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能力训练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含答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728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能力训练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含答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728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能力训练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含答案解析)
展开专题能力训练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8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乙二醇制备原理为CH3OOC—COOCH3(g)+4H2(g)HOCH2—CH2OH(g)+2CH3OH(g)
ΔH=-34 kJ·mol-1,下图表示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乙二醇的产率随原料投料比[]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其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体系压强为1.5 MPa、2.5 MPa、3.5 MPa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料投料比[]增大,平衡常数K增大
B.原料投料比[]越大,乙二醇的产率越小
C.升高温度后,v(正)>v(逆)
D.曲线丙对应的压强p(丙)=1.5 MPa
答案:D
解析:温度不变,原料投料比[]增大,平衡常数K不变,A项错误;由图像可知,一定范围内原料投料比[]越大,乙二醇的产率越大,B项错误;该反应正向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v(正)<v(逆),C项错误;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二醇的产率增大,D项正确。
2.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
X(g)+mY(g)3Z(g)
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运用三段式求算m。设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n。
X(g)+mY(g)3Z(g)
起始(mol) 1 2 0
转化(mol) n mn 3n
平衡(mol) (1-n) (2-mn) 3n
据:(1-n)∶(2-mn)∶3n=30%∶60%∶10%
求得:n=0.1,m=2。
由m=2知,A项正确;由第二次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两次平衡所处温度相同,则B项正确;由m和n的数值及起始量可计算出X、Y二者的平衡转化率都为10%,C项正确;第二次平衡时,c(Z)==0.2 mol·L-1,D项错误。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利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与平衡移动无关
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
C.Fe2O3(s)+CO(g)Fe(s)+CO2(g),向平衡体系充入CO2气体,K减小
D.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S<0
答案:B
解析:A项,Cl2溶于水时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使用饱和食盐水增大了c(Cl-),抑制了Cl2在水中的溶解平衡,与平衡移动有关,错误。B项,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盐,锅炉水中存在着溶解平衡:CaSO4(s)Ca2+(aq)+S(aq),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时,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会发生沉淀转化,使CaSO4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aCO3沉淀,加入盐酸,CaCO3溶解,从而除掉CaSO4,正确。C项,K只与温度有关,错误。D项,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的ΔH>0,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必须是熵增反应,即ΔS>0,错误。
4.工业合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在容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300 ℃)<K(500 ℃)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缩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氢气浓度增大
C.300 ℃,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1·min-1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温度越高,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则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因此逆反应吸热,K(300 ℃)>K(500 ℃),A项错误;将E点的体系压缩,则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如果平衡不移动,则氢气浓度增大,而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削弱这种改变”,即氢气的浓度在增大的基础上有所减小,但还比原来的大,B项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质量不变,又由于容积固定,即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变不能表明平衡建立,C项错误;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ol·L-1·min-1,D项错误。
5.某温度下,反应2A(g)B(g) 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后=a,若改变某一条件,足够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此时=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B气体,则a<b
B.在该温度恒压条件下再充入少量B,则a=b
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a<b
D.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a>b
答案:B
解析:A项,补充B气体后平衡时压强变大,正反应程度变大,变小,即a>b;B项,充入B气体,新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等效,不变,即a=b;C项,升温,平衡右移,变小,即a>b;D项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变大,即a<b。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用铜铬的氧化物作催化剂,用一定量的HCl(g)和O2制取Cl2的原理为4HCl(g)+O2(g)2Cl2(g)+2H2O(g) ΔH<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变小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H2O(g),逆反应速率减小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HCl(g)的转化率不变
答案:C
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的压强逐渐变小,A项正确;生成物浓度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B项正确;升温,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C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平衡不移动,HCl(g)的转化率不变,故D项正确。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存在: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C.对平衡体系H2(g)+I2(g)2HI(g),加压后,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
D.用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比用等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损失的AgCl少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4分)
8.(2018北京理综)(20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2 p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ⅱ补充完整。
ⅰ.SO2+4I-+4H+S↓+2I2+2H2O
ⅱ.I2+2H2O+ + +2I-
(4)探究ⅰ、ⅱ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序号 | A | B |
试剂组成 | 0.4 mol·L-1 KI | 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 |
序号 | C | D |
试剂组成 | 0.2 mol·L-1 H2SO4 | 0.2 mol·L-1 KI 0.000 2 mol I2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 。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ⅰ、ⅱ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
答案:(1)3SO2(g)+2H2O(g)2H2SO4(l)+S(s)
ΔH=-254 kJ·mol-1
(2)> 反应Ⅱ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3)SO2 4H+ S
(4)①0.4 ②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且在H+存在下,催化速率增大;但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 ③反应ⅱ比反应ⅰ快,增大I2的浓度,反应ⅱ的反应速率增大,H+浓度增大,加强了I-的催化能力
解析:(1)由题给示意图可知,反应Ⅱ为二氧化硫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硫酸和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O2(g)+2H2O(g)2H2SO4(l)+S(s),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Ⅲ+反应Ⅰ)得反应Ⅱ,则ΔH=-(ΔH3+ΔH1)=-(-297 kJ·mol-1)-(+551 kJ·mol-1)=-254 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为3SO2(g)+2H2O(g)2H2SO4(l)+S(s) ΔH=-254 kJ·mol-1。(2)反应Ⅱ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硫酸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则p2大于p1。(3)由题意可知,I-为反应的催化剂,则反应ⅱ的反应物为I2、SO2和水,生成物为氢碘酸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2I-+S。(4)①A与B是探究H+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A和B中KI溶液浓度必须相同,则a为0.4;②对比A、B、C的实验现象可知,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且在H+存在下,催化速率增大;但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③对比A、D实验现象可知,增大I2的浓度,反应ⅱ的反应速率增大,H+浓度增大,加强了I-的催化能力。
9.(24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 ΔH1=-99 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 ΔH2=-58 kJ·mol-1
③CO2(g)+H2(g)CO(g)+H2O(g) ΔH3=+41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 ;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
图1
图2
(2)合成气组成=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 ;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 ,其判断理由是 。
答案:(1)K=[或Kp=]
a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2)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
p3>p2>p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解析:(1)反应①的K表达式为。
因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所以平衡常数应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所以选a。
(2)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左移动,使体系中n(CO)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n(CO)增大;总结果是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
因为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增大CO的转化率;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压强改变对平衡不产生影响。所以压强增大,CO转化率升高,在图2中,同一温度下,CO转化率高的对应压强大,则p3>p2>p1。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5 ml·L-1·min-1, 已知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分层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分层训练)(含解析),共29页。
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力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力检测题及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