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文物和历史的研究,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复原变形金属
补配玉器缺损
青铜器除锈见新
剥离丝绸残片
A.A B.B C.C D.D
2.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HClO的结构式: B.乙烯的球棍模型:
C.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溴乙烷的官能团:-Br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B.氨基酸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C.乙醛和乙酸可用NaHCO3溶液进行鉴别 D.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4.用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3 NA
B.1 mol N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NH3含有的质子数为5NA
D.1 L 0.1mol·L-1 NH4Cl溶液中含有的NH4+数为0.1NA
5.镓(31Ga)与K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关于G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31 B.原子半径比K的大
C.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 D.的碱性比强
6.在基催化剂表面,还原合成有以下两种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途径Ⅰ中分子仅断裂键
B.途径Ⅱ中分子中仅有一个N原子生成,另一N原子不参与反应
C.两种途径的总反应式均
D.使用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7.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
B.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C.常温时,0.1mol/L氨水的pH=11.1:
D.石灰水敞口存放,出现白色固体:
8.线型PAA()具有高吸水性,网状PAA在抗压性、吸水性等方面优于线型PAA。网状PAA的制备方法是:将丙烯酸用NaOH中和,加入少量交联剂a,再引发聚合。其部分结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型PAA的单体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发生了缩聚反应
C.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
D.PAA的高吸水性与-COONa有关
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室制取氨气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收集NO2
A.A B.B C.C D.D
11.一种新型水介质电池,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其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金属锌为负极
B.放电时,温室气体被转化为储氢物质HCOOH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D.充电时,双极隔膜产生的向右侧正极室移动
12.甲酸甲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制备反应为,相同时间内,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使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起始投料比均为1),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CO的转化率与的转化率相同
B.b点和e点的平衡常数:
C.70~8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D.85~9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13.HA 为一元弱酸。已知溶液中HA、A-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向10 mL0.1mol/LHA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x m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H=9时,c(A-)=c(HA) B.x=0时,1<pH<7
C.x=5时,c(A-)=c(HA) D.x=10时,c(A-)+c(HA)=c(Na+)=0.05mol/L
14.苯酚与溶液的显色反应原理可表示为Fe3++6+6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酚的电离方程式是+H+
B.紫色物质的生成与有关
C.向苯酚与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颜色变浅
D.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可探究阴离种类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二、原理综合题
15.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1)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理论上可以作为捕集吸收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稀b.氨水c.溶液d.溶液
(3)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尿素,该反应分为二步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
①写出上述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反应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___________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___________min时到达平衡。
(4)较稳定、能量低。为实现的资源化利用,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选择低能量的反应物和反应获得高能量的生成物
b.利用电能、光能或热能活化分子
c.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6.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1)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2)是工业制备的主要反应之一、
①提高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
②℃时,2L密闭容器中,充入和,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
2
1.4
1.0
0.65
0.4
0.4
……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代数式是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溶液吸收烟气中的低浓度,形成吸收液后再采用阳离子膜电解法控制电压,电解吸收液可制成产品S和。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阴极区和阳极区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
①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物是___________。
②结合电极反应式,说明阴极区pH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7.高纯氯化锰在电子技术和精细化工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由粗锰粉(含磷酸盐、硅酸盐、铁、铅等)制备高纯氯化锰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粗锰粉加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6,过滤;
Ⅱ.向Ⅰ所得滤液中加入酸性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调节,过滤;
Ⅲ.向Ⅱ所得滤液中通入气体,待充分反应后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过滤;
Ⅳ.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得到产品
(1)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去除了磷酸盐和硅酸盐,且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比硅酸盐好,这与酸性有关。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酸性原因:___________。
(3)步骤Ⅰ所得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含有、和等,且不被氧化。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开始沉淀时
6.5
1.5
8.1
6.5
完全沉淀时
8.3
2.8
10.1
8.5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
①结合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中加入酸性溶液的目的:___________。
②配平加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步骤Ⅲ的目的是去除:。推测溶解度:PbS___________MnS(填“>”、“<”或“=”)。
(5)已知:氯化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步骤Ⅲ所得滤液中仍含有少量易溶杂质,补充步骤Ⅳ浓缩、结晶的操作:将滤液___________,析出晶体后过滤。重复操作2~3次,收集晶体。
四、有机推断题
18.有机物Q是合成抗肿瘤、抗凝血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
Ⅱ.
(1)A的分子式为,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B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D→X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物质a是分子式为的酯类物质,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吸收峰,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5)Y的结构简式是,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6)生成Q的“三步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写出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19.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某小组同学探究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同浓度的稀溶液中氧化性:。
实验
现象
编号
溶液X
Ⅰ
和,其中,
1小时内溶液颜色始终保持无色
Ⅱ
,
溶液黄色立即加深,30s后溶液变为褐色,无浑浊
Ⅲ
,
5秒后溶液由浅蓝色变为黄色并产生浑浊,离心分离后上层溶液为黄色(经检测有),固体为白色(CuI)
Ⅳ
迅速变浑浊,离心分离后上层溶液为无色(经检测无),固体为黄色(AgI)
(1)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黄色立即加深”初步判断有生成,选择___________(填试剂)进一步证实生成了。该条件下氧化性:___________(填“>”、“<”)。
(3)实验Ⅲ中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甲同学得出氧化性:。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推测实验Ⅲ中的生成,与CuI沉淀有关,不能确定氧化性:,并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K闭合后,较长时间发现两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为了进一步判断和的氧化性强弱,将左侧电极改为Cu电极,并向右侧溶液中加入,发现指针偏转,且左侧溶液颜色加深,证明该条件下氧化性:___________(填“>”、“<”)。
(5)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认为,实验Ⅳ没有发生的原因是:和生成AgI沉淀,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该反应进行;请分析实验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在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复原变形金属只改变了金属形状,没有新物质的形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
B.补配玉器缺损,没有新物质的形成,不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
C.青铜器除锈见新,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利用化学物质将铜绿转化为新物质,从而达到青铜器除锈的目的,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
D.剥离丝绸残片,没有新物质的生成,D项错误;
答案选C。
2.A
【详解】
A.HClO的结构式为,A项错误;
B.乙烯的球棍模型为,B项正确;
C.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项正确;
D.溴乙烷为C2H5Br,它的官能团为-Br,D项正确;
答案选A。
3.A
【详解】
A.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A项错误;
B.氨基酸是一种两性化合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B项正确;
C.乙醛与碳酸氢钠不反应,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项正确;
D.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D项正确;
答案选A。
4.A
【详解】
A.7.8g过氧化钠即0.1mol,过氧化钠中的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所以0.1mol过氧化钠总共含有0.3NA个离子,A项正确;
B.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起还原剂作用的NO2与起氧化剂作用的NO2比例为1:2,因此,1molN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个电子,B项错误;
C.1个NH3中含有10个质子,标况下22.4L的氨气,即1mol,含有10NA个质子,C项错误;
D.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因此1L浓度为0.1mol/L的NH4Cl溶液中,的数目小于0.1NA,D项错误;
答案选A。
5.B
【详解】
A.镓的质子数为31,A项正确;
B.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故K的原子半径比镓大,B项错误;
C.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C项正确;
D.同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的碱性比强,D项正确;
答案选B。
6.B
【详解】
A.氮气分子中的氮氮三键分别在三个阶段与H原子相连,故途径Ⅰ中分子仅断裂键,A项正确;
B.氮氮三键中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反应,生成氨气分子,B项错误;
C.两种途径均是使氮氮键断裂与H原子结合逐步形成氨气分子,故总反应式均为,C项正确;
D.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D项正确;
答案选B。
7.D
【详解】
A.电解精铜时,阴极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A项正确;
B.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从而形成离子键,B项正确;
C.常温时,0.1mol/L氨水的pH=11.1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C项正确;
D.石灰水敞口存放,出现白色固体:,D项错误;
答案选D。
8.B
【详解】
A.线型PAA的单体为CH2=CHCOONa,单体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故A正确;
B. CH2=CHCOONa中的碳碳双键发生的加成聚合反应,形成网状结构,过程发生了加聚反应,故B错误;
C.分析结构可知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故C正确;
D.线型PAA()具有高吸水性,和−COONa易溶于水有关,故D正确;
答案选B。
9.C
【详解】
分析:A项,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B项,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D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
详解:A项,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项,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0.C
【详解】
A.通过加热自来水,经过冷却后得到蒸馏水,图中蒸馏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故A正确;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图中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进行除杂,故C错误;
D.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故导管应该长进短出,故D正确;
答案选C。
11.D
【详解】
A.放电时,负极上Zn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一2e-+4OH- =Zn(OH),故A正确;
B.由图中反应机理可知,CO2转化为HCOOH,故B正确;
C.充电时,阳极上H2O转化为O2,阴极上Zn(OH)转化为 Zn,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右侧电极版连接电源正极,充电时发生反应:H2O-4e-=O2↑+4H+,应向左侧移动,故D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
A.起始投料比均为1,由方程式可知二者按照1:1反应,则a点对应的CO的转化率与甲醇的转化率相同,A项正确;
B.e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小于d点,生成的甲酸甲酯较少,反应物较多,K值较小,,B项错误;
C.70~8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C项正确;
D.85~9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选B。
13.C
【详解】
A、根据图像,当pH=9时,c(HA)=(A-),故A说法正确;B、HA为弱酸,0.1molHA的pH>1,HA为酸,因此HA的pHc(HA),故C说法错误;D、x=10时,NaOH和HA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液中溶质为NaA,根据物料守恒,因此有c(A-)+c(HA)=c(Na+),故D说法正确。
14.D
【详解】
A.苯酚具有弱酸性,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H+,A项正确;
B.根据题中反应式,铁离子浓度增大,促进反应正向移动,紫色物质生成增多,B项正确;
C.氢离子浓度变大,平衡逆向移动,紫色物质减少,溶液颜色变浅,C项正确;
D.探究阴离子种类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应保证铁离子的浓度相同,题中两次实验的铁离子浓度不同,故不能排除铁离子的浓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D项错误;
答案选D。
15. b、c 第二步 55 b、c
【详解】
(1)的电子式是;
(2)氯化铵和硫酸均不与二氧化碳发硬,碳酸铵、氨水可吸收二氧化碳,故选bc;
(3)①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一步和第二步方程式相加可得,;
②根据图示分析,氨气、二氧化碳合成反应较快,合成反应较慢,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二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55min,反应达到平衡;
(4)题干说明了二氧化碳较稳定,能量低,a为选择低能量的反应物和反应获得高能量的生成物,低能量的反应物和低能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无法获得高能量的生成物,这个方向是不合理的,不符合题意;
b电能、光能或热能活化的分子得到的能量较高是可以作为研究方向的,符合题意;
c选择高效的催化剂,能够加大二氧化碳的利用率,能达到二氧化碳的利用研究,符合题意;
16.第三周期第ⅥA族 降温、加压、提高的浓度或移走气体等 或160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阴极区不断消耗氢离子并生成水,使酸性减弱pH增大
【详解】
(1) 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2)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故可以通过降温、加压、提高的浓度或移走气体等来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②根据表中数据以及题干信息,列出三段式为,;
(3)①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的一极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电极反应物为H2O;
②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与氢离子生成S和水,电极反应式为,阴极区不断消耗氢离子生成水,故pH升高。
17.+2 P、Si在同一周期,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 使氧化为,并使铁元素以的形式从溶液中除去 < 加热至80℃使溶液接近饱和,冷却至0℃左右
【分析】
制备高纯氯化锰的原料是粗锰粉,第一步将粗锰粉加酸溶解,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由于其还原性较强,容易被氧气氧化,并且去除了磷酸盐和硅酸盐;由于金属活动性Mn>Fe>Ni>Pb,所以溶液中Pb2+会与未反应完全的Mn反应,造成Pb2+浓度下降;第二步加入过氧化氢,主要是为了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便于沉淀的去除;第三步通入H2S,是想通过生成硫化物沉淀的方式去除残余的锌离子和铅离子。
【详解】
(1) 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2;
(2) 磷酸和硅酸是P和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同周期,P的非金属性强于Si,故磷酸酸性更强;
(3)①加入酸性过氧化氢主要是为了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方便后续沉淀去除;
②配平加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若硫化锰的溶解度小于硫化铅,则硫化锰会先沉淀,故硫化铅的溶解度小于硫化锰;
(5) 浓缩、结晶的操作应为:将滤液加热至80℃使溶液接近饱和,冷却至0℃左右,析出晶体后过滤。重复操作2~3次,收集晶体。
18.羟基 +HCHO→ 取代反应 、
【分析】
A的分子式为,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A中有酚羟基,A为苯酚,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醛,则B为,D能和乙酸反应,结合D的分子式可知D为CH3CH2OH,X为CH3COOCH2CH3,a的分子式为:,a的不饱和度为1,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吸收峰,且D发生(4)的反应生成a,则a为,反应i为取代反应,Y只含有一种官能团,Y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OCCH2COOCH2CH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1)A的分子式为,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A中有酚羟基,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
(2)A→B的反应方程式是:+HCHO→。
(3)D→X的反应方程式是:。
(4)物质a是分子式为的酯类物质,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吸收峰,其结构简式是:。
(5)Y的结构简式是,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6)生成Q的“三步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CH3CH2OH→,再发生消去生成,发生信息Ⅱ的取代反应生成,。
19.对比实验排除了本实验条件下,可能是由或溶液中的氧化得到的 淀粉溶液或 > < ,Cu+与生成CuI沉淀,产物浓度迅速降低,促进反应的进行
【分析】
(1) 作对照实验,排除实验条件下I2不是NO3-或水中溶解的O2氧化得到;
(2) 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 有机溶剂也能萃取碘呈现特殊颜色;Fe3+与I-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3) 实验Ⅲ中,通过实验现象知,Cu2+与I-反应有CuI和碘单质生成,说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 图为具有盐桥的原电池 较长时间发现两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说明Cu2+不能氧化I-。将左侧电极改为Cu电极,进一步判断Cu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左侧溶液颜色加深,说明发生转化Cu→Cu2+ 右侧发生还原反应,即I2I-;
(5) 反应Ⅲ发生:2Cu2+ +2I- = 2Cu++ I2 沉淀 促进平衡移动;
【详解】
(1) 实验Ⅰ中没有生成,说明实验条件下不是或水中溶解的氧化得到,排除或水中溶解的的干扰,故答案为:作对比实验,排除了实验条件下不是或水中溶解的氧化得到;
(2) 由“黄色立即加深”初步判断有生成,选择淀粉溶液或者四氯化碳进一步证实生成了,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或者四氯化碳;与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氧化性:,故答案为:;;
(3) 实验Ⅲ中,通过实验现象知,与反应有CuI和碘单质生成,说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4) 图为具有盐桥的原电池,较长时间发现两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说明不能氧化,将左侧电极改为Cu电极电极发生偏转,左侧溶液颜色加深,说明发生转化,右侧发生还原反应,向右侧溶液中加入少量,发生转化,说明氧化性明该条件下氧化性:,故答案为:;
(5) 反应Ⅲ发生:,由于与生成CuI沉淀,使产物浓度降低,平衡移动,促进反应进行,故答案为:发生,由于与生成CuI沉淀,使产物浓度降低,平衡移动,促进反应进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结构与性质,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原理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结构与性质,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原理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化学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和存在平衡,已知、均可自耦电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