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8 2017高考模拟卷(一)-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Word版含解析
展开www.ks5u.com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会产生一道道光柱 | 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
B | 炒菜时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 | 食盐中的碘受热易升华 |
C | 明矾常用作净水剂 |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功能 |
D |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 水果中的葡萄糖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答案】A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盛有2mL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几滴0.1mol/LKCl溶液,再滴加0.1mol/LKI溶液。试管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淡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B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溶液,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 Fe(NO3)2与H2SO4不反应 |
C | 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 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
D | 用pH试纸测定同浓度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pH(NaClO)>pH(CH3COONa) | 弱酸的酸性:HClO<CH3COOH |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28g由乙烯和环丁烷(C4H8)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B. 常温下,1L0.5mol/L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3+数目一定小于0.5NA
C. 92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D. 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A. 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则28g由乙烯和环丁烷(C4H8)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A正确;B. 铁离子水解,则常温下,1L0.5mol/L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3+数目一定小于0.5NA,B正确;C.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均是NO2,因此92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C正确;D. 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1mol,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2NA,D错误,答案选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A、B两种烃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均相同,则A和B一定互为同系物
B. 沸点比较: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C. 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 判断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的交替结构的依据是: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A
【解析】A项,等质量的A、B两种烃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均相同,则A和B最简式相同,不一定为同系物,如C2H2与C6H6,故A错误;B项,有机物一般C数越多沸点越高,烃类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故B正确;C项,乙醇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属于有机反应中的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如果苯分子中存在单、双键交替,则邻二甲苯就应该有2种不同的结构,故D正确。综上,选A。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X元素最常见气态氮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可以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 Y |
|
| Z | W |
A. 简单离子半径:W > Z > Y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 > Z > W
C. 最常见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 > X > Z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Z > W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以其供电量大、持续时间长而极具发展前景,其工作原理如右图。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自b极经外电路流向a极
B.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4e - +4H+= 2H2O
C. 质子交换膜中的H+流向a极
D. 用该电池电解CuSO4溶液,理论上每生成0. 1 molCu消耗氧气1.12 L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25℃时,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1mol·L-1) 的pH和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D离子>C离子>A离子>B离子
B. D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C. B、C的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D. 氢化物还原性: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A、B、C、D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0.1mol/L)溶液的pH,B对应pH=13,说明B是钠,A对应pH=1,A是氮,C对应pH<1,所以C是硫,D对应pH=1,所以D是Cl。A. 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C离子>D离子> A离子>B离子,故A错误;B. 次氯酸是弱酸,故B错误;C. 钠离子不水解,不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故C错误;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氢化物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C <D,则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用30mL浓硫酸与10mL无水乙醇共热制备乙烯气体、并测定乙醇转化成乙烯的转化率。已知生成的乙烯气体中含有SO2、CO2、乙醇和乙醚等杂质。有关数据如下: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颜色状态 | 密度g/cm3 |
乙醇 | -114.1 | 78.3 | 与水、有机溶剂互溶 | 无色液体 | 0.79 |
乙醚 | -116.2 | 34.5 |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无色液体 | 0.7135 |
(1)制备乙烯
① 从A~E中选择必要的装置完成实验,并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②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实验后,检验D溶液中含有CO32-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
③ E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乙烯
反应结束后,用移液管移取C中溶液20mL(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于锥形瓶中,先加入约2mL稀硫酸酸化.再用0.1000mol/L的Na2C2O4溶液滴定未反应完的KMnO4。
已知:C2H4 CO2+H2O;C2O42- CO2+H2O;MnO4-→Mn2+
④ 以下情况使得测定乙烯的量偏高的是(_____)
A.在用蒸馏水清洗碱式滴定管后,直接装Na2C2O4标准液
B.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残有大量水珠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D.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⑤ 油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⑥ 已知用去Na2C2O4溶液20.00mL,则乙醇转化成乙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⑴① a→h i→f g→d ②SO2 + 2OH—=SO32— + H2O 、CO2 + 2OH—=CO32— + H2O 取少许D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双氧水,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则证明D溶液中含有CO32— ③冷凝并收集乙醚
⑵④ CD ⑤溶液由粉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⑥ 2.91%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9.“一带一路”将为中国化工企业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其中,能源、资源整合和环境治理是保驾护航的基础。
(1)下面是不同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请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 ΔH1=-25 kJ·mol-1 ①
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2=-47 kJ·mol-1 ②
Fe3O4(s)+CO(g)===3FeO(s)+CO2(g) ΔH3=+19 kJ·mol-1 ③
(2)贵金属的冶炼中往往会产生有毒气体,先进技术使用NaBH4为诱导剂,可使Co2+与肼(N2H4)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高纯度纳米钴,该过程不产生有毒气体。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纳米钴的催化作用下,肼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3N2H4 (g)N2(g)+4NH3(g)
保持温度不变,向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肼,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N2的同时,生成4molNH3
c. N2H4 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的状态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其中曲线b表示的是________(物质的化学式)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为抑制肼的分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大气污染气的主要成分是SO2和NO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以吸收SO2,还可以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
a极为 _________(填“阴”“阳”)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该装置能吸收SO2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 FeO(s)+CO(g)===Fe(s)+CO2(g) ΔH=-11 kJ·mol-1
⑵ ① 2Co2++N2H4+4OH-=2Co↓+N2↑+4H2O ② a c d NH3 降低反应温度或增加压强等
⑶ 阳极 2HSO3- +2e- = S2O42-+2OH- 或2HSO3- +2e-+ 2H+ = S2O42-+2H2O SO2在 a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SO2-2e-+2H2O =4H++ SO42-,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 极室。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10.高铁酸钾是环保型水处理剂,制备原理如下:
(1)从环保角度考虑,“酸溶”发生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吸收尾气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
(2)洗涤产品常用75%酒精作洗涤液,不用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氧化”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已知3KC1OKClO3+2KC1,下列是制备次氧酸钾的装置:
①B装置中试剂可能是_________(填代号)。
a.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稀硫酸
②C装置的水槽中盛装________(填“热水”或“冰水”)。
(5)为了测定高铁酸钾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5.0000 g K2FeO4样品溶于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配制成250 mL溶液。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足量的KI溶液,并滴加指示剂,用0.1000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已知有关反应:4FeO42-+20 H+=4Fe3++3O2↑+10H2O ,2S2O32-+I2=2I-+S4O62-。
①如果配制的溶液中含少量K2FeO4,会使测得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进行上述实验需要定量仪器有电子天平、滴定管、量筒和________。
③该高铁酸钾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 1:1 烧碱(或纯碱)溶液
⑵ 减少产品损失
⑶ 2Fe(OH)3+4KOH+3KC1O =2 K2FeO4+3KCl+5H2O
⑷① b、d ② 冰水
⑸① 偏高 ② 250 mL容量瓶 ③ 79 2%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11.太阳能电池板材料除单晶硅外,还有氮、硼、硒、钛、钴、钙等化学物质。
(1)基态钙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金属钴堆积方式与镁相似,都属于六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从大到小排第_______位;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晶体硼的结构单元是正二十面体,每个单元中有12个硼原子(如图),其中有两个原子为10B,其余为B,则该结构单元有_____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已知硼酸(H3BO3)为一元弱酸,解释其原因_________。硼酸的结构与石墨相似,层内的分子以氢键相连,含1mol硼酸的晶体中有________mol氢键。
(4)六方相氮化硼的结构与石墨相似,B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其不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在浓的TiCl3的盐酸溶液中加入乙醚,并通入HCl至饱和,可得到配位数为6,组成为TiCl3·6H2O的晶体,该晶体中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则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6)钴晶体的一种晶胞是一种体心立方堆积(如同所示),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nm,密度为ρg/c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钴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⑴ 1s22s22p63s23p64s2 12
⑵ 3 SO3或者BF3(写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⑶ 3种 H3BO3与一个水分子可形成配位建,产生-和一个H+ 3
⑷ sp2 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⑸ 2+
⑹ 5 a3 ρNA x10-22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12.甲苯可用于合成治疗粘膜溃疡、创面等的镇痛药物苯佐卡因及食用香料F,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④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规律:当苯环碳原子连有甲基时,主要在其邻位或对位上引入官能团;当苯环碳原子连有羧基时,主要在其间位上引入官能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试剂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苯佐卡因合成路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和②可以互换
b. 反应①、④属于取代反应
c.反应①的条件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反应①除主要生成A外,还可能生成 、
(3)质谱图显示试剂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写出E与试剂b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_种。
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该有机物生成4 mol Ag
写出其中一种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及信息,根据已有知识,完善下列以甲苯为主要原料制备有机物
(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 羧基、硝基 ac 丙烯醇
6 (任写一种即可)
(1)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B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硝基;根据已知信息①和D、E的结构简式可知试剂a的结构简式为。(2)a、因为当苯环上连有甲基时,再引入的其他基团主要进入甲基的邻位或对位;当苯环上连有羧基时,再引入的其他基团主要进入羧基的间位,所以当步骤①和②互换时,先氧化成羧基,再取代则就不是对位而是间位,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④均是取代反应,b正确;c、反应①为甲苯的硝化反应,试剂是浓硫酸和浓硝酸,c错误;d、根据题给信息,甲苯和与浓硝酸发生邻位取代或生成三硝基甲苯,d正确;答案选ac;(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的化学名称是丙烯醇,E与试剂b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4)①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该有机物生成4 mol Ag,说明含有2个醛基,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1.重点: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 2.难点: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课前预习案
教材整理1 交通领域的变化
1.铁路
(1)修建原因: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因 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2)近代铁路的发展概况
时间 | 发展概况 |
1881年 | 自建第一条铁路—— 铁路建成通车 |
甲午战争后 |
|
1909年 |
|
民国时期 | 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
2.水运
(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艰难发展: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维艰。
3.航空
(1)起步: 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用航空业: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教材整理2 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
(2)1896年,成立“ ”,此后设立邮传部。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 。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
2.电讯
(1)1877年,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仅短短数年,民用电报事业也普遍开展。
(3)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
3.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 。
(2)增强了中外联系,便捷了异地传输,促进了中国的 发展。
【重难点分析】
[误区警示] 中国铁路的几个最早
1.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2.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的驿传只为朝廷、官府服务,与平民百姓无缘,而近代邮政既为官府服务,又为公众服务。
【史论结合】1.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3)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些交通城市。
(5)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消极影响
(1)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
(2)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史论拓展】 影响我国通讯业发展的因素
(1)外国侵略的需要。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4)政府的政策影响。
(5)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
【课前训练】
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 “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
2.右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 )
A.服饰 B.建筑C.通讯D.婚礼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探究点一 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
史 料 | 解 读 | |
史料一 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清朝保守大臣)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 | 通过二类人对汽车传入中国的不同反应概括影响。 | |
史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 根据史料逐句概括。 | |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分析,汽车的传入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及史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
探究点二 影响近代中国通讯业发展的因素
史 料 | 解 读 |
史料一 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恃其轮船、铁路之利,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 ——《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张树声奏》 | 以分号把史实分为两层,分层概括。 |
史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报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 | 抓住史料中的关键词“婉拒”“消极应对”。 |
史料三 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所属淮军各营的电报线。 | 由史料信息“看到了……”“自行举办”可看出1874年前后清政府对通讯业的不同态度。 |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体现近代邮电事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指出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
(3)结合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上述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课堂训练】
1.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
A.修建铁路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B.促进了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
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3.关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的叙述,正确( )
①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
②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③发展缓慢,受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④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4.水上运输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组成部分,关于近代水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后,水运交通近代化就开始起步
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C.我国轮船运输主要吸取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随着经济发展,轮船在民国时期已普及到内陆省份
5.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导学号:72040084】
A.电报业 B.航空事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6.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
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B.从北京乘坐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火车去张家口
C.读报纸看了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的新闻
D.乘坐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客轮游览长江
一.【提示】 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示】 ①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②带动了与铁路有关的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③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二.【提示】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军事政治的需要。
【提示】 由最初的坚决抵制,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事业),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提示】 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促进;清政府加强国防事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根本需求。
AC
AAABAC
2022高考压轴卷 化学(全国乙卷)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高考压轴卷 化学(全国乙卷)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压轴卷 化学(全国甲卷)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高考压轴卷 化学(全国甲卷)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07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Word版含解析,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