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同步备课教案
语文8 静夜思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8 静夜思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语导入,初读古诗,扫清障碍,创设情境,复习生字,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读出古诗的节奏。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
1.过渡: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提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谜底:月亮)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引导抓关键词来猜谜语)
3.过渡: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夜、思”。
5.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自主练读古诗,并用“ ”画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把生字放到古诗中,指名一行一行读古诗。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床、光、望、乡”。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古诗读准、读顺。
5.指名读,师生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三、创设情境,复习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同学们,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床、光、望、乡”4张生字卡片,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3.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4.“摘星星”游戏巩固识字。
四、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思、床、前、光、低、故、乡”。
(二)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画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
(1)学会观察结构:“思、前、光”是上下结构。“思”字上收下放,“前”字上疏下密,“光”字上下均等。“低”和“故”都是左右结构,“低”字左窄右宽,“故”字左右均等。
(2)学会观察关键笔画:“思”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要有弧度。“前”字的长横要写得长,略上扬。“光”上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横在横中线起笔,略往上扬,竖弯钩紧贴着竖中线起笔。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生字。
2.检查朗读。
二、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想画面,说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疑:好像。举:抬。思:思念。”
3.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4.四个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明”“地上”“望”“思”要重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三、创设情境,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静夜思》乐曲。
谈话:同学们,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户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儿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过渡: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看图,指导学生练习说话,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 ,以为是 。嘴里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练习背诵第一、二两句月夜之景。霜是冷天才出现的,这里一个“霜”字写出了诗人在寒夜的凄冷孤独。
5.引导学生体会感情,练习朗读、背诵第三、四两句。
6.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老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7.同学们,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想到了什么?
8.播放古诗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明月……(学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四、迁移运用,拓展阅读
1.我当小画家。
根据诗意画一幅月夜图,把图的内容说给家长听,请家长给自己打星。
2.我是小诗人。
用诵读或吟唱的方式,用声音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夜晚,我站在窗前……
3.我是邻居家的小孩童。
以旁观者的角度说说月夜下的诗人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我看见一位诗人站在窗前……
4.拓展阅读。
用学到的方法诵读李白的《关山月》或《月下独酌》,想象画面,交流诗的大意。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在迁移运用环节,通过画图、说内容、吟古诗、想象和拓展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不足之处:这首诗歌很短,含义都很深刻,应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不能用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理解。
教学建议:课堂上,教师不要逐字逐句地讲解,要利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从而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景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静夜思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境激趣,自主实践,体验探究,拓展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课文 38 静夜思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课文 38 静夜思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图导入,揭题,初读古诗,认记生字,练习写字,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