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硅是制成光伏电池的重要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
A.Se B.Si C.Sl D.Sn
2.70 周年庆典活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的队形 B.雄壮的军乐
C.行进的检阅车 D.威武的礼炮
3.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饮料瓶 B.废弃的树叶 C.烟头 D.废旧荧光灯
4.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5.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空气 B.液氧 C.水 D.碳酸钙
6.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
A.干冰与冰 B.金刚石和石墨
C.水银与银 D.氢气与液氢
7.触摸屏的材料之一是氧化铟.氧化铟(In2O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
A.0 B.+2 C.+3 D.+6
8.化学符号中“3”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3H:3 个氢元素 B.O3:3 个氧原子
C.3N2:3 个氮分子 D.CO3:三氧化碳
9.氨气(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O2 C.N2 D.NO2
10.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 B.氧气用于炼钢
C.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11.氧气变成液氧时,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从运动到静止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分子体积增小
12.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时,仰视量筒刻度读数
导致溶液浓度偏大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防止炸裂瓶底
D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A.A B.B C.C D.D
13.不随水的质量改变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 B.溶质质量分数
C.溶液的 pH 值 D.饱和溶液的状态
14.具有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装置是( )
A. B.
C. D.
15.有关柠檬酸(C6H8O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式量为 192g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8:7
D.该物质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构成
16.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 CO2 和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 CuO 和 C
通入 CO,并加热
D
除去 CuO 中的少量 C
通入 CO,并加热
A.A B.B C.C D.D
17.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 O2 含 6.02×1023个氧
B.0.5mol NH3中含 1.204×1024 个原子
C.等物质的量的O3 比O2 多1个氧原子
D.等质量的CO和N2 所含原子数一样
18.在室温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搅拌并恢复到室温。图象中 x 代表时间,则 y 代表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19.已知某物质的以下数据,不能计算出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微粒个数和质量 B.一个分子的真实质量
C.物质的量和质量 D.物质的量和微粒个数
20.有关“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④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要通过分解反应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21.化学使生活更健康。
①自来水往往通过沉淀、 、吸附、消毒杀菌等方法净化获得。
②为了预防碘缺乏症的发生,我国提倡食用加碘食盐,其中的“碘”是指 。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
③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 。
22.化学使能源更环保。
①绿色能源氢气可由如图电解水实验装置得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 。 通电后观察到的现象 ;
a 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写名称);
常温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的密度分别为 ρ1、ρ2,则生成氢气和氧气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列出 ρ1、ρ2的关系式)。
②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公交系统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这种公交车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
a.下图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微粒观点分析,上述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b.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则 a 的值为 ; 根据表格中数据,请完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23.化学使食物更美味。
①七宝方糕,香气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香气扑鼻”的原因是 。
②七宝羊肉,香嫩入味。调味用的料酒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它一个分子中共含 个原子,其 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0.1mol 乙醇为 g,其中约含有分子 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4.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
①P 点的含义是 。
②当温度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③t2℃时,分别将 30g 硝酸钾和氯化钾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④图 2 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Ⅰ为 ,操作Ⅱ“蒸 发”还需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 。
⑤根据图 1、图 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析出的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D.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25.为探究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开始时的操作顺序是 。
a.点燃 B 处酒精灯加热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打开 A 处活塞
②B 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 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点燃 D 处尖嘴导管口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则 D 处的现象是 。
④该实验中体现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是 。
⑤若要计算生成铜的质量,需测定的数据是 。
a.通入的氢气质量
b.反应前后 B 装置的质量
c.反应前后 C 装置的质量
d.反应前后 D 装置的质量
三、简答题
26.利用图1提供的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①若使用仪器 A、D、E、F、 (填字母)组装了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还需要添加 (仪器名称) 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爆裂,可能的原因是 (填以下字母)。
a.组装仪器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b。先预热试管再对固体加热
c.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d。实验结束先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②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添加液体,组装一套制取装置所需的仪器是 (填字母)。
③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如图2所示,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 试管内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曲线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的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 CO2
B.曲线②中 b 点溶液的溶质是 CaCl2
C.在 t1 时,对比曲线中 a、b 两点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产生 CO2 更多
D.在 p1 时,对比曲线中 c、d 两点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产生 CO2 更多
④称取 50g 大理石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 50g 的稀盐酸,大理石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 96.48g(假设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
计算:a.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g;
b.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 mol(写出计算过程)。
27.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熄 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
【提出猜想】甲同学说: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乙同学说:蜡烛燃烧后瓶内可能还有少量氧气,但有 CO2 浓度过高导致蜡烛熄灭。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着 火点为 40℃),放在一 铝箔制的小盒中,然后 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锥 形瓶内(如图),点燃蜡 烛。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 熄灭了。
白 磷 燃 烧 需 满 足 的 条 件:
①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② 。
同学猜想正确。
(2)待冷却后,打开分 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 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 闭活塞。
铝盒中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
。
【实验反思】
①在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a ,b 。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集气瓶底部的含钙固体又产生了兴趣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现象
结论
实验 1:取样,
放出大量热
该固体中含有
实验 2:取样,滴加无色酚酞
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 3:取样,滴加足量
有气泡冒出
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经小组讨论发现,实验 (填序号)的结论错误,理由是 。
28.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研究(图中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连接装置 AD,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A 中固体逐渐减少。
A 中化学方程式 ,
D 中酒精灯的作用 。
②连接装置 ABCEF,探究一氧化碳的 化学性质。
B 中现象 。
E 中现象 。
B 中化学方程式 ,
C 的作用 ,
E 的作用 。
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硅是制成光伏电池的重要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
A.Se B.Si C.Sl D.Sn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A、硅的元素符号是Si,Se是硒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硅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项正确。
C、硅的元素符号是Si,Sl符号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
D、硅的元素符号是Si,Sn是锡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0 周年庆典活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的队形 B.雄壮的军乐
C.行进的检阅车 D.威武的礼炮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变化的队形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雄壮的军乐只是声音的传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行进的检阅车,只是车的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威武的礼炮,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饮料瓶 B.废弃的树叶 C.烟头 D.废旧荧光灯
【分析】垃圾包括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者可根据能否再利用进行区分。
【解答】解:树叶、烟头、废旧荧光灯等没有回收的价值,不可回收;塑料瓶、废报纸、废玻璃能够回收,处理后还可以作为原料,可以再利用。
故选:A。
【点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世界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4.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空气 B.液氧 C.水 D.碳酸钙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碳酸钙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6.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
A.干冰与冰 B.金刚石和石墨
C.水银与银 D.氢气与液氢
【分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与银是不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液氢是液态的氢气,氧气和液氢是不同的单质,不是同一种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7.触摸屏的材料之一是氧化铟.氧化铟(In2O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
A.0 B.+2 C.+3 D.+6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氧化铟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化学符号中“3”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3H:3 个氢元素 B.O3:3 个氧原子
C.3N2:3 个氮分子 D.CO3:三氧化碳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3H中的3表示3个氢原子,不是元素,错误;
B、O3中的3表示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错误;
C、3N2中的3表示3个氮分子,正确;
D、C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氨气(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O2 C.N2 D.NO2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6H2O+2X,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N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 B.氧气用于炼钢
C.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呼吸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氧气用于炼钢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1.氧气变成液氧时,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从运动到静止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分子体积增小
【分析】根据氧气变为液氧,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解答】解:A、氧气变成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始终在不断的运动,故A错;
B、氧气变为液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故B正确;
C、氧气变为液氧,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种类不变,故C错;
D、氧气变为液氧,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2.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时,仰视量筒刻度读数
导致溶液浓度偏大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防止炸裂瓶底
D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结果不准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能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D、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氧气生成速度,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不随水的质量改变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 B.溶质质量分数
C.溶液的 pH 值 D.饱和溶液的状态
【分析】A.根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B.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来分析
【解答】解: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不会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故A正确;
B、由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一定,水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
C、溶液中水越多,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溶液的pH就会变化,可见溶液的pH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
D、饱和溶液加入水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状态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溶剂质量的变化对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酸碱度、溶解度等量的影响,要结合各选项认真分析解答。
14.具有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装置是( )
A. B.
C. D.
【分析】启普发生器有三部分构成:球形漏斗、容器和导气管。它的工作原理是:中间的球形容器中装有块状固体物质,从带有止水夹的小孔装入,液体从上面的球形漏斗上口加入。下面容器的活塞是用来做反应后倒出液体用的。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药品一般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能反应。
【解答】解:A.装置是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和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不同,故A错误;
B.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生成的气体会从左端导管口逸出,右端导管口处的活塞起不到产生的气体逸出的效果,和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不同,故B错误;
C.大理石在烧杯内,起不到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效果,和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不同,故C错误;
D.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和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要抓住启普发生器的特点,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5.有关柠檬酸(C6H8O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式量为 192g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8:7
D.该物质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式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比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式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7)=9:2:14,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C.一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8:7,说法正确;
D.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每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 CO2 和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 CuO 和 C
通入 CO,并加热
D
除去 CuO 中的少量 C
通入 CO,并加热
A.A B.B C.C D.D
【分析】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固体变红色的是一氧化碳,不能使黑色固体变色的是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通入 CO,并加热,黑色固体变红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通入 CO,并加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 O2 含 6.02×1023个氧
B.0.5mol NH3中含 1.204×1024 个原子
C.等物质的量的O3 比O2 多1个氧原子
D.等质量的CO和N2 所含原子数一样
【分析】A、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氨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臭氧分子比1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分子均含有2个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0.5mol O2 含0.5mol×6.02×1023个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氨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0.5mol NH3中含0.5mol×6.02×1023个×4=1.204×102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臭氧分子比1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等物质的量的O3比O2多相同物质的量的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分子均含有2个原子,等质量的CO和N2所含原子数一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在室温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搅拌并恢复到室温。图象中 x 代表时间,则 y 代表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y不能代表溶剂质量;
B、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过程中溶解度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反应前后溶解度不变,y不能代表溶解度;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部分溶解,溶质质量增大,最终溶质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y可以代表溶质质量;
D、反应前后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温度相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过程中有变化,但是反应前后不变,y不能代表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C。
【点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要注意理解。
19.已知某物质的以下数据,不能计算出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微粒个数和质量 B.一个分子的真实质量
C.物质的量和质量 D.物质的量和微粒个数
【分析】根据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判断有关的量。
【解答】解:A、由微粒的个数和质量能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
B、由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除以标准质量可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即可知摩尔质量;
C、由物质的量和质量能计算出物质摩尔质量;
D、由物质的量和微粒的个数不能计算出物质的摩尔质量。
故选:D。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量的关系和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0.有关“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④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要通过分解反应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①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
②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③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④根据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①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说法正确;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说法错误;
④不通过分解反应,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也可以转变为单质,例如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要理解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但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二、填空题
21.化学使生活更健康。
①自来水往往通过沉淀、 过滤 、吸附、消毒杀菌等方法净化获得。
②为了预防碘缺乏症的发生,我国提倡食用加碘食盐,其中的“碘”是指 D 。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
③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 活性炭 。
【分析】①根据净水的方法解答;
②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③根据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①自来水往往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等方法净化获得。
②为了预防碘缺乏症的发生,我国提倡食用加碘食盐,其中的“碘”是指元素;
③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室内异味。
故答案为:①过滤;②D;③活性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化学使能源更环保。
①绿色能源氢气可由如图电解水实验装置得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 通电后观察到的现象 两极上均有气泡产生,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之比为 1:2 ;
a 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打开a中的活塞,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氢分子 (写名称);
常温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的密度分别为 ρ1、ρ2,则生成氢气和氧气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ρ1:ρ2 (列出 ρ1、ρ2的关系式)。
②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公交系统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这种公交车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
a.下图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微粒观点分析,上述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一定不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b.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则 a 的值为 2.8 ; 根据表格中数据,请完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CH4+7O22CO+2CO2+8H2O 。
【分析】①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等知识进行分析;
②a、根据甲烷完全燃烧的微观图示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计算生成一氧化碳量,再根据化学计量数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所以通电后观察到的现象 两极上均有气泡产生,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之比为 1:2;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a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打开a中的活塞,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常温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的密度分别为 ρ1、ρ2,则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ρ1:ρ2;
②a、从微粒观点分析,上述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一定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b、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a=2.8g。
所以反应中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2:2:8,所以化学方程式为:4CH4+7O22CO2+2CO+8H2O。
故答案为:①2H2O2H2↑+O2↑;分解反应;两极上均有气泡产生,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之比为 1: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打开a中的活塞,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氢分子;32ρ1:ρ2;
②a、CH4+2O2CO2+2H2O;
b、2.8;4CH4+7O22CO2+2CO+8H2O。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化学使食物更美味。
①七宝方糕,香气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香气扑鼻”的原因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②七宝羊肉,香嫩入味。调味用的料酒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它一个分子中共含 9 个原子,其 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3.8 ;0.1mol 乙醇为 4.6 g,其中约含有分子 6.02×1022 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七宝方糕,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调味用的料酒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它一个分子中共含2+6+1=9个原子,其 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6):16=3.8;0.1mol 乙醇为:0.1mol×46g/mol=4.6g,其中约含有分子0.1×6.02×1023=6.02×1022个,故填:9;3:8;6.02×102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根据化学式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
①P 点的含义是 t1℃时,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 。
②当温度 0≤t<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③t2℃时,分别将 30g 硝酸钾和氯化钾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氯化钾 ,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 (精确到 0.1%)。
④图 2 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Ⅰ为 降温 ,操作Ⅱ“蒸 发”还需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 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
⑤根据图 1、图 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析出的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D.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溶液状态的改变。
【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
②当温度 0≤t<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③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钾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钾,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
④图 2 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Ⅰ为降温,操作Ⅱ“蒸 发”还需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⑤A、降低温度的操作,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正确;
B、②与③的温度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C、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硝酸钾>氯化钾,故错误;
D、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溶解度不一定相等,所以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硝酸钾>氯化钾,故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①t1℃时,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
②0≤t<t1;
③氯化钾;28.6%;
④降温;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⑤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为探究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开始时的操作顺序是 bca 。
a.点燃 B 处酒精灯加热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打开 A 处活塞
②B 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uOCu+H2O ;C 处现象是 白色固体变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5H2O=CuSO4•5H2O 。
③点燃 D 处尖嘴导管口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则 D 处的现象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
④该实验中体现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是 还原性、可燃性 。
⑤若要计算生成铜的质量,需测定的数据是 b 。
a.通入的氢气质量
b.反应前后 B 装置的质量
c.反应前后 C 装置的质量
d.反应前后 D 装置的质量
【分析】①根据氢气的性质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分析作答;
②根据氢气与氧化铜、硫酸铜与水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③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⑤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分析。
【解答】解: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用到如下顺序操作内容:检验氢气的纯度;打开A处活塞;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故操作顺序是bca;
②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③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物是水,由于燃烧放出热量会使烧杯温度升高、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而干燥的烧杯会使烧杯内壁凝结小水滴;
④该实验中体现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和可燃性;
⑤由于反应前后都要通入氢气,故不能根据通入的氢气质量计算;反应前后 B 装置的质量差为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反应前后 C 装置的质量,而反应前氢气没有经过干燥,导致产生误差;利用反应前后 D装置的质量差,燃烧的氢气不是参加反应的那部分。故选b。
答案为:①bca;②H2+CuOCu+H2O;白色固体变蓝色;CuSO4+5H2O=CuSO4•5H2O;
③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④还原性、可燃性;⑤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了解氢气具有还原性,即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
26.利用图1提供的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①若使用仪器 A、D、E、F、 I (填字母)组装了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还需要添加 酒精灯 (仪器名称) 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
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爆裂,可能的原因是 ac (填以下字母)。
a.组装仪器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b。先预热试管再对固体加热
c.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d。实验结束先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②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添加液体,组装一套制取装置所需的仪器是 BCGD (填字母)。
③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如图2所示,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 试管内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曲线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C 。
A.曲线①的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 CO2
B.曲线②中 b 点溶液的溶质是 CaCl2
C.在 t1 时,对比曲线中 a、b 两点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产生 CO2 更多
D.在 p1 时,对比曲线中 c、d 两点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产生 CO2 更多
④称取 50g 大理石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 50g 的稀盐酸,大理石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 96.48g(假设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
计算:a.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3.52 g;
b.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 0.08 mol(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①若使用仪器 A、D、E、F、I组装了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由于没有提供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因此还需要添加酒精灯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因为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爆裂,可能的原因是组装仪器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
故填:I;酒精灯;2KClO32KCl+3O2↑;ac。
②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添加液体,组装一套制取装置所需的仪器是BCGD。
故填:BCGD。
③瓶内气压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曲线所示,说法正确的是在 t1 时,对比曲线中 a、b 两点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产生 CO2 更多。
故填:C。
④称取 50g 大理石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 50g 的稀盐酸,大理石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 96.48g(假设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
计算:
a.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50g+50g﹣96.48g=3.52g,
故填:3.52。
b.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x,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3.52g÷44g/mol=0.08mol,
CaCO3+2HCl═CaCl2+H2O+CO2↑,
1 1
x 0.08mol
=,
x=0.08mol,
故填:0.0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7.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熄 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
【提出猜想】甲同学说: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乙同学说:蜡烛燃烧后瓶内可能还有少量氧气,但有 CO2 浓度过高导致蜡烛熄灭。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着 火点为 40℃),放在一 铝箔制的小盒中,然后 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锥 形瓶内(如图),点燃蜡 烛。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 熄灭了。
白 磷 燃 烧 需 满 足 的 条 件:
①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② 与氧气充分接触 。
乙 同学猜想正确。
(2)待冷却后,打开分 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 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 闭活塞。
铝盒中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
大量白烟 。
【实验反思】
①在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a 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b 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吸收CO2 。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集气瓶底部的含钙固体又产生了兴趣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现象
结论
实验 1:取样, 加入足量水
放出大量热
该固体中含有 氧化钙
实验 2:取样,滴加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色
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 3:取样,滴加足量 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经小组讨论发现,实验 2 (填序号)的结论错误,理由是 氧化钙能与酚酞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分析】【实验验证】根据白磷的燃烧除放热外还产生白烟;燃烧的条件与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实验反思】①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考虑;
②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以及碳酸钙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实验验证】根据白磷的燃烧除放热外还产生白烟,写出实验现象;再根据可燃物燃烧除温度达到着火点外,还应与氧气接触,写出实验分析;然后总结出结论,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有氧气,所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故填:大量白烟;与氧气充分接触;乙;
【实验反思】①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引燃铝盒中的白磷,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填: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与水反应生成 Ca(OH)2,吸收CO2;
②实验1: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所以取样,加入足量的水,若放出大量热,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钙;
实验2: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则溶液显碱性,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会变成红色;
实验3: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取样,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证明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故填:
实验过程
现象
结论
实验 1:取样,加入足量水
放出大量热
该固体中含有 氧化钙
实验 2:取样,滴加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色
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 3:取样,滴加足量 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猜想2错误;故填:2;氧化钙能与酚酞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燃烧的条件,以及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除了解燃烧的条件外也对实验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8.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研究(图中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连接装置 AD,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A 中固体逐渐减少。
A 中化学方程式 C+CO22CO ,
D 中酒精灯的作用 检验CO进行尾气处理 。
②连接装置 ABCEF,探究一氧化碳的 化学性质。
B 中现象 黑色固体变红 。
E 中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液面逐渐下降 。
B 中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2 ,
C 的作用 防倒吸 ,
E 的作用 检验CO2、收集尾
气CO 。
【分析】①根据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具有可燃性分析回答;
②根据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再结合装置的特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①在A中,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污染空气,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C+CO22CO;D 中酒精灯的作用 检验CO进行尾气处理。
②在B中由A中生成了的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B 中现象 黑色固体变红。E 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液面逐渐下降;B 中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C 的作用 防倒,E 的作用 检验 CO2、收集尾气 CO。
故答案为:①C+CO22CO;进行尾气处理。
②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液面逐渐下降;CO+CuO═Cu+CO2;防倒吸;检验 CO2、收集尾
气 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6/28 8:32:55;用户:金普初化;邮箱:dljky4@xyh.com;学号:37255221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5页。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g-108,1ml氢气可生成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带详解: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带详解,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