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垃圾发电 B.洒水降尘
C.秸秆制沼气 D.工业废气净化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铁丝 B.量水
C.取用固体药品 D.验满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该反应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为保护环境,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要少使用碳单质制成的物品
D.C和CO2反应要放出热量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CO2+CCO
C.2KMnO4K2MnO4+MnO2+O2↑ D.3Fe+2O2=Fe3O4
5.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X+Na2SO3+S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 的 化 学 式 为Na2S2O3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D.Na2S2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6.在密闭的容器中,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他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序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反应前质量/g | 34 | 50 | 1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z |
A.乙、丙、丁为氧化物
B.反应前密闭容器中的物质为混合物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质量为 85 克
D.x、y 的质量关系为(50﹣x)∶(y﹣1)=8∶3
7.2019年起,在建湖县城燃放鞭炮有规定时间。下列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的是
A. B. C. D.
8.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 C 元素,所以 CO、CH4、C4H10 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9.6.4 g 某物质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 4.4 g 二氧化碳、2.8 g 一氧化碳和 7.2 g 水,求出该未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
A.C2H2O B.C2H4O C.CH4O D.CH4O2
10.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右侧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B.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C.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二、填空题
11.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 属于________(填标号)。
A 单质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3)一氧化碳常用于冶金工业,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
(4)写出如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写出 CH4→X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2.(1)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B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后测量,若发现天平指针左偏,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
13.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 1 所示。
(1)“碳村庄”的“居民”中,可作“灭火小能手”的是CO2,能灭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写出通过化合反应将 CO 转化为 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碳村庄”又来了一位新“居民”——蔗糖(C12H22O11),它在酒曲的催化下,经过发酵过程可以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 2 所示实验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4.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 1 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 a、b 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 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从Ⅰ到Ⅱ两个环节生产的(CH)n产品之一,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为 C2H4),这一微观反应过程如图 2 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反应。
(2)认真观察图 1 中的c 和d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 c 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c 和d 的化学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d 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条即可)。
1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Ⅰ.物理性质
(1)下列物质中的用途中,利用了石墨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是____________。
a 玻璃刀 b 铅笔芯 c 钻探机的钻头 d 干电池的电极
(2)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____能力,所以炭雕既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
Ⅱ.化学性质
(1)可燃性
①在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产生的现象________,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从宏观、微观及质量角度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三点)。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_)
A B C D
②在密闭的环境中,碳不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有毒,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2)还原性
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①当观察到 B 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则 A 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有氧化亚铜(Cu2O),则生成氧化亚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 a 和b 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C、D、E 都是实验室中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_______(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5)若反应完后,回收二氧化锰,必须经过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能 重复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0.9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结果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剩余固体质量/g | 9.7 | 8.9 | 8.1 | 7.4 | 7.06 | 7.06 |
(1)在___________ 时间后,氯酸钾已经完全反应。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本小题需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垃圾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洒水降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秸秆制沼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净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A、CO有毒,CO2不具有毒性,故A错误;
B、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时候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而不用碳酸钠,是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太快。故B正确;
C、“低碳”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不是碳单质,故C错误;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B。
4.C
【详解】
A、缺少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选项A错误;
B、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故选项B错误;
C、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C正确;
D、缺少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学方程式的错误经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写错化学式、没配平、没加反应条件、没标注生成物的状态等。
5.C
【详解】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钠、硫、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4、8,反应前钠、硫、氧原子数目分别为2、2、5,故X 化学式为Na2S2O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有题意可知,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分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物质分别为H2S、O2、H2O、SO2;有题意可知,甲为反应物,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详解】
由分析得:
A. 乙为单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B. 由表格可知,反应前密闭容器中的物质为硫化氢和氧气、水,为混合物,正确;
C.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质量为34+50+1+0=85克,正确;
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3×32):(2×18)=8:3,故x、y 的质量关系为(50﹣x)∶(y﹣1)=8∶3,正确;
故选A。
7.B
【详解】
A. 是禁止烟火的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此选项符合题意;
C. 是中国节能产品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是循环再生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分析】
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煤气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有机化合物,CH4、C4H10 均属于有机化合物,但CO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管道煤气有毒,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厨房放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点睛】
掌握促进燃烧的方法、能源的分类、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详解】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某物质中碳元素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之和4.4 g+2.8g=2.4g;某物质中氢元素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质量7.2 g=0.8g;则某物质氧元素质量为6.4 g-2.4g-0.8g=3.2g;故某物质未知分子中所含碳、氢、氧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故选C。
10.D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正确;
B、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C、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不是防止爆炸,是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错误;
故选:D。
11. C 还原性
【详解】
(1)根据物质X与碳、甲烷、碳酸、一氧化碳的转化关系,X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C。
(3)一氧化碳常用于冶金工业,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高温下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4)如图转化关系中,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CH4→X,即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本题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如物质的用途等也应该多加注意,难度不大。
12.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装置漏气 ①②⑤⑥
【详解】
(1)由图可知,B实验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的气体逸出,故填写: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故填写: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3) 天平指针左偏,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故填写:装置漏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都不变,故填写:①②⑤⑥。
13.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CO+O2 2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能灭火,故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一氧化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通过化合反应将CO转化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故填:2CO+O22CO2;
(3)蔗糖(C12H22O11)在酒曲的催化下,经过发酵过程可以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图2所示实验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2CO2+6H2C2H4+4H2O 还原 C8H10 相同 不同 48∶5 制造能源 减缓温室效应
【详解】
(1)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生成C2H4和另一种物质水,2CO2+6H2C2H4+4H2O;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2)观察c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 c 物质的化学式为C8H10。观察分子结构模型,可知c 和d 的化学式相同,但是二者结构不同,是不同种物质; d 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 48∶5。
(3)“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现实意义是制造能源,减缓温室效应。
15.d ac 吸附 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A 2C+O22CO CO 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 C+2CuOCu+CO2↑ 置换反应 4CuO+C2Cu2O+CO2↑
【详解】
Ⅰ.(1)a 玻璃刀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 ;
b 铅笔芯利用了石墨软能在纸上留下痕迹的性质;
c 钻探机的钻头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
d 干电池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
(2)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能吸收色素和有毒气体;
Ⅱ.(1)①在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产生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从宏观、微观及质量角度可获得的信息有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都是1,没有改变,图像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变大了,图像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在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全部生产气体,反应后没有剩余固体物质,图像错误;
D、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图像错误;
故选A;
②在密闭的环境中,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有毒,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2)①当观察到 B 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则 A 处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
②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有氧化亚铜(Cu2O),说明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CuO+C2Cu2O+CO2↑。
16.试管 铁架台 B 2H2O2 2H2O+O2↑ 分解反应 E 磨砂面 过滤、洗涤、烘干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详解】
(1)仪器 a 和b 的名称:a试管,b铁架台。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反应装置选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难溶于水;故C、D、E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向下排空气收集装置E。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防止漏气。
(5)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以过滤分离出来;若反应完后,回收二氧化锰,必须经过的操作是过滤、洗涤、烘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能重复使用。
17.(1)根据表格,剩余固体在t5时间后,质量不再变化,表示氯酸钾已经完全反应,故答案:t5。
(2)氧气的质量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故答案:3.84g。
(3)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X=9.8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9g-9.8g=1.1g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1.1g。
【详解】
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擢英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