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中学-学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展开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互相影响
2.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3.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 鼠妇 | 泥土 | 光线 | 温度 |
纸盒的左半侧 | 10只 | 湿土 | 明亮 | 20℃ |
纸盒的右半侧 | 10只 | 湿土 | 阴暗 | 5℃ |
A.左右两侧应分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鼠妇数目不同
4.“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7.具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8.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9.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视野中污点未移动,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标本上 D.反光镜上
10.使用显微镜对光的顺序是( )
①选择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11.在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小光圈 平面镜 B.大光圈 平面镜
C.大光圈 凹面镜 D.小光圈 凹面镜
12.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象,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④的视野亮度最亮
C.图象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13.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观察材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50× B.40× C.10× D.400×
14.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
B.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可以换用大光圈
C.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D.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15.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的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 )
A.p B.d C.q D.b
16.如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②③④①
17.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③④②①⑤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18.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移动装片 ④转动转换器.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1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
A.青草←野兔→狼 B.青草→野兔→狼
C.阳光→青草→野兔→狼 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20.如图表示一个常见的食物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有的食物链包括5个环节
C.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不可能减少
D.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50米的范围内
2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3.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
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24.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 甲 | 乙 | 丙 | 丁 |
有机农药浓度 | 0.05 | 7 | 0.51 | 68 |
A.丁→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25.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关于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C.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
D.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使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量加倍
26.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撕下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肥厚多汁.仔细观察,里面还有丝丝“筋络”.以上叙述中没有描述到的植物组织是( )
A.输导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27.向日葵和小猫相比向日葵的结构层次中不含有(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脏”的肝脏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29.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⑤→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⑤
30.我们常见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生物圈中还有一些肉眼很难看见的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都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D.都是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二、非选择题
31.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此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未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成分是 .
(3)在这个食物网中,狐和鹰之间存着 关系.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中,则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是 .
(5)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杂食性鸟,会造
成 和 大量繁殖,毁坏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 能力有限.
32.观察如图,回答问题:[]内填写序号,横线上填汉字.
(1)能使水果有酸味或苦味的结构是[ ]
(2)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其中 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那么“多莉”长得最像 羊,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 ] 中.
(3)甲、乙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4)你能够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 、 和分化是分不开的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用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
(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图 (填甲或乙)
33.如图是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 一样多.
(2)[b]过程叫作细胞 ,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作 .
34.请根据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 实验一、观察洋葱 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实验二、观察人的 口腔上皮细胞 |
实验步骤 |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②取材,并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展平 |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 | |
③盖盖玻片 | ③将牙签上的碎屑涂在载玻片液滴中,并分散开 | |
④染色 | ④盖盖玻片 | |
⑤观察 | ⑤染色 | |
| ⑥观察 |
(1)实验一步骤中,出现如图所示的视野.这是实验中的哪一步骤操作有问题? .
(2)实验二的步骤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更正:
步骤:
改正 .
(3)在实验一中洋葱鳞片叶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 水平,实验二中人的口腔上皮属于人体结构层次的 水平.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互相影响
【考点】4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
【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影响了大堤牢固性,洪水时容易溃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大堤的影响.
故选:A.
2.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考点】4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C.
3.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 鼠妇 | 泥土 | 光线 | 温度 |
纸盒的左半侧 | 10只 | 湿土 | 明亮 | 20℃ |
纸盒的右半侧 | 10只 | 湿土 | 阴暗 | 5℃ |
A.左右两侧应分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鼠妇数目不同
【考点】W2: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泥土、光线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故选:C.
4.“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考点】46: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考点】4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用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影响生物的因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圈的范围进行解答.
【解答】解:A、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A正确;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此项缺少了生物因素,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也会遭到破坏,C错误.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而不是全部,D错误.
故选:A
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58: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识图作答的能力.
【解答】解:在食物链“植物→兔→狼”中,若是把兔的天敌狼杀绝,兔先增多,植物(兔的食物)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以兔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增多,后来兔的数量随着植物(兔的食物)的减少或以兔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兔子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升到某处然后急剧下降,比如说兔子数量过多,导致草快要吃光了,数量就会有所下降,而这时候可能还会有其它吃草者慢慢也减少,兔子数量便又上升一些,如此类推,兔子的数量图象应该为图4.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故选:D
7.具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考点】53: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分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生态系统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前者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后者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解答】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故选:A.
8.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观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个步骤,对光是观察前的重要环节,它决定能否看清物象.
【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镜筒内,到达我们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视野为止.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
故选:B
9.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视野中污点未移动,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标本上 D.反光镜上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视野中污点未移动,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物镜上.
故选:B.
10.使用显微镜对光的顺序是( )
①选择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这是考察显微镜的使用的考题,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要学会动手、动脑.
【解答】解: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故选:B
11.在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小光圈 平面镜 B.大光圈 平面镜
C.大光圈 凹面镜 D.小光圈 凹面镜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解答】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故选:C.
12.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象,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④的视野亮度最亮
C.图象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操作使用方法的知识,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尽管③视野内细胞体积最大,但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不一定大于④,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④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亮度最亮,B正确;
C、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极薄、透明度很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楚,C错误;
D、只有植物体的见光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所以D错误.
故选:B.
13.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观察材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50× B.40× C.10× D.400×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故选:D.
14.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
B.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可以换用大光圈
C.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D.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使用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正确步骤: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解答】解:A、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A正确;
B、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C错误.
D、细准焦螺旋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细准焦螺旋,并且使物像更清晰些,D正确;
故选:C.
15.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的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 )
A.p B.d C.q D.b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解答】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字母“P”,旋转180度是“d”.
故选:B.
16.如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②③④①
【考点】1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观图可知:①是盖、②是染、③是刮、④是滴,据此解答.
【解答】解: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盖盖玻片→染色.通过分析知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可知,正确顺序是:④③①②.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7.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③④②①⑤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考点】18: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1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解:A、使用显微镜,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③对光、④视野不理想、②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①换高倍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A正确.
B、②到⑤,细胞变大,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长,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C错误;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错误;
故选:A
18.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移动装片 ④转动转换器.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甲细胞的位置是在视野的左边,且图乙中的图象比图甲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③,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④;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即②;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①.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
A.青草←野兔→狼 B.青草→野兔→狼
C.阳光→青草→野兔→狼 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考点】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青草被野兔捕食,因此箭头应指向野兔,A错误;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青草与消费者野兔、狼它们三者的关系,B正确;
C、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如青草→野兔→狼,C错误;
D、细菌、真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20.如图表示一个常见的食物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有的食物链包括5个环节
C.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不可能减少
D.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考点】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而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解答】解: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草→鼠→狐,草→兔→狐,A错误.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包括四个环节,B错误.
C.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C错误.
D.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就是最长的食物链:草→鼠→蛇→鹰,D正确.
故选:D
2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50米的范围内
【考点】6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65:生物圈的范围.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能为其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条件,所以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故B错误;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故C错误;
D、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在生物圈内.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活范围比较集中,大多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BC.
2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考点】53: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解答】解: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自我调节能力最小.
故选:C.
23.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
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考点】51: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C、图中表示出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此图没有表示出完整的生态系统,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故A错误,C正确;
B、图中的生物只构成了食物链,故B错误;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故D错误.
故选:C.
24.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 甲 | 乙 | 丙 | 丁 |
有机农药浓度 | 0.05 | 7 | 0.51 | 68 |
A.丁→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考点】57: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1)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会增加.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5、丙0.51、乙7、丁68.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
故选:B.
25.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关于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C.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
D.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使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量加倍
【考点】21:细胞的分裂.
【分析】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经复制后先加倍,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
【解答】解: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
故选:D
26.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撕下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肥厚多汁.仔细观察,里面还有丝丝“筋络”.以上叙述中没有描述到的植物组织是( )
A.输导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考点】24: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组织名称 | 主要结构特征或功能 |
分生组织 | 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
保护组织 | 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
输导组织 | 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 |
营养组织 | 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据此答题.
【解答】解:番茄果实的表皮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表皮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表皮以内的果肉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番茄内还有很多一条条“筋络”是输导组织;
因此没有描述到的植物组织是分生组织.
故选:C.
27.向日葵和小猫相比向日葵的结构层次中不含有(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考点】3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8: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
【解答】解:向日葵是绿色开花植物,其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小猫属于多细胞动物,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二者在结构层次上,向日葵没有系统这个结构.
故选:D.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脏”的肝脏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考点】38: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五脏”中的肝脏是由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一个器官.
故选;B.
29.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⑤→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⑤
【考点】38: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由图可知:①表示器官,②表示组织,③表示系统,④表示细胞,⑤表示人体.
【解答】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④细胞→②组织→①器官→③系统→⑤人体.
故选:D
30.我们常见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生物圈中还有一些肉眼很难看见的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都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D.都是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考点】39: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作答.
【解答】解:A、单细胞的生物结构简单,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正确;
B、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能独立生活,正确.
C、单细胞生物多数生活在水中,正确;
D、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绿色植物 ,该食物网中共有 4 条食物链.写出此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
(2)该食物网中未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成分是 非生物部分 .
(3)在这个食物网中,狐和鹰之间存着 竞争 关系.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中,则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鹰 .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 .
(5)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杂食性鸟,会造
成 鼠 和 昆虫 大量繁殖,毁坏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 自动调节 能力有限.
【考点】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5: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57: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58: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2)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4)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据此答题.
【解答】解:(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在图中鼠、昆虫、吃草籽鸟均以草为食,其余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所以草的营养级别最低,其数量也最多.在图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其数量也最少.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在这个食物网中,狐和鹰之间相互争夺食物鼠,因此狐和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重金属或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应是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5)动物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在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其自我调节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鹰以鼠为食,鸟以昆虫为食物,鹰和鸟类数量减少,必然会造成鼠和昆虫的大量繁殖,这样森林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失去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绿色植物;4; 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2)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3)竞争;鹰;
(4)太阳能;
(5)鼠;昆虫;自动调节.
32.观察如图,回答问题:[]内填写序号,横线上填汉字.
(1)能使水果有酸味或苦味的结构是[ 5 ] 液泡
(2)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其中 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那么“多莉”长得最像 甲 羊,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 4 ] 细胞核 中.
(3)甲、乙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7 ] 线粒体
(4)你能够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 生长 、 分裂 和分化是分不开的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用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图 乙 (填甲或乙)
【考点】1F: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 相同点 | 不同点 |
植物细胞 |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
动物细胞 |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
观图可知: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叶绿体、4是细胞核、5是液泡、6是细胞质、7是线粒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1)5液泡中含有细胞液,能够溶解多种物质,能使水果带甜味和酸味的物质位于液泡中.
(2)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其中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那么“多莉”长得最像 甲羊,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4细胞核中.
(3)动、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7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装换器.
(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6)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故答案为:(1)5 液泡;
(2)甲; 4 细胞核;
(3)7线粒体;
(4)生长; 分裂;
(5)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6)乙.
33.如图是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染色体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 遗传物质 一样多.
(2)[b]过程叫作细胞 分化 ,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作 组织 .
【考点】21:细胞的分裂;2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分析】图中的甲表示植物细胞,乙表示细胞的分裂,丙表示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丁是叶,戊是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1)植物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染色体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多.
(2)[b]过程叫作细胞分化,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作组织.
故答案为:(1)染色体;遗传物质
(2)分化; 组织
34.请根据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 实验一、观察洋葱 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实验二、观察人的 口腔上皮细胞 |
实验步骤 |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②取材,并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展平 |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 | |
③盖盖玻片 | ③将牙签上的碎屑涂在载玻片液滴中,并分散开 | |
④染色 | ④盖盖玻片 | |
⑤观察 | ⑤染色 | |
| ⑥观察 |
(1)实验一步骤中,出现如图所示的视野.这是实验中的哪一步骤操作有问题? ③ .
(2)实验二的步骤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更正:
步骤: ①
改正 滴生理盐水 .
(3)在实验一中洋葱鳞片叶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 器官 水平,实验二中人的口腔上皮属于人体结构层次的 组织 水平.
【考点】1A: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1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解答即可.
【解答】解:(1)图中出现的是气泡,是在③盖盖玻片时不注意造成的.
(2)实验二的步骤中有一处错误,即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洋葱鳞片叶属于器官,口腔上皮属于上皮组织.
故答案为:
(1)③;
(2)①; 滴生理盐水;
(3)器官; 组织.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学七级(上)期中达标生物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学七级(上)期中达标生物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学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学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师大二附中-学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师大二附中-学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