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6-2股票、债券和保险 教案 0 次下载
-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案 0 次下载
-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8-1国家财政 教案 0 次下载
-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8-2征税与纳税 教案 0 次下载
-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9-1市场配置资源教案表 教案 1 次下载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设计
展开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 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收入分配如何实现公平。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 ||||
重点 难点 | 教学重点: 1、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辅助教学 | 课时 安排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 ||||
复习回顾: 1、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3、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授新课: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什么是公平 (讨论) 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我们本课要讲的公平是经济学里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结果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 教师:(故事)“关于和尚挑水的寺规”——“有挑水有饭吃,没挑水没得吃”或者“挑不挑都有饭吃”两种方案 学生分析并得出:分配方式要合理,注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学生回答) 收入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收入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继续分析“和尚挑水”的故事,引导学生得出: 平均主义≠(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对平等≠没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呢?(图片展示) 学生通过对比图片总结出我国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悬殊的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一种文明能够把财产资源分配做到绝对平等的分配 (补充知识: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0-1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9。 《中国改革》杂志:我国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 2、 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61-62页,找出答案,再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讲解: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要有一个适合国情的分配制度,我们应该坚持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呢?这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2)初次分配: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知识扩展:初次分配和在分配构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分配过程,我们简单了解下这两个名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等。 ) 材料一: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而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8.2%,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a材料表明我国的居民收入存在什么问题? b结合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想一想: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分析总结:由于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导致居民消费率低, 制约扩大内需,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材料二:阅读课本P61中的方框材料并思考问题 分析总计: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结论:以上这两方面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提高“两个比重”。 根据刚才的分析,归纳“提高两个比重”的意义: ①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知识扩展: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以保证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主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现。 国家收入通过财政和社会保障等在社会范围内再分配、劳动者通过消费再分配给提供劳务的劳动者、企业与其他生产者之间的再分配。包括国家公务员、政府雇员如教师、医生等生产总过程之外的劳动,这些不直接生产商品或剩余价值的部门,就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调节经济的需要。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家预算、银行信贷、劳务费用,价格变动。) 措施: ①加大再分配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说短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②加强政府对收入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告诉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重视促进“公平”,但同时,经济要发展,效率必须提高。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呢?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以和尚挑水故事,引出效率的含义)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从公式分析,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少,产出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引导学生得出提高效率的意义) 2、提高效率意义 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
| ||||
针对“和尚挑水”问题,提问学生分析方丈提出的两个方案——“无论有没有挑到水,都有饭吃”和“挑得最多,晚餐饭任吃,而且加菜;谁挑得最少,没饭吃。” 总结:没有效率为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忽视公平引起贫富悬殊 3、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是做大做好蛋糕;公平是分好蛋糕) 物质前提 (1)一致性:效率 公平 保证 (2)存在矛盾:强调不同方面。注重效率就会有差距,而差距过大就会有失公平。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怎样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
| |
板
书 | 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提高效率意义 3、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1)一致性: (2)存在矛盾: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怎样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
教学 反思 |
| |
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4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