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六 乘法5 0×5=?精品第4课时教案
展开复习目标:
1.会根据正方形周长的公式,知道求边长的公式。
2.解决生活中“周长”的问题。
3.感受和体会到“周长”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教学重点:根据周长的公式求边长的公式。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周长”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练习四(2)
正方形边长=周长÷4
围篱笆:哪一面靠墙,哪一面就不需要计算长度
4个小正方形周长总和=大正方形周长×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习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学习、讨论回顾、总结计算方法,全班交流。
不足之处:一些环节挖掘的还不到位,对学生自发生成的资源利用不够,应变不够,在对时间的掌控上把握不够准。
教学建议: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出平面图形周长的具体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一种数学学习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建立起知识结构,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关于“周长”和某些图形的周长的计算,会找到某些图形的一周长度,也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某些图形的周长。
那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周长”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6题。
(1)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正方形的边长?48厘米是什么?
(3)指名回答。
预设1:因为铁丝的长度是48厘米,把它围成正方形,所以这个48厘米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预设2: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所以边长=周长÷4。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8÷4=12(厘米)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7题。
围篱笆问题。
关键提醒学生:看看围篱笆的时候,有没有哪一边是靠着墙壁,如果有的话,这一面不需要围篱笆。
从图中可知,篱笆的长是靠墙的,所以应该少算一条长的长度。
4+1+1或4+1×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8题。
(1)正方形周长=边长×4 12×4=48(厘米)
(2)分完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所以周长是6×4=24(厘米)。
(3)24×4=96(厘米) 48+48=96(厘米)
发现: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9题。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就可以知道摆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16÷2=8,又因为8=1+7=2+6=3+5=4+4,所以有四种摆法:
(1)长有7根小棒,宽有1根小棒;
(2)长有6根小棒,宽有2根小棒;
(3)长有5根小棒,宽有3根小棒;
(4)长有4根小棒,宽有4根小棒。
四、拓展延伸
有一条铁丝,刚好能把它围成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现在把这个长方形改变形状,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3)×2=16(厘米)16÷4=4(厘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一个长方形运动场,它的长是50米,宽比长短14米。皮皮沿着运动场跑5圈,跑了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若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李叔叔用篱笆在饲养厂后面的空地上围一个长15米、宽8米的菜地,一边靠墙,最少用多少米的篱笆?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练习内容。
正方形周长公式的逆应用,学生计算正方形的边长。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有一面不需要围篱笆。
学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发现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先计算出长与宽的总和,再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长与宽总和的多种搭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 长方形周长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023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长方形周长第3课时教案设计</a>,共3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什么是周长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354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什么是周长第2课时教案设计</a>,共3页。
小学北师大版1 什么是周长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a href="/sx/tb_c2354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什么是周长第1课时教案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