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3-碳单质(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70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3-碳单质(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706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3-碳单质(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706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3-碳单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3-碳单质(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和二氧化碳都可将氧化铁还原成铁 B. CO2 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 CO 中毒 D. 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铁比纯铁硬度小 B. 硬铝的熔点比纯铝高
C.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低 D. 纯金属均是银白色的固体
3.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 干水是纯净物
C. 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 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4.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其中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纳米碳管如果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C. 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纳米碳管属于纯净物
5.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B. 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CO2有毒
6.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7.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稳定 B. 是一种纯净物 C. 具有导电性 D. 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二、综合题
9.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C.二氧化碳
(2)近期,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甲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利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3)如图乙,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①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则分解不完全.
③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④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4)如图丙,在A瓶中盛满CO2气体,将装有96℃以上但未沸腾热水的B瓶,放入装有相同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先用注射器抽取20mL的水,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但未见B瓶中发生现象.
②再用另一只注射器抽取20mL的浓NaOH,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10.图1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气,检验方法是________;若正极收集到气体10mL,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________mL。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图2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此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能分,而________不能分。
(3)某自来水厂将黄河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
a.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b.实验室中,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___,检验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从烧煤的绿皮车到利用电能的动车、高铁,火车的速度更快,能源更环保。
(1)铁路上常用铝热剂对钢轨进行焊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高温 __ Al₂O3+2Fe,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Fe2O3在反应中做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绿皮车使用的燃料煤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为了提高煤的利用效率,通常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加以综合利用,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煤气,请写出焦炭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为了节约化石能源,通常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化学式C2H5OH),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接通高铁和输电线电源的受电弓主要材料为石墨,主要利用了石墨的什么性质________。
(5)从能源利用方式改变角度谈谈你的启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 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1)(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________。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3)(反思评价)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___。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四、推断题
13.如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E为常见的碱,F常作食品干燥剂,M为石膏的主要成分.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C________,F________.
(2)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③________.
(3)能体现明代《天工开物》中“煤饼烧石成灰”的反应是________(选填反应序号).
(4)工业上可用B和H合成乙醇(C2H6O),反应中B和H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4.甲、乙是初中常见物质,甲可生成乙,反应中可能有其它反应物或生成物,并且甲、乙中含有同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时发蓝紫色火焰,放热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甲、乙中含有氢元素,请写一个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能证明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15.下图所示,A—D是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转化关系。已知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组成元素相同。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
(2)①写出C→B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②写出D→C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铁还原成铁,二氧化碳不可以,A不符合题意;
B、CO2 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很弱,不会导致酸雨,B符合题意;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可防止 CO 中毒,CO难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
D、碳具有可燃性,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点燃或高温下变得比较活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解答
B、根据碳酸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解答
D、根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波解答
2. C
解析:A.生铁是铁的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要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更高,A不符合题意;
B. 硬铝是铝的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要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低,硬铝熔点比纯铝低,B不符合题意;
C.生铁的含碳量是2%至4.3%,钢的含碳量是0.03%至2%,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C符合题意;
D.纯金属大多是银白色的固体,但汞常温下是液体,铜是红色固体,金是黄色固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生铁和钢的性质分析
B、根据合金的特性分析
C、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分析
D、根据铜是紫红色的分析
3. C
解析:“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 所以干水属于混合物,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相同则物质相同分析;根据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分析;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4. A
解析:A、根据元素组成考虑;B、根据碳燃烧的产物考虑;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考虑;D、根据纯净物的定义考虑.
解答: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
B、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B说法正确;
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
D、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纳米碳管的性质组成和燃烧产物.
5. B
解析:解:A、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是因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事实与解释不相符.
B、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事实与解释相符.
C、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事实与解释不相符.
D、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但是二氧化碳无毒.事实与解释不相符.
故选:B.
分析: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毒素等;
C、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
D、二氧化碳无毒.
6. D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7. B
解析:A、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A正确;
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B错误;
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正确;
D、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
8. D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二、综合题
9. (1)B
(2)A,B,C
(3)CaO+CO2 =光照400°C CaCO3;稀盐酸;有气泡产生;AB;1:1;bc
(4)H2O+CO2═H2CO3;烧瓶中的水沸腾;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解析:解:(1)A、碳酸钙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B、乙醇(C2H5OH )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2)A、“碳海绵”具有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弹性好,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知碳海绵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海绵”具有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弹性好,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则碳海绵可重复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海绵”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3)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CaO+CO2 =光照400°C CaCO3;②碳酸钙属于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可加入稀盐酸,如果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说明含有碳酸盐;故答案为: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③A.上述设想中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原料易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既是步骤1的反应物,又是步骤2的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故正确;B.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光照和加热,太阳能也能提供热量;故正确;C.遮光的地方及阴天没有太阳时就不能反应;故错误;④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一定条件__ HC00H,因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是1:1.酸性物质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用pH试纸测定的pH会<7,因此选择bc;(4)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②氢氧化钠与锥形瓶A中的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接近沸腾的水会开始沸腾;
答案:(1)B;(2)ABC;(3)①CaO+CO2 =光照400°C CaCO3;②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③AB;④1:1;bc;(4)①H2O+CO2═H2CO3;②烧瓶中的水沸腾;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据此解答.(2)根据题意,“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据此结合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3)①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②从碳酸盐检验方法去分析解答;③A.上述设想中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原料易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既是步骤1的反应物,又是步骤2的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去分析解答;B.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光照和加热,太阳能也能提供热量去分析解答;C.从遮光的地方及阴天没有太阳时就不能反应去分析解答;④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酸,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反应物中的分子个数比.(4)①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②根据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分析.
10. (1)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20mL;2H2O2MnO2__2H2O+O2↑;分解
(2)分子;原子
(3)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蒸馏;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解析:(1)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所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若正极收集到气体10mL,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20mL。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__2H2O+O2↑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2)由图纸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水分子调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此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而原子不能分。(3)某自来水厂将黄河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
a.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活性炭用来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
b.静置、吸附、过滤只是除去水中溶性固体或异味和色素,并不改变水中钙镁离子的量,因此不能达到软化硬水的目的;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不含有钙、镁离子,可降低水的硬度;检验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操作要求、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根据实验室用蒸馏降低水的硬度及用肥皂水检验硬水软水分析。
11. (1)置换反应;氧化剂
(2)不可再生;冶炼金属(合理即可)
(3)C2H5OH+3O2 点燃__ 2CO2+3H2O
(4)导电性或硬度小有滑腻感
(5)化学改进人类的生活(合理即可)
解析:(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高温 __ Al₂O3+2Fe,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Fe2O3在反应中失去氧,做氧化剂。(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绿皮车使用的燃料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焦炭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焦炭的一种用途冶炼金属。(3)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 __ 2CO2+3H2O。(4)接通高铁和输电线电源的受电弓主要材料为石墨,主要利用了石墨的性质是导电性或硬度小有滑腻感。(5)从能源利用方式改变角度得到的启示是化学改进人类的生活。
分析: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三、实验探究题
12. (1)氯化钙溶解的过程中放热
(2)NH4Cl
(3)ab
解析:(1)氯化钙溶于水时温度为28℃,而无添加固体时为22℃,得出结论:氯化钙溶解的过程中放热;(2)生产“冰袋”,则要溶解时吸热的物质,具体看溶解后温度下降的物质,则为NH4Cl;(3)做实验时,需要控制条件的改变,特别是这类探究温度的试验,必须做好严格的保温隔热措施,但此实验未做到这一要求;同时在改变物质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控制水的质量、加入物质的质量。而此实验没有对此要求,不知道是否控制这些条件;而加入的、NH4Cl、 CaCl2、NaCl都属于盐类,只是物质不同;故此空选:ab。
分析:(1)根据两组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2)根据题中溶解吸热的物质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的相关知识分析
四、推断题
13. (1)H2O;CaO
(2)Ca(OH)2+Na2CO3=CaCO3↓+2NaOH;2Ca(OH)2+2SO2+O2=2CaSO4↓+2H2O
(3)②
(4)22:3
解析:解:(1)E为常见的碱,F常作食品干燥剂,所以F是氧化钙,M为石膏的主要成分,所以M是硫酸钙,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C通电会生成G和H,所以C是水,G、H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D会生成氧化钙和B,所以D是碳酸钙,B是二氧化碳,A是碳酸钠,碳酸钠和E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硫和G反应生成磷酸钙,所以G是氧气,H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H2O,F是CaO;(2)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③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SO2+O2=2CaSO4↓+2H2O;(3)“煤饼烧石成灰”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②;(4)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合成乙醇(C2H6O),
反应中B和H的质量比为88:12=22:3.
故答案为:(1)H2O,CaO;(2)①Ca(OH)2+Na2CO3=CaCO3↓+2NaOH;③2Ca(OH)2+2SO2+O2=2CaSO4↓+2H2O;(3)②;(4)22:3.
分析:根据E为常见的碱,F常作食品干燥剂,所以F是氧化钙,M为石膏的主要成分,所以M是硫酸钙,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C通电会生成G和H,所以C是水,G、H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D会生成氧化钙和B,所以D是碳酸钙,B是二氧化碳,A是碳酸钠,碳酸钠和E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硫和G反应生成磷酸钙,所以G是氧气,H是氢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4. (1)SO2
(2)H2O2→MnO2H2O+O2 或 H2O→通电H2+O2
(3)C+O2→点燃CO2
解析:(1)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了蓝紫色的火焰,放热且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乙的化学式为SO2。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水和氧气,在过氧化氢和水都含有氢元素,正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2→MnO2H2O+O2 ,或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在水、氢气中都含有氢元素,正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通电H2+O2 。
(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C+O2→点燃CO2 。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15. (1)C
(2)CO2+C 2CO;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 CaO+CO2↑)
解析:A—D是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则A—D均含有碳元素;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为碳酸钙;C与D(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B、C组成元素相同,则B为一氧化碳;A通过化学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A为碳。(1)由分析可知,A为碳,其化学式为C,故填C。(2)①反应C→B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 高温__ 2CO;②反应D→C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 高温__ CaO+CO2↑。
分析:推断题需要注意在推断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是否配平以及反应条件。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NH4Cl
15
实验2
50mL
CaCl2
28
实验3
50mL
NaCl
21
实验4
50mL
无
22
2CO2+
6H2 一定条件_ C2H5OH+3H2O
88
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6-溶液(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7-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1-盐和化肥(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