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的葡萄糖,可在小肠处被直接吸收
C.大肠是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器官
D.食物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2.如下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胃
B.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Ⅲ为肺静脉
C.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
D.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3.如图图甲是阳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图乙是欣欣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②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
B.图乙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c>b>a
C.图乙中判断b为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若a类型血管破裂,可以包扎伤口远心端止血
4.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中正确的是( )
A.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出肺
B.淀粉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
C.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D.尿液形成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尿液
5.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通过胸廓的容积变化来实现
B.②过程的完成依赖于气体扩散作用
C.长期贫血会影响③过程中气体的运输
D.经过④过程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增加
6.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若甲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A处是肺循环的肺部毛细血管
B.乙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B和C分别是胃和小肠
C.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DE表示管小管
D.若丁中y表示肺容积,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胁间肌和膈肌收缩
7.如图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循环的途径:②→b→e→④
B.①和c,①和②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③④内流静脉血,ac内流动脉血
D.若扎紧g,从e向心脏灌水,水将从a流出
8.下列病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铁
B.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年时生长激素过少
D.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多
9.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血液与①处血液相比,葡萄糖含量相同、尿素含量增加
B.④处血液与②处血液相比,葡萄糖含量相同、无机盐和尿素含量显著增加
C.出球小动脉的一端连毛细血管,另一端连静脉
D.⑤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处出现了病变
10.“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灯停,绿灯行”属于复杂的反射
B.完成“红灯停”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玻璃体的曲度
D.信号灯形成的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二、资料分析题
11.阅读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简称新冠肺炎。肺炎患者唾液会混合着来自咽喉的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以及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向周围散播。这些飞沫可能会存在各种物品表面,当人接触到这些物品时,可能就会接触到病毒。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口腔、鼻腔或眼部的黏膜侵入人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人体内含有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在病毒的刺激下会产生抗体,这些抗体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侵染处与新冠病毒结合,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进而清除病毒。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严重时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危及生命。我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且为各国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和支援,相信在人们的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
(1)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新冠肺炎患者属于_____________。
(3)对肺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提高免疫力
(4)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研机构与制药企业加紧疫苗研发。疫苗属于______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通过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三、综合题
12.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图一是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a~f表示生理活动过程,序号1~5表示物质;图二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图一中的a过程彻底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若图中1表示蛋白质消化后的产物,则1为_____,其通过b过程进入血液。
(2)完成图一中的c过程是通过_____实现的。
(3)肺泡内2中的氧气经过图一中的d过程进入血液,与_____结合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血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后在类型上的变化是_____。
(4)图一中5与4的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这是由于_____的重吸收作用,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该物质从一共穿过了_________________层细胞。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图二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
13.“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东营“最美警察”李英江的不懈追求.下面是他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_]__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____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________反射.
(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一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李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5)李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作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________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________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
(6)酒精首次进入司机心脏四腔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右心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7)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3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4.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若将 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____号试管。
(2)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__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及实验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①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②
水浴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水浴处理10分钟后滴加两滴碘液
参考答案
1.A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故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A正确;淀粉的初步消化是在口腔中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馒头咀嚼一段时间会有甜味就是这个原因,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B错误;大肠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但不是吸收的主要器官,C错误;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D错误。
【点睛】
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2.B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呈现下降的趋势。
【详解】
A.脂肪的消化是在小肠里进行的,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小肠内脂肪含量下降。因此,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A不符合题意。
B.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Ⅰ为肺动脉,Ⅱ为肺泡外毛细血管,Ⅲ为肺静脉,B符合题意。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C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但是含量不是逐渐减少而是直线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该题时要注意正确识图,理解曲线的含义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B
【分析】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2)图甲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浆。图乙中: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
【详解】
A.图甲中的②白细胞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和体内衰老细胞,A正确。
B.c动脉中的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b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的速度最慢,a静脉介于二者之间。图乙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c>a>b,B错误。
C.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且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图乙中b中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因此属于毛细血管,C正确。
D.动脉是把心脏里的血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因此,若a类动脉血管破裂,可以包扎伤口远心端止血,D正确。
故选B。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4.C
【分析】
1.人的平静吸气过程是: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然后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详解】
A.人在平静时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A错误。
B.根据分析可以得出:淀粉首先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消化成葡萄糖,B错误。
C.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即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C正确。
D.尿素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淀粉的消化过程、心脏的特点和特点、尿的形成与排出和呼吸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D
【分析】
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详解】
A.①过程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低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从而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高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从而气体就被排出,可见①过程是通过胸廓的容积变化来实现,A不符合题意。
B.②过程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可见②过程的完成依赖于气体扩散作用,B不符合题意。
C.③过程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因此长期贫血会影响③过程中气体的运输,C不符合题意。
D.④过程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利用血液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可见经过④过程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掌握人体的呼吸。
6.A
【详解】
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甲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A处应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A错误;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所以,乙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B和C分别是胃和小肠,B正确;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DE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C正确;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所以,若丁中y表示肺容积,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D正确。
点睛: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7.C
【分析】
观图可知:a是主动脉、b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d是动脉瓣、e是上腔静脉、f是房室瓣、g是下腔静脉、①是左心房、②是左心室、③是右心室、④是右心房。
【详解】
A.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可见体循环的途径是:②左心室→a主动脉→e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④右心房,A不符合题意。
B.①左心房和②左心室,②左心室和a主动脉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而①左心房和c肺静脉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B不符合题意。
C.③右心室、④右心房都内流静脉血;a主动脉、c肺静脉都内流动脉血,C符合题意。
D.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如果进行灌流实验,将g下腔静脉扎住,由e上腔静脉灌水,水会从b肺动脉流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路线。
8.B
【详解】
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钙形成的,故A错误;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故B正确;成年人缺碘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故C错误;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9.D
【分析】
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静脉,④是肾小囊(内有原尿),⑤是肾小管末端(内有尿液)
【详解】
A.①是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③是肾静脉,内流静脉血,③处血液与①处血液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葡萄糖、氧气和尿素含量减少,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A错误。
B.④是肾小囊(内有原尿、②是出球小动脉(内有血液),原尿与血液比,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含量都相同,B错误
C.②出球小动脉的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如果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处出现了病变,大分子的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且不能被肾小球吸收,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10.C
【分析】
考点:视觉和听觉的形成,反射的类型。
【详解】
A、“红灯停,绿灯行”是要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交通规则,需要大脑的参与,这属于复杂反射。A正确
B、“红灯停,绿灯行”属于复杂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C错误。
D、物像是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则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D正确。
故选C。
11.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源 A 抗原 特异性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1)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病原体。
(2)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肺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故选A。
(4)新冠肺炎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2.小肠 氨基酸 呼吸运动 血红蛋白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葡萄糖 肾小管 4 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了血糖浓度
【分析】
(1)图一中a表示消化、b表示吸收、c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e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图二是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据此解答。
【详解】
(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食物链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图一中的a过程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若图中1表示蛋白质消化后的产物,则1为氨基酸,其通过b吸收过程进入血液。
(2)图中c表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3)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2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靠红细胞运输。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动脉血液中的氧含量比组织细胞的多,二氧化碳含量比组织细胞低,氧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有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这样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通过物质交换,血液将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4)当4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而剩下部分水分、无机盐、尿酸、尿素经肾小管、集合管流出,形成5尿液。因此图一中5与4的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是葡萄糖,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葡萄糖首先穿过肾小球壁和肾小囊内壁,进入原尿中,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又穿过肾小囊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到血液,一共穿过了4层细胞。
(5)图二是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此时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这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点睛】
掌握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及正确的识图是解题的前提。
13.2晶状体 4视网膜 条件 4耳蜗 舒张 胃 肝脏 ③④①② a→b→f→c→d
【详解】
人体通过眼睛看清事物,在眼睛的结构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发生改变,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并在视网膜上产生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2)司机看到交警的手势,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并经大脑的语言中枢分析后,明白其表示的意义,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属于复杂反射。
(3)听觉的感受器是位于4耳蜗内,耳蜗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司机吹气时,相当于呼气的过程,此时膈肌舒张,气体有肺内流出到外界。
(5)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胃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加重肝脏的负担,对肝脏伤害极大。
(6)酒精经消化道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中,从而进入静脉,由静脉运输回到心脏的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经过肺循环进入左心房,再到达左心室,因此,酒精在心脏中流过的顺序是:③④①②
(7)图中表示的反射弧中,a是感受器、d滴效应器、b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f是神经中枢,神经冲动沿着感受器→传入神经→视觉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递,因此答案为a→b→f→c→d。
14.有无唾液(唾液) 2 1、3 适量馒头碎屑 2ml唾液 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
(1)若将 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在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2mL清水而,与1号试管中2mL唾液形成对照,此时,实验变量是唾液(或有无唾液)。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管中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掉了,不变蓝;而2号试管中有清水不能分解淀粉,碘遇淀粉呈现蓝色。
(2)将馒头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作用,所以,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温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①为适量馒头碎屑,②为2ml唾液。
(4)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1、4、5三组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在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说明:温度对唾液(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有影响(意思相同即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恩施市中考生物仿真模拟试题6 (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市中考生物仿真模拟试题6 (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