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能够长大的钟乳石 B.新冠病毒
C.枯死的植物 D.运动的机器人
2.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B.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图像清哳 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3.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
A.使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 B.杀死细胞
C.杀灭细菌 D.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壁来完成的
B.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液泡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D.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细胞的细胞核
5.鉴别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下列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壁 D.液泡
6.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分裂后发生特异性变化而形成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为(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变异 D.细胞遗传
7.“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
A.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保护组织
8.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蚊子 B.鼠妇
C.衣藻 D.蚯蚓
9.小颖对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如下梳理,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茎、叶内有发达的输导组织,适宜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棉花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10.有人认为金鱼藻是藻类植物,小明认为是被子植物。下列能够支持小明观点的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有种子 D.能开花、结果
11.下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完成受精后③凋落,④⑤能继续发育
B.图中②将发育成果实
C.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
D.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12.下图表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①③
13.下列哪项措施不能增加农作物产量( )
A.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
C.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14.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5.人在受伤后,为了尽快恢复伤口,应特别注意加强下列哪种营养物质的补充(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16.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要到达( )
A.肺 B.心脏 C.组织细胞 D.血液
17.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是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的
B.白细胞是血细胞中体积较大数量较少的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可用于DNA亲子鉴定
D.血浆的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18.图中“→”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其中可表示血液在动脉中流动的图是( )
A. B. C. D.
19.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B.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C.右心室与肺静脉相连
D.构成心脏的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
20.血浓于水,情深于海。在玉树地震中,林晓同学不幸被建筑物压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她的血型是A型。很多富有爱心的人主动要求为林晓献血。下面最适合输给林晓的血型是( )
A.A型 B.B型
C.A型或O型 D.AB型
21.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则该人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在( )
A.肾小管 B.肾静脉 C.输尿管 D.肾小球
22.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
B.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
D.已经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
23.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手指被蔷薇针刺扎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为①②③④⑤
D.④处是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24.下列反射类型与“惊弓之鸟”不同的是
A.吃梅止渴 B.看梅止渴 C.听梅止渴 D.画梅止渴
25.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糖尿病
26.日本欲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决议引起了日本民众及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损害人类的DNA,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关注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下列观点不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是( )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空气污染,我国就不会遭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
D.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不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27.如图图示的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28.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最有的特点,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B.Q可以表示有脊柱
C.E可以表示肺呼吸 D.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29.人体运动时起支点作用的是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骨髓
30.下图所示四种生物中,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是( )
A. B.
C. D.
31.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 间传播的传染病,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比细菌要大得多 B.能够独立生活 C.在活细胞中生活 D.具有细胞结构
32.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 )
A.界 B.目 C.种 D.科
33.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B.家蚕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D.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和卵白
34.下列生物变异的实例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水肥充足处的大麦穗性状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C.坚持锻炼后的苗条身材和紧实的肌肉 D.晒黑的皮肤
3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C.一个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
36.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如果用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苯丙酮尿症基因,则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Aa或aa
3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有低等到高等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8.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制酸奶—发酵技术 B.试管婴儿—克隆技术
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 D.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39.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蛔虫病都属于传染病
B.吞噬细胞能吞噬消化机体内的细菌和衰老的细胞
C.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皮肤表面,与艾滋病人握手会感染
D.有人对花粉过敏,是其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40.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购买食品首先应注意的是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我们应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关怀和尊重艾滋病患者
C.抽烟吐寂寞、喝酒浇忧愁,烟可以增强记忆力,酒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先判断其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求救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综合题
4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生物部分中的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蝗虫和喜鹊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若鹰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玉米减产,原因是______。
(4)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有毒物质在______体内含量最高。
42.春天置身于桃花园中,闻着芬芳的花香,享受惬意的周末。下面两幅图,左图为盛开桃花的桃林,如图为三个月后桃树的某一枝条,A、B、C代表桃树的三项生理活动。请结合相关知识据图作答。
(1)桃树栽种的疏密有致是为了提高如图中过程[A]______的效率。
(2)桃树的细胞分裂、生长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由如图中过程[B]______提供。
(3)桃树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内的______运输到叶片,其输送的动力源自如图中的过程[C]______。
(4)如图中的三种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都是______。
(5)桃林中落英缤纷,此时桃花完成受精,花瓣、雄蕊等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为______。
43.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的简单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则④代表的腔是______(填结构名称)。
(2)蛋白质在小肠中最终消化分解成______,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3)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在肺内完成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结合,通过______(选填“肺循环”或“体循环”)途径送达各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变成了______血。
(4)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单位时,血液中的一部分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的______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这样流出肾脏的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和______减少,血液得到了净化。
44.生物是绘画和雕刻艺术中的常客。以生物为主题的绘画和雕刻能助人净化心灵,引人积极向上、齐白石的《虾》寓意淡泊明志、《蛙声十里出山泉》让人无限遐想;宋守友的《九鱼图》象征着吉祥如意;毕加索的《和平鸽》代表着和平温馨;深圳的《拓荒牛》展示着坚忍不拔。请分析回答。
(1)生物的多样性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这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具体表现,而生物种类多样性是由______多样性决定的,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___,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
(3)牛的生殖发育的特点是______,这是对复杂的外界环境的适应。
(4)蛙鸣叫、鱼觅食,鸽育雏、牛反刍等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决定的______行为、这些动物在维持______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45.下图为小白家族中卷舌性状的遗传图解,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______性状,其中,不能卷舌为______性状。
(2)若用R、r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小白外公的基因组成为______,小白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3)二胎政策放开后,小白的爸妈想再生一个孩子,孩子能卷舌的几率为______。
46.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______的特点。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和现在接种新冠疫苗的方法都属于______免疫。
(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被统称为______。
(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5)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例如,1981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2016年,寨卡病毒、H7N9病毒,2019年新冠病毒(2019-nCoV)肆虐全球。2020全球首个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成功,目前我国已有1.8亿人群免费接种了新冠疫苗,接种疫苗的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6)对于很多传染病,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还不可有丝亳懈怠。请写出2条预防传染病的建议: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47.针对塑料袋以及一次性塑料泡沫餐具被人们随意丢弃而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模拟实验,探究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提出问题: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实验材料:2粒饱满的大豆种子、2个栽种盆、土壤、塑料袋、直尺。
制定计划: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的土壤。
②将两粒相同的饱满的大豆种子分别栽种在A、B两个盆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浇水,培养一段时间。
③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高度(如图一);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两组植株根系(如图二)。
实施计划:依据计划,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A盆豆苗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2)由图一可得出实验结论为:______。
(3)实验中,种子要萌发,同学们必须为种子提供______、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等环境条件。
(4)分析图二的根系,发现两种植物根系差别很大,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5)有同学说实验过程不够严谨,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能够长大的钟乳石、C枯死的植物、D运动的机器人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B流感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C
【分析】
使用显微镜需注意: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③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④对光: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详解】
A.我们应该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拭显微镜,A错误。
B.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B错误。
C.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3.D
【分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一个步骤。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
【详解】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的浓度约为0.9%,细胞内外如果出现浓度差,细胞就会因吸水失水而发生变形,因此不能把人都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清水中,否则细胞会吸水而膨胀破裂,而使用和口腔上皮细胞浓度相似的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选D。
【点睛】
掌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4.A
【分析】
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详解】
A.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完成的,A错误。
B.液泡中含有细胞液,能够溶解多种物质,果汁来自细胞的液泡,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与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时要理解细胞的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既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内。
5.B
【分析】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可见线粒体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6.B
【分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所以,造血干细胞变化成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细胞分化的含义。
7.A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据此解答。
【详解】
A.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A符合题意。
B.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B不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组织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熟知植物的主要组织及功能,就能轻松解答此题。
8.C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详解】
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衣藻的身体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原生生物。蚊子、鼠妇、蚯蚓是多细胞动物,整个身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选C。
【点睛】
了解常见的单细胞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
A.海带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它的假根固着在岩石上,A错误。
B.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适宜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B错误。
C.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弱,C错误。
D.种子是一种生殖器官,孢子是一个生殖细胞,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棉花属于种子植物,所以棉花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更适应于陆地生活,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0.D
【分析】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详解】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金鱼藻能开花、结果,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点睛】
熟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正确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11.A
【分析】
图中①是传粉过程,②是子房,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柱头。
【详解】
AB.完成受精后③花丝、④花柱、⑤柱头都凋落,②子房能继续发育,②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A错误,B正确。
C.如果雨天多于晴天,就会影响昆虫的活动,而造成传粉不足,所以果树开花时节,如果雨天多于晴天,会造成水果减产,主要原因是下雨影响到了①传粉,C正确。
D.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是花的主要部分,D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2.B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①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②选叶遮光,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③光照处理,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④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到变成黄白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隔水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及滴加碘液后漂洗是为了排除酒精和碘液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⑤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淀粉遇淀粉变蓝) ,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清水冲洗碘液,观察现象。⑦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
【详解】
淀粉遇碘液变蓝,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滴加碘液,呈蓝色,说明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锡箔覆盖的地方滴加碘液不变蓝,是因为没有淀粉生成,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总结出实验结论。
13.B
【分析】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详解】
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蔬菜的产量越高;而增加氧气可以提高呼吸作用的强度。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14.D
【分析】
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可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位置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
【详解】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A错误。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B错误。
C.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C错误。
D.青春期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的是解题的关键。
15.A
【分析】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青春期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人在受伤后,为了尽快恢复伤口,应特别注意加强蛋白质的补充。
故选A。
【点睛】
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即可解答本题。
16.C
【分析】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详解】
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选C。
【点睛】
人体吸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17.B
【分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血细胞的名称以及各血细胞的功能。
【详解】
A.人体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A错误。
B.血液中体积较大,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B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作为DNA亲子鉴定的材料,C错误。
D.血小板个体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血浆的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错误。
故选B。
【点睛】
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18.C
【分析】
动脉是指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指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详解】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到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由此可知,A所示的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为静脉;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D是静脉。
故选C。
【点睛】
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判断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19.C
【分析】
心脏的结构如图:
【详解】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房构成,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内流动脉血,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内流动脉血,右心房与上下腔相连,内流静脉血,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内流静脉血,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异侧的腔体不直接相通,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及特点。
20.A
【分析】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据此解答。
【详解】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 B型血。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不然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最适合输给林晓的血型是A型。故选A。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1.D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则该人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在肾小球。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2.C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视力、听力的保护,解答时可以从保护视力、听力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详解】
A.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影响听觉,正确。
B.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凸,容易引发近视,正确。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护鼓膜,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错误。
D.近视眼是指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晶状体过凸,已经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保护视力和听力的措施。
23.C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A.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A正确。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手指被蔷薇针刺扎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为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C错误。
D.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神经元、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4.A
【分析】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惊弓之鸟”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A.“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不属于复杂反射,A符合题意。
BCD.看梅止渴、听梅止渴、画梅止渴,都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都属于复杂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理解简单反射、复杂反射的概念。
25.D
【分析】
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详解】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没有导管;外分泌腺才有导管,错误。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错误。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错误。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记激素导致的病症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C
【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A不符合题意。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不符合题意。
C.空气污染形成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只有一个国家治理,不会减少空气污染的危害,所以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空气污染,我国就不会有空气污染的危害,C符合题意。
D.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不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7.B
【分析】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三对足,一对触角。
【详解】
A.蜘蛛有四对步足,属于节肢动物的蛛形纲,A不符合题意。
B.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B符合题意。
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蜈蚣有多对足,属于节肢动物的多足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节肢动物和昆虫的主要特征,要求识记。
28.B
【分析】
图中,E表示青蛙和鲢鱼的共同特征;Q表示青蛙、鲢鱼、乌龟的共同特征;P表示青蛙和乌龟的共同特征;F表示鲢鱼和乌龟的共同特征。
【详解】
A.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乌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故A错误。
B.青蛙、鲢鱼、乌龟体内都有脊柱,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故B正确。
C.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肺呼吸,故C错误。
D.鲢鱼、青蛙和乌龟都是变温动物,因此F不可以表示体温恒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特征。
29.B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因此,由骨、骨连接(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详解】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连接(如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熟知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A
【分析】
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图中A是细菌,B是酵母菌,C是霉菌,D是蘑菇。
【详解】
BCD都属于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真菌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A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霉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
31.C
【分析】
1、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发现者——伊万诺夫斯基 。病毒十分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病毒的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3、病毒的种类:①动物病毒; ②植物病毒; ③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4、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详解】
A.病毒十分微小,比细菌还要小,A错误。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B错误。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C正确。
D.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点睛】
考生需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繁殖特点等知识。
32.C
【分析】
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
生物学家为了弄清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学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有关知识点。
33.B
【分析】
鸟类生殖发育都有交配、产卵、孵卵等阶段;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蜥蜴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详解】
A.蜥蜴属于爬行类,它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它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蜥蜴生殖和发育可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A正确。
B.家蚕的繁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
C.青蛙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C正确。
D.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相当于细胞质,卵白中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和卵白,D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知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B
【分析】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
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详解】
A.水肥充足满足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长势好的原因是因为环境适宜但是并没有引发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属于不可遗传变异,A错误。
B.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杂交技术出现了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
C.坚持锻炼后的苗条身材和紧实的肌肉,锻炼身体的目的是刺激肌肉,让肌肉很好的生长实现苗条身材和紧实的肌肉,这完全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所以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错误。
D.晒黑的皮肤,因为紫外线可以穿透真皮层,能深入皮肤,让真皮层中的弹力纤维受损,使皮肤晒黑,这也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所以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引起变异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35.D
【分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详解】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基因的定义告诉我们: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DNA分子很长,在一个DNA分子上可以有多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上可以有很多个基因,C正确。
D.DNA是构成染色体的一部分,染色体不等同于DNA,D错误。
故选D。
【点睛】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一定是一段DNA,但是一段DNA不一定是基因。
36.C
【分析】
笨丙酮尿症是由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这对基因来自于其父母双方,若其父母正常,则其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详解】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如果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患病基因,该夫妇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除含有一个正常基因外,还含有一个隐性的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a,如图所示:
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Aa,患病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37.D
【分析】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A.化石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迹、遗物。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A正确。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有低等到高等,B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竟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C正确。
D.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如玉米的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玉米无法适应环境最后死亡,因此属于不利变异,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解题的关键。
38.B
【分析】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详解】
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属于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故A正确。
B.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故B错误。
C.“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所以“多莉”羊的诞生属于克隆技术,故C正确。
D.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所以培养抗虫棉属于转基因技术,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技术的应用。
39.C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
A.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蛔虫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都具有传染性,因此都属于传染病,A正确。
B.吞噬细胞可以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其消化分解,B正确。
C.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是通过体液传播的,所以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C错误。
D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花粉属于抗原物质,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和免疫的内容,注意掌握。
40.C
【分析】
(1)长期酗酒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
(3)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详解】
A.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购买食品首先应考虑的是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A正确。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教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对艾滋病患者不要有惧怕心理,要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B正确。
C.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抽烟会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还有可能诱发肺癌等。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增加患癌危险等,C错误。
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当你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应首先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人工呼吸等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健康的生活、食品安全等知识点。
41.分解者 玉米→蝗虫→喜鹊→鹰 捕食和竞争 田鼠和喜鹊因缺少天敌大量增加,危害玉米 鹰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田鼠→鹰,玉米→蝗虫→喜鹊→鹰,玉米→喜鹊→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玉米→蝗虫→喜鹊→鹰。喜鹊以蝗虫为食属于捕食关系,喜鹊和蝗虫又都以玉米为食,这属于竞争关系。
(3)由食物网可知,鹰以喜鹊、田鼠为食,喜鹊、田鼠以玉米为食;若鹰的数量减少,那么田鼠和喜鹊因缺少天敌大量增加,从而危害玉米,导致玉米减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鹰的营养级的最高,所以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最高。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和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4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导管 蒸腾作用 气孔 果实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4)图中: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C是蒸腾作用。
【详解】
(1)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桃树栽种的疏密有致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进行[A]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故桃树的细胞分裂、生长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由如图中过程[B]呼吸作用提供。
(3)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动力来自于[C]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意义: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
(4)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5)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故桃花完成受精,花瓣、雄蕊等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为果实。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3.左心室 氨基酸 血红蛋白 体循环 静脉血 过滤 尿素
【分析】
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上、下腔静脉,⑥是肺静脉,⑦是肺动脉,⑧是主动脉。
【详解】
(1)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则④代表左心室,连通⑧主动脉。
(2)蛋白质在胃内初步被消化,参与的消化液是胃液;在小肠中最终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参与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被彻底消化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3)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在肺内完成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通过体循环途径送达各组织细胞利用,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等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血液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
(4)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单位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这样流出肾脏的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减少,血液变成含尿素少的静脉血,血液得到了净化。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心脏的四个腔、氧气的运输及尿液的形成等知识。
44.基因 外骨骼 胎生、哺乳 先天性 生物圈
【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包括的知识点很多。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动物行为的分类依据,分析解答。
【详解】
(1)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虾是节肢动物,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有蜕皮的现象。
(3)牛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4)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来具有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如蛙鸣叫、鱼觅食,鸽育雏、牛反刍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在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点睛】
全面的理解生物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5.相对 隐性 Rr rr 50%
【分析】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
(1)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图中外公和外婆都能卷舌,妈妈不能卷舌,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即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能卷舌是显性性状。
(2)小白不能卷舌,属于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即rr。小白的r一个来自母亲另一个来自父亲,而爸爸为能卷舌,所以爸爸的基因组成只能是Rr,妈妈不能卷舌,其基因组成为rr,小白妈妈的r一个来自小白外婆另一个来自小白外公,小白外公表现为能卷石,所以小白外公的基因组成只能是Rr。
(3)小白的爸爸基因组成为Rr,产生的精子基因是R或r。小华的妈妈为不能卷舌,其基因组成为rr,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即r。其后代有两种类型,即Rr或rr。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解中看出其后代有两种类型,即Rr或rr,比值为1:1,因此二胎政策放开后,小白的爸妈想再生一个孩子,能卷舌的几率为50%。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46.传染性、流行性(答1点即可得分) 特异性 病原体 保护易感人群 抗体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戴口罩;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有病及时就医等(答出2点给分,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详解】
(1)本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说明人们会远离病人,也就是他们认识到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2)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接种疫苗后会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牛痘接种法、人痘接种法及疫苗接种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3)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病原体。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样可以增强人民群众抵抗病原体的能力,故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接种疫苗的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6)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故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预防传染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戴口罩;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有病及时就医等。
【点睛】
熟知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7.塑料废弃物 对照 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同义即可) 适宜的温度 由于塑料污染,植物根系无法正常发育,导致植株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同义即可) 种子数量太少,结果可能存在偶然性
【分析】
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
(1)本探究实验的探究目的是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除探究的条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故变量是塑料废弃物。A组土壤条件没有改变,故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B组土壤条件改变,故为实验组。
(2)观察图一,可发现:在实验期间,B组植物高度明显低于A组植物高度,再结合两组的土壤情况,可得出结论: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3)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且度过休眠期。故实验中,种子要萌发,同学们必须为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等环境条件。
(4)观察图二,可发现:A组植物根系明显好于B组植物根系,再结合两组的土壤情况,可得出结论:由于塑料污染,植物根系无法正常发育,导致植株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
(5)分析题干,可发现实验材料中只选用了2粒大豆种子,这必然导致实验的偶然性增大,增大实验误差,故不足之处为种子数量太少,结果可能存在偶然性。
【点睛】
熟知探究实验的原则及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若将某一叶片的主叶脉切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