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 常家居。⑥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 途径。
八月洞庭湖湖水暴涨几乎与岸平,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看垂钓之人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面开阔, 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湖山相 映,浑然一体,美丽极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瀚 的湖面上,水汽蒸腾,涛声轰鸣,使坐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 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描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同时也衬 托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 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 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 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 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正式向张九龄表白心事, 表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隐居并非本愿,还是向往出仕求官 的,只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接着,诗人向张九龄发出呼吁。诗人 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匠心独运。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表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 致。
主旨点睛这是一首投赠诗。诗人借观洞庭湖之感,委婉地向张九 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自 己正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一、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B)“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这两句是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明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 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 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二、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 丞相”之意。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欲渡无舟、欲钓无器,是在申明“渴望帮助”,即张九龄的引荐。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 十分委婉、含蓄。
三、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 因。示例: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了诚挚的友谊 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 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 为千古名句。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式微授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式微《诗经·邶风》,学习目标,诗题解读,FM自主学习,FM模拟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式微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邶风》简介,重点词语,翻译诗句,理解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式微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的成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