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
- 人体动态平衡与泌尿系统(3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6 次下载
- 生命的遗传与变异、进化(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6 次下载
- 摩擦力与平衡力、相互作用力(6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7 次下载
- 欧姆定律计算与动态变化、实验探究(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7 次下载
- 金属与氧化还原,实验探究(10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试卷 5 次下载
生物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二(3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二(3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光合作用因素与产物,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作用与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走进重高 生物培优16 -- 生物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二 考点一、探究光合作用因素与产物考点二、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考点三、酶的催化作用与影响因素 考点一、探究光合作用因素与产物 1.(2019·滨州)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C.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D.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解析】c中叶绿体滤液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遮光处理后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广东中考]如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B.b点氧气产生量和消耗量相等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解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释放和消耗氧气的量,其中a点光照强度为0,消耗氧气的量最大,说明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为临界点,从a到b光合作用越来越强,到b点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正好相等,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表现为植物向外界释放氧气。 4.(2018·聊城)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5.如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绘制成的曲线,试问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C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6.(2019·娄底)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宜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 B )A.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B.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C.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D.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7.[2018·杭州拱墅区二模]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当光照强度>n1 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当光照强度>n2 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图中的b 点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当光照强度>n1 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开始大于呼吸作用;当光照强度>n2 时,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变化。 8.(2019·福建)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9.(2019·台州)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C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10.(2019·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B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11.(2019·广安)如图,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黄白色B.滴加碘液后发现A、C两处均变蓝C.本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D.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12.(2019·昆明)在晴朗白天,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D )A.0时天竺葵一定进行呼吸作用B.10时天竺葵制造氧气的速率一定是最大的C.12时天竺葵叶片部分气孔一定缩小或闭合D.一昼夜内天竺葵在18时有机物总量一定最多 13.[德阳中考]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 【解析】图示是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以及图示箭头方向可以判断: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如果过度密植,植物的枝叶会互相遮挡,光合作用减弱,原因是光照不足。 14.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1)实验前应对银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运走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2)取图甲的叶片放入图乙所示装置中进行脱色,A、B两烧杯中,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3)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图甲中________叶片会变蓝,从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作为原料。(4)叶片A的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1)淀粉 (2)B (3)A 二氧化碳 (4)叶绿体 15.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____。(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变量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3—4小时)
(2)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A叶片加碘液后不变蓝,B叶片加碘液后变蓝
(4)温度;光照【解答】(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所以第二步应该是放在阳光下4小时;(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消除颜色的干扰;(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叶片B的变为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A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还有:水分、光照、温度、叶绿体等。 16.(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资料: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方。(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千克/米3。【答案】(1)右上 (2)图略 (3)1.52 17.(2019·南充)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一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1)观察图一,该实验可形成________组对照实验。(2)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__ __,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二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________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 _(写出一点)。【答案】(1)2 (2)没有叶绿体 没有光照 (3)C 增加光照时间 1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多套相同的实验装置,以探究光照强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时,每套装置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左、右移动距离,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了图2曲线(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请分析回答:(1)图1装置中的营养液应含有多种________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所需。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红墨水滴向左移动,说明此时幼苗的生命活动消耗了________。(2)光照条件下,装置中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运输到根部。(3)图2中,在b点光照强度下,红墨水滴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机盐 氧气 (2)叶 筛管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19.[金华中考]图甲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甲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h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B__。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C.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2)将图甲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图乙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成__黄白__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因此“将图甲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0.(2019·咸阳)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碘液染色,你认为________(填字母)叶片会全部变蓝。该装置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甲装置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因为D叶片进行了________作用。(3)在乙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这是因为叶片进行了________作用。(4)丙装置中的吊瓶是为了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给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树干木质部的____________,因为该结构运输水和无机盐。【答案】(1)C 光、二氧化碳、水 (2)呼吸 (3)蒸腾 (4)导管 21.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如图1),丙组不做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组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图1。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________;当光照强度达到b后,要使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2)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光照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应与图1中的__甲__组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定丙组植物一周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图中曲线上升段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曲线第5天峰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照强度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甲 乙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仅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遗传 (3)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阴雨天或雾霾天等造成光照不足 考点二、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小明想要观察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他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C ) 2.(2019·通辽)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D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①按下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a和b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③打开阀门a,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④打开阀门b,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请分析回答:(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2)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 ,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场所为 。(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4)叶片A、B所套的塑料袋不同,其目的是 。(5)在实验的过程中,还会发现透明塑料袋上有很多小水珠,这是植物进行 产生的。【答案】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氧气;叶绿体;呼吸作用;做对照试验;蒸腾作用; 考点三、酶的催化作用与影响因素 1.(2018·嘉兴、舟山)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表一 甲乙1%淀粉溶液3mL 1%蔗糖溶液 3mL淀粉酶溶液2mL 蔗糖酶溶液 2mL斐林试剂2mL2mL(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表二 丙丁1%淀粉溶液3mL 1%蔗糖溶液 3mL淀粉酶溶液 2mL蔗糖酶溶液2mL 斐林试剂2mL2mL (3)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2)……【答案】【反思交流】没有形成对照实验(合理即可) 【方案完善】(2) 丙丁1%淀粉溶液3mL 1%蔗糖溶液 3mL淀粉酶溶液 2mL蔗糖酶溶液2mL 斐林试剂2mL2mL(3)丙、丁试管内均不显砖红色 【讨论分析】(1)甲和丁 2.(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234米粉糊适量适量适量适量唾液有无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搅拌搅拌温度37℃0℃100℃ 保温时间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________进行对照实验。(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_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答案】(1)1、2 (2)温度 (3)1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4)B 3.(2019·邵阳)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Ⅱ:取2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实验过程如图:(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 __。(2)实验过程D中,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 _,原因是__ _。(3)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_ __。(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不变蓝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淀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3)形成对照 (4)重复以上实验 4.(2019·绍兴)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1。②取12支试管,均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______,将两组试管同时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并记录,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1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1A组33.60.7B组38.1________(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葡萄糖的速度比无氧呼吸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 5.近年来国际上经常出现粮食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出现粮荒。粮食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对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作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作为l号试管_______实验。(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4)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___________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随着主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如图。(5)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6)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__同时释放出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答案】(1)2毫升清水 对照 (2)淀粉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4)小肠 (5)4 肾小球滤过 (6)二氧化碳和水 6.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4)实验步骤: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_ __;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5)预测实验结果(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他合理假设也可) (4)②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5)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 (6)乙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三(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与测量,欧姆定律实验,电场与磁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一(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密度测量实验,误差分析探究,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实验与探究题汇编二(4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弹性势能,机械能,动能等探究,浮力条件探究与阿基米德实验,杠杆平衡条件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