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图文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图文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成果展示,血量与输血,红细胞,红细胞凝集成团,不同血型相遇的后果,血型鉴定,模拟血型鉴定,能力测试,安全输血,倡导无偿献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教学目标 10. 知识梳理2. 历史回顾 11. 抢答环节3. 学习要求 12. 课文练习4. 成果展示 13. 职业介绍5. 能力测试 14. 血量计算6. 血量与输 15. 血型发现7. 血 型 16. Rh 血型8. 安全输血 17. 血清识别9. 献血倡导 18. 探究交流
教学目标1. 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2.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3.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教学重点1. 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2.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历史回顾……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许多人由于失血过多挣扎在死亡线上,全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2008年5月14日上午9时,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全体教职员工涌跃为汶川地震灾区无偿献血。
17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病人的血管,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人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各血型之间的关系: ?
输血和献血都要掌握相关知识,你都懂吗?
★ 按《学案》的要求,先观看视频,利用课本自主学习 5 分钟,展示学习成果,再用15分钟进行小组交流互动,解决重点问题,填写相关答案,然后用 5 分钟向老师提出未解的疑问。
请利用课本和学案帮助自己展开学习探究之旅……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 800-1000 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 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输血时必须首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人体的血量(L)=体重(KG)X(7%~8%)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1、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3、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4、促进血液的更新。
右图为首届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晰和杨澜
输血前必须要 做的是什么事?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谁最早发现人类有多种血型?
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1930年获诺贝尔奖。
早期的输血大多数都失败了,人们一直不知道什么原因。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
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可行的重要措施。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显微镜下红细胞的凝集状态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可见,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所带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
A型标准血清(抗B凝集素)
B型标准血清(抗A凝集素)
A B AB O
A B ABO
输血本来是为了抢救病人,但如果处置不当,却很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O 型——万能供血者 AB型——万能受血者
你知道你父母的血型吗?你的血型呢?
ABO血型与遗传有关,故在法医学上常用于亲子鉴定
临床上,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要输入血小板,而不需要输入全血,这就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根据病人的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入某一成分,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为向全世界献血者尤其是长期志愿献血者表示敬意,进而唤起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自觉加入无偿献血,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作出了决定,将发现 ABO 血型的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生日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
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从 1998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两次献血间隔为6 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300 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 次,累计献血量30000 毫升。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请问每年6月14日是什么日子?
每年6月14日被定为“世界献血日”
1、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非缺铁性贫血患者;(3)血流不止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提示: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贫血可能是因为红细胞量不足、血小板可以促进凝血、加速止血。
(1)应输入大量血浆;
2、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3、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4、输血原则是什么?5、健康成年人,每次可献血多少?6、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A型、B型、AB型、O型四种。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少量输入。200—400毫升。是以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抗体的种类定型的。
7、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他最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 ( ) A、 A型 B、B型 C、 O型 D、 AB型8、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9、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 A、2%~3% B、7%~8% C、10% D、15%
10.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1.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2.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3.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1. 输血时应以输入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AB血型的人,还可输入少量 型血。 2. 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你认为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为什么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3.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你认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
答:1、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3、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4、促进血液的更新。
答:输入红细胞。贫血者可能是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不足。
外科医生在进行心脏手术
你知道什么是心血管病吗? 心血管病是心脏病和血管病合在一起的简称,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常见。心血管病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轻则使人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重则危及人的生命。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生活中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
医院内科和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有专门诊治心血管病的医生。当心血管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对患者做各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然后确定治疗方案。这些患者中有些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心脏对于生命极其重要,结构又精细复杂,因此手术难度很大。心脏外科手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在还可以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动脉支架,人工心脏的研制也正在进行之中。 你喜欢心血管病医生这个职业吗?有关人体的知识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只要你努力学习,争取到医学院校深造,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位造福千万患者及其家庭的心血管病医生。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1、血量:占体重7%-8%2、血型发现: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了ABO血型3、血型: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安全输血 成分输血5、无偿献血:200-300毫升,两次献血要相隔6个月。
★ 血液采用相密度计算,所谓血液相密度同体积水重量作1与血液质量的比值 ,男性一般为1.052-1.060,女性一般1.049-1.056值, 健康血液相密度在一定定范围内维持恒定,男性1.054,女性1.052 所以1斤血约有500毫升,即1公斤血约有1000毫升(1升)。人体的血量(L)=体重(kg)X(7%-8%)
1897年,奥地利的卡尔.兰德斯坦纳医生在维也纳大学医院工作,负责死因(验尸)医学检查。那年4月的一天,兰德斯坦纳检查了4个因手术死亡的病人。他们的死因相同:血液凝集(凝块)。每个病人都接受过输血,本人的红血细胞和输入的红血细胞凝结成块,造成死亡。 这种情况,兰德斯坦纳在几千次的验尸中司空见惯。为什么只是有些病人才发生这种情况呢?他思索着。 晚上,兰德斯坦纳突然想到原因可能出在病人的血液上。人人都认为血液是相同的,如果情况并非如此呢? 第二天早晨,他从20个病人身上采集血样,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弄清楚哪些血样可以安全混合。他把试管排成一排,把每个病人的几滴血液跟其他每个病人的掺在一起。
他用显微镜观察哪些红血细胞凝结,哪些不凝结。在显微镜下,他察看了还不到一半的试管,就吃惊地发现能轻而易举地把血样分成明显不同的两组。一组中的任何红血细胞跟另一组中的任何红血细胞都凝结成块,但是,细胞却从不黏附到同组中任何其他血样的血细胞上。 他把这两组分别命名为A和B。有些血液是互相排斥的,不同人的血的确是不同的 !兰德斯坦纳继续检测,又发现了既不跟A型也不跟B型凝结的血样。他意识到一定还有一种血型 ,属于这一组的人可以安全地给任何人输血。他把这一组命名为O型。 接下来,他发现有一种血样,跟A型和B型都发生凝结。由此看来 ,还存在第4种血型 ,跟A型和B型都发生反应,就像O型跟这两种都不发生反应一样。
Rh血型是ABO血型系统之外的另一个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 AB 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 ,个别少数民族约为 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 ,Rh 阳性血型的人约为 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钟 ,Rh阴性血型人约占 15% 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 3:3:3:1。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 ,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 。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在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一种特殊的抗原,与恒河猴红细胞上的抗原相同 ,称“Rh”抗原 ,凡含有这种抗原的为Rh阳性 ,不含这种抗原的为Rh阴性。在白种人中Rh阴性者较多 ,占 15%,而我国汉族人群中绝大多数为Rh阳性,Rh阴性者不足1%。
1.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阴性患者如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可刺激机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就会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时亦可发生溶血反应。所以需要输血的患者和供血者,除检查ABO血型外,还应做Rh血型鉴定,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Rh阳性红细胞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胎儿的红细胞若有一定数量进入母体时,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阳性抗体,如母亲再次怀孕生第二胎时,此种抗体便可通过胎盘,溶解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新生儿溶血。若孕妇原曾输过Rh阳性血液,则第一胎即可发生新生儿溶血。
Rh血型系统,其中含有6种抗原,即C、c、D、d、E、e。凡红细胞含D抗原者为Rh阴性,否则为阳性。Rh血型无天然抗体,其抗体多由输血(Rh阴性者被输入Rh阳性血液)或妊娠(Rh阴性母亲孕育着Rh阳性胎儿)免疫生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一旦形成抗体,如再输入Rh阳性血液,可发生严重输血反应。再孕育Rh阳性胎儿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因此Rh阴性的女性在输了Rh阳型的血后,血液里产生了抗体,就不能再怀Rh阳性的孩子了,否则婴儿多半难以存活。也有部分存活胎儿由于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进入脑细胞,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细胞病变,(称为核黄疸。核黄疸残废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能力。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也就是说血浆可以理解为没有血细胞的血液。血清是血液凝聚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与血浆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一、自主探究任务一: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 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液分为: 型、 型、 型和 型这四种类型。2.输血时以 为原则。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合,会发生 黏结在一起,阻碍血液循环的现象。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紧急的时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 或 血。但大量输血时,应需实行 输血。3. 补充完整下列“输血关系表”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如果一次失血超过 毫升会发生生命危险。失血后抢救的措施是为患者验血和输 血。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从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7、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1、你知道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2、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3、献血时为什么要先检查血型?
4、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5、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ml,人会出现什么症状?
6、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血?
1900年,兰德斯坦纳在血液混合实验中发现了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为血液储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便于快速调用。
人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献200-300毫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授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讲解,一血量与输血,二血型,血型如何鉴定,ABO血型,A型血,B型血,AB型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血型的发现,输血的原则,学以致用,成分输血技术,血量和输血,无偿献血意义大,献血常识,基础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偿献血,流动献血车,学习目标2分钟,大家一起做游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