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很多俗语、成语、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的是生物具有繁殖现象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
A.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B.放大物像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C.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调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D.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使其变亮
3.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B.③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C.⑥可以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⑦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生物体由小长大与下图中的细胞生理变化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 B.②过程形成的各种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C.B的种类与C的种类相同 D.图中F、D代表的结构层次都是器官
5.孑遗植物桫椤株高可达8米,具有真正的根,叶背面的孢子囊中有大量孢子。据此判断桫椤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安全、长期、有效地保护作物种质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对大豆种子的超干燥保存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一年后,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子含水量(%)
种子发芽率(%)
25℃
5℃
4.2
88.00
95.00
6.0
93.33
97.00
8.8
86.00
95.67
A.本实验探究了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B.实验中选取的种子应大小均匀、饱满、无虫害
C.在25℃条件下,大豆种子保存的适宜含水量为6.0%
D.含水量低的种子比含水量高的种子活力差
7.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叶脉切断(图中甲),另一叶片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黑纸(图中乙),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不变蓝,B部位呈蓝色,C部位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8.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糖心苹果等水果较本地的更甜。原因可能是( )
A.白天呼吸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 B.夜晚光合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C.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D.土地肥沃,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
9.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科学认识生理现象,正确面对心理变化,有利于健康成长、增长知识才干,成为有用之人。以下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
A.青春期男孩遗精和女孩月经都与性激素的调节有关
B.专注于学习和健康生活,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影像制品
C.男孩身高突增和性器官迅速发育要比女孩早1~2年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高尚情操
10.我们要养成珍惜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三餐粗细粮搭配合理,不偏食不挑食
B.从牛奶和鸡蛋中可获取蛋白质和钙
C.多吃巧克力和油炸食品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
D.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保证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11.研究发现,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应器官的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新冠重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不会出现( )
A.糖尿症状
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减弱
C.动脉血颜色偏暗红
D.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增强
12.2022年5月4日中午,“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山队员全部登顶,并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查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登顶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3.在某次火灾中有消防队员烧伤,为救治烧伤患者需要马上进行输血治疗。下列关于输血与血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由于血库缺乏AB型血,为及时救治烧伤患者,可快速地输入大量的O型血
C.根据“成分输血”的原则,对于烧伤患者可以只输入血浆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14.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B.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C.肾小管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D.肾静脉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
15.某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抓起了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了。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觉到烫
C.该反射活动是人先感觉到烫然后迅速松手
D.如果d受损,人不会及时松手,但会感觉到烫
16.耳聪目明是每个人的期盼和追求,爱护听觉和视觉尤为重要,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
B.可以熬夜看书且不必做眼保健操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以闭嘴堵耳朵
D.不要经常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防止损坏鼓膜
17.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下列措施中对控制气温升高不利的是( )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
C.使用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
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8.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应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小鱼
C.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以维持其正常呼吸
D.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且随机取样
19.下列对四种动物类群和主要特征的概述正确的是( )
A.水螅-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有肛门
B.血吸虫-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蚯蚓-线形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D.蝗虫-软体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0.不少养殖户靠养殖鸡、鸭、猪、牛等家禽家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下列不属于这四种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均是脊椎动物 B.均为恒温动物
C.均是哺乳动物 D.均用肺呼吸
21.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养鸡场的鸡群同时吃饲料 B.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C.黑压压的蝗虫群在啃食牧草 D.草原上狼群集体合作围猎黄羊
22.人们通过科学引人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减轻了蚜虫对作物的危害。这体现了动物能(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分解有机物
23.如图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丙比较,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乙没有细胞结构,营腐生生活
C.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甲、乙、丙
D.图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24.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动植物就会生病
B.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C.豆科植物根上共生着根瘤菌能提高土壤肥力
D.足癣是由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引起的疾病
25.生物分类利于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与进化关系,下列分类的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的分类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B.病毒不属于D类生物的原因是没有细胞结构
C.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B中的生物属于同种生物
D.C中都是动物,分类依据除了要考虑形态结构还得考虑生理功能
26.《西游记》中工母娘娘开蟠桃大会,孙悟空在得知蟠桃会没请自己后,资桃偷丹,扰乱蟠桃会,蟠桃近似球形核果,肉质可食,内含白色种子,种子不可食用,下列关于蟠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蟠桃花的主要结构是花瓣
B.蟠桃花是两性花,必须借助风力完成异花传粉
C.蟠桃食用部分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D.若想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蟠桃,较理想的繁殖方式是嫁接
27.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储存在细胞核中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DNA是由两条长链盘绕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8.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女儿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染色体组成是( )
A.X B.22条+Y C.22条+X D.Y
29.果农常用杀虫剂灭杀害虫,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药效下降是因为害虫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害虫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杀虫剂的选择,使后代中耐药性个体比例增多 D.害虫能识别杀虫剂,可以趋利避害
30.《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指出,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关于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急救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碍呼吸
B.查看溺水者情况,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C.做人工呼吸前,首先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
D.只需进行人工呼吸,无需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二、综合题
31.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营养成分简单,极易遭到破坏。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还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许多遭到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细菌和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它们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
(2)如果鹰和蛇被大量捕杀,会导致免和鼠的数量速增,继而破坏草原生态。兔和鼠均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___________;牙齿有门齿和白齿的分化。
(3)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丰富,生物种类的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____的多样性。
32.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下图是小麦部分结构示意图.A.B.C表示植物体内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食用的面粉的主要来自于小麦籽粒中的___________。
(2)面粉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是小麦通过[ ]_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此过程需要以___________为原料。
(3)小麦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
(4)“春种一粒票,秋收万颗子”,收获后的潮湿小麦种子堆摸上去热热的,潮湿种子堆里的热量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种子晒干可抑制该生理过程,便于长期储存。
33.足球运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运动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如图是踢足球时心脏与相关器官X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足球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其经消化道的___________吸收后进入血液,心脏提供动力将其运送到骨骼肌细胞中分解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
(2)运动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若血液从B出发,经血管①→X后,血液中氧的浓度增加,则X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__,血液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3)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废物,若流经器官X后的血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则X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__,经净化后的血液经血管②最先返回到心脏的[ ]___________。
(4)足球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其他系统如___________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
34.小刚同学是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如图为小刚家族成员眼睑性状的调查信息图。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小刚的爷爷和奶奶都是双眼皮,小刚的爸爸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
(2)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小刚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
(3)若用D、d分别表示控制眼睑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小刚妈妈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若小刚的父母再生一个妹妹,则妹妹是单眼皮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
三、资料分析题
35.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随着夏季的到来,微生物繁殖较快,各种蚊虫活动猖獗,常见的传染病也随之而来。第一类是属于肠道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细菌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伤寒等,这些疾病通常都是由于不洁饮食或者是喝了不干净的水,造成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或者是流行。另外一类是经过蚊虫之类的中间媒介而传播的,如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资料二:为了预防夏季传染病,市卫健委针对性地开展了预防措施:①全市学校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等学生聚集场所的卫生清理、通风换气,灭蚊灭蝇,食品卫生和保存,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②大力宣传和倡导“加强体育锻练,增强会民体质”。③建议大家规律作息,饮食保健,增强抵抗力。④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⑤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注射疫苗,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1)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被称为____________。
(2)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按时消毒、灭蚊灭等可以有效避免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______;为了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人群中流行,在人群中注射乙型脑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种措施属于___________。
(3)有针对性的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
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6.合理和科学的睡眠对健康尤为重要。为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小白鼠进行了“探究睡眠干扰对小白鼠记忆力的影响”实验:
①训练小白鼠:选取10只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小白鼠进行为期一周的走迷宫训练。
②实验分组:连续三天对每只小白鼠进行10次走迷宫测试,记录成功通过迷宫的次数和用时,并计算出每只小白鼠成功次数的平均用时。将在走迷宫测试中平均成功次数和用时最接近的两只小白鼠分为同一组,共准备5组。
③预备实验:随机选取每组中的1只小白鼠,共5只,正常睡觉;另外5只,用电动玩具球进行24小时睡眠干扰。
④实验测试:分别对每只小白鼠进行10次走迷宫测试,记录每组小白鼠成功通过迷宫的次数和时间,结果如下:
编号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处理
睡觉
干扰
睡觉
干扰
睡觉
干扰
睡觉
干扰
睡觉
干扰
成功次数
8
7
9
5
7
5
8
4
9
6
平均用时
1′30
3′01
1′04
1′35
2′04
2′43
1′14
3′01
1′23
2′04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训练小白鼠一周后,小白鼠能找到迷宫的出口,表明其建立了_________行为;进行“走迷宫”实验测试时,应保持小鼠处于_________(饥饿/饱食)状态。
(2)进行“走迷宫”实验测试时,分5组、进行10次测试、计算成功次数的平均用时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
(3)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
(4)结合本实验,你认为中学生睡眠不足可能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A错误。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如阳光)作出反应,B正确。
C.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C正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环境因素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C
【分析】(1)调节清晰:粗、细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
【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显微镜放大物像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调至视野中央,需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错误。
D.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D正确。
故选C。
3.A
【分析】①细胞核,②细胞质,③细胞膜,④细胞壁,⑤液泡,⑥线粒体,⑦叶绿体
【详解】A.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正确。
B.③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④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B错误。
C.⑥线粒体可以把化学能转变成细胞需要的能量;⑦叶绿体可以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C错误。
D.⑦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③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错误。
故选A。
4.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图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A受精卵,BC组织,DF器官,E系统。
【详解】A.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①过程细胞数量增多,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形成不同的细胞群,表示细胞分化,A正确。
B.②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保持生物的遗传稳定性,B正确。
C.②过程形成不同的细胞群,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所以B、C形成的结构层次是组织。B是动物的组织,C是植物的组织,B的种类与C的种类不同,C错误。
D.D表示动物的器官,F表示植物的器官,D正确。
故选C。
5.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
【详解】由题意可知,桫椤植株较高大,有根、叶的分化,但没有花、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可判断它属于蕨类植物,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并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详解】A.本实验选用了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并测定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因此实验探究了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A正确。
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在选用种子时,应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无虫害的,B正确。
C.在25℃时,种子含水量为6.0%时,种子萌发率达到93.33%,高于其他含水量的种子,因此在25℃条件下,大豆种子保存的适宜含水量为6.0%,C正确。
D.在25℃下保存种子时,含水量为4.2%和6.0%的种子的发芽率都高于含水量8.8%的种子,在5℃下保存种子时,6.0%含水量的种子萌发率大于4.2%含水量的种子,因此不是含水量越低,种子活力一定低,D错误。
故选D。
7.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叶脉内有导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的B变蓝,而切口的上端A不变蓝,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叶片乙的中间贴上不透明的黑纸即C部分叶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造淀粉。因此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所以,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8.C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气温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所以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糖心苹果等水果较本地的更甜,C正确。
故选C。
9.C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可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开始分泌性激素,青春期男孩遗精和女孩月经都与性激素的调节有关,A正确。
B.青少年要专注于学习和健康生活,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影像制品,以健康的度过青春期,B正确。
C.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因此男孩身高突增和性器官迅速发育要比女孩晚1~2年,C错误。
D.青少年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促进身心健康,D正确。
故选C。
10.C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
【详解】A.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A正确。
B.从牛奶和鸡蛋中可获取蛋白质和钙,B正确。
C.多吃巧克力和油炸食品,容易引起肥胖,不利于健康,C错误。
D.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保证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预防坏血病,D正确。
故选C。
11.D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详解】A.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肾小管损伤,会影响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可能会导致出现糖尿症状,A不符合题意。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因此会严重影响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B不符合题意。
CD.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因此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会减弱,动脉血颜色可能偏暗红,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A符合题意。
B.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详解】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A正确。
B.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B错误。
C.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于烧伤患者可以只输入血浆成分,提高治疗的效果,C正确。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D正确。
故选B。
14.D
【分析】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囊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A正确。
B.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大量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C正确。
D.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肾静脉血液中尿素含量低于肾动脉,D错误。
故选D。
15.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A.a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B错误。
C.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冲动,先沿着脊神经进入脊髓,脊髓灰质内的缩手中枢发出缩手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手便缩回来了,此反射弧短;人感觉到烫是因为传至脊髓内的神经冲动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从而形成痛觉,此路径耗时更长,所以该同学会先迅速松手然后感觉到烫,C错误。
D.d是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受损,缩手反射无法完成,但神经冲动可由脊髓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烫的感觉,D正确。
故选D。
16.B
【分析】(1)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
(2)护耳朵关键在于保护耳朵的鼓膜;不让污水进入,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不用尖锐东西挖耳,感冒呼吸道感染时要防止中耳炎等。
【详解】A.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利于视力保护,A正确。
B.为了保护视力要认真做眼保健操,熬夜看书容易造成近视,不利于视力保护,B错误。
C.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的同时堵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来保护鼓膜,C正确。
D.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扎破鼓膜,D正确。
故选B。
17.C
【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减缓温室效应就必须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具体措施有: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减少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详解】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A正确。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减少燃料的燃烧,B正确。
C.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的浪费,销毁时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正确。
故选C。
18.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设置对照实验时,要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设计实验。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其它条件都应相同,A正确。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如果选择色素多的小鱼,就不容易观察血流情况;选择色素少的小鱼,观察得就清楚,B错误。
C.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所以,在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使蚯蚓正常呼吸,C正确。
D.随机取样即按随机性原则,从总体单位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以其结果推断总体有关指标的一种抽样方法。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建议不要少于30粒),且随机取样,D正确。
故选B。
19.B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A错误。
B.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B正确。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C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D错误。
故选B。
20.C
【分析】(1)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体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详解】A.鸡、鸭是鸟类,猪、牛是哺乳动物,它们均是脊椎动物,A正确。
B.鸡、鸭是鸟类,猪、牛是哺乳动物,它们均是恒温动物,B正确。
C.鸡、鸭是鸟类,猪、牛是哺乳动物,C错误。
D.鸡、鸭是鸟类,猪、牛是哺乳动物,它们均用肺呼吸,D正确。
故选C。
21.D
【分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A.养鸡场的鸡群同时吃饲料,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促进生长发育,不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属于繁殖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黑压压的蝗虫群在啃食牧草,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一草原上狼群集体合作围猎黄羊,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可见,狼群集体合作围猎黄羊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22.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引入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防止蚜虫泛滥,减轻了蚜虫对作物的危害体现了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3.A
【分析】观图可知:甲是细菌,乙是病毒,丙是酵母菌,丁是青霉。
【详解】A.甲是细菌,丙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甲与丙比较,细胞结构上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营寄生生活,B错误。
C.甲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乙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丙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丁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C错误。
D.图中乙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D错误。
故选A。
24.A
【分析】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详解】A.有的细菌和真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有些细菌和真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酵母菌可以制作面包、酿酒等,A错误。
B.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在制造有机物,因此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B正确。
C.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豆科植物根上共生着根瘤菌能提高土壤肥力,C正确。
D.真菌使人患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疾病,D正确。
故选A。
25.C
【分析】(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2)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A.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图中A的分类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D类生物,B正确。
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B中的生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不属于同种生物,C错误。
D.生物分类一般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分,D正确。
故选C。
26.D
【分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详解】A.蟠桃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A错误。
B.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两性花。桃花是两性花,但能借助昆虫完成异花传粉,B错误。
C.传粉和受精完成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蟠桃食用部分属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错误。
D.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所以,若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口感、色泽俱佳的蟠桃的新品种,较理想的繁殖方式是嫁接,D正确。
故选D。
27.A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详解】A.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有少量储存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正确。
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C正确。
D.在细胞生物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正确。
故选A。
28.C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故男性能够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只能产生含X染色体的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女儿的染色体是22对+XX,所以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9.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图中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弱的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抗药性强的害虫大量繁殖,抗药性强的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弱的害虫密度又减少。
【详解】AD.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药效下降是因为着杀虫剂使用次数的增加,抗药性弱的个体基本死亡,剩下的都是抗药性强的个体及其抗药性强的后代,使用杀虫剂就没那么容易杀死这些害虫了,AD错误。
B.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的变异是本身就存在于害虫群体中的,是不定向的,被动产生的,不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主动产生的,B错误。
C.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耐药性强为有利变异,在杀虫剂(环境)的选择下,生存下来,使后代中耐药性个体比例增多,C正确。
故选C。
30.D
【分析】对于溺水、煤气中毒等引起的呼吸停止的患者,我们要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施救,思考解答。
【详解】A.溺水是指大量水、泥沙进入口鼻、气管,被吸入]肺泡内,因阻塞呼吸道而引起人体缺氧窒息,A正确。
B.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B正确。
C.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理其口鼻,保证呼吸道畅通,C正确。
D.当有人溺水而导致心脏骤停时,可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式进行急救,D错误。
故选D。
31.(1) 非生物成分 分解者 草→鼠→蛇→鹰
(2)胎生、哺乳
(3)基因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3.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体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3)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32.(1)胚乳
(2) B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和水
(3)成熟区
(4)A呼吸
【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3)观图可知:图中是须根系;图中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C是蒸腾作用。
【详解】(1)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我们食用的面粉的主要来自于小麦籽粒中的胚乳。
(2)绿色植物的B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还有蛋白质等。
(3)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4)收割后的水稻种子含水量较大,A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使潮湿种子堆发热。
33.(1) 葡萄糖 小肠
(2) 肺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 肾脏 A右心房
(4)神经
【分析】(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2)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3)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动脉,②静脉。
【详解】(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物质,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2)若血液从B出发,经血管①→X,血管①为动脉后,血液氧的浓度发生了变化,则X代表的器官是肺,血液经血管②肺静脉回到C左心房;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废物,若流经器官X后的血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则X代表的器官是肾脏,经净化后的血液经血管②最先返回到心脏的A右心房。
(4)足球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34.(1)变异
(2)XY
(3) Dd 1/2/50%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因此小刚的爷爷和奶奶都是双眼皮,小刚的爸爸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因此。小刚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爷爷双眼皮×奶奶双眼皮→爸爸出现:单眼皮),可推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小刚表现为单眼皮,基因组成为dd,d基因一定遗传自父母,因此表现为双眼皮的妈妈含有一个隐性基因d,基因组成是Dd。若小刚的父母再生一个妹妹,则妹妹是单眼皮的可能性是1/2。遗传图解如图:
35.(1)病原体
(2)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3)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类的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详解】(1)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被称为病原体。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按时消毒、灭蚊等可以有效避免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使人产生抗体,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特异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36.(1) 学习 饥饿
(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睡眠干扰会降低小鼠的记忆力
(4)记忆力降低;降低听课效率;反应慢;记不住(合理即可)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白鼠能找到迷宫的出口,表明其建立了学习行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正常进行。
(2)实验时采取的分5组、进行10次测试、计算成功次数的平均用时等措施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实验结果说明睡眠干扰对小白鼠记忆力有影响。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和注意力,睡眠时间越短,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2023年云南省邵通市昭通市巧家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邵通市昭通市巧家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四县联考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四县联考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邵通市昭通市巧家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邵通市昭通市巧家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