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12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二含解析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12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二含解析第1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12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二含解析第2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12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二含解析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12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12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二含解析,共7页。
    过 苏 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
    【注】 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首联出句叙事,交代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人的感受;对句以“更”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
    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
    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
    D.最后一联“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
    【解析】 D项,“反衬”表述错误,“区区”和“暮亦行”,应为“正衬”。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示例:①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②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③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或:不畏俗人对自身“羁苦”的轻视)。
    【解析】 诗歌的前两联抓住“疏雨”“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描写了潇潇细雨过后,河边两行杨树,枝叶茂盛,河面上一只只的白鹭正在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游弋,无论是绿杨还是白鹭都是怡然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一身羁苦俗人轻”一句是对世俗的讽刺。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舒适,表达了诗人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诗歌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看无穷的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还匆匆远行,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
    (2021·新高考模拟评估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浣溪沙 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解析】 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②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③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每点2分)
    【解析】 此题注意根据诗歌中的“夕阳吹角”和注释中的“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分析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其一)①
    苏 轼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②清节衣冠后,处士③风流水石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注】 ①诗人因写诗嘲讽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毛令,指县令毛国华。方尉,指县尉方武。②尚书:三国时期魏国尚书仆射毛玠。毛国华是毛玠的后人。③处士:唐代隐士、诗人方干。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诗歌第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鱼鸟嘲笑诗人,其实这一句是诗人的自嘲之语。
    B.诗人遭贬却说老天有意让他把浙西的山水游遍,语虽达观,却难掩愤懑之情。
    C.颈联借写节操高尚的毛玠和隐居不仕的方干,委婉地赞颂毛国华和方武二人。
    D.这首诗前两联侧重于写景,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层次清晰,意蕴丰富。
    【解析】 “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理解错误。前两联也侧重于叙事、抒情。
    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第一问:尾联写诗人感慨和毛国华、方武同游十分难得,并写出多首狂放的诗篇,认为不必修改字句,表达了他与毛国华、方武同游时愉悦的心情。(3分)第二问:诗人虽遭贬谪、被排挤,但他能抛却烦忧,与志同道合者开心游玩,并写作狂放诗篇,尾联突出了他旷达、豪爽的性格。(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题张处士溪居
    王禹偁
    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
    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闲把道书寻晚迳①,静携茶鼎洗春潮。
    长洲②懒吏频过此,为爱盘餐有药苗。
    【注】 ①迳,同“径”。②长洲,今江苏苏州,王禹偁写作此诗时在长洲做知县。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首联“野人”交代了张处士的身份,“绝尘嚣”概括了张处士溪居的环境特征。
    B.第三句写张处士生病后,他的渔舟长出芳草,借此表达他对疾病的厌恶之情。
    C.颈联“把”“寻”“携”“洗”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处士的日常活动。
    D.“长洲懒吏”是作者自称,诗歌尾联交代了诗人多次造访张处士溪居的原因。
    【解析】 “他对疾病的厌恶之情”错,此句是诗人写张处士病后没有驾舟打鱼,渔舟长出芳草的景色,并未涉及张处士对疾病的情感态度。
    8.诗中“张处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示例:①远离尘嚣。张处士溪居的环境优雅,寒溪在云中,桥修建在竹林里。②生活诗意。生病前以垂钓为乐,平时有酒可饮。③修身养性。闲静时读道书,寻幽径,品清茶。④擅长烹饪,讲究养生。烹饪饮食时,会使用药苗。(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要求概括张处士的形象特点,首联写了张处士溪居的环境特征,居住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可以归纳张处士远离尘嚣的形象特点;颔联写了张处士生病后、睡醒时的生活,可以归纳出张处士生活诗意的形象特点;颈联写了张处士闲适的生活,可以概括出修身养性的形象特点;尾联写诗人频繁来此是由于张处士在烹饪时会使用药苗,由此可以看出张处士擅长烹饪,讲究养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松风阁①(节选)
    黄庭坚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②。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注】 ①黄庭坚结束了在黔州、戎州的放逐生活之后,于崇宁元年赴太平州任,但只做官九日即罢官,只得暂往鄂州流寓,这首诗即写于此年九月途经武昌(今湖北鄂城)之时。②菩萨泉:武昌西山寺的一眼泉水。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老松百年,高大参天,一个“赦”字,表现出老松拥有如此雄姿的原因。
    B.以女娲瑟奏出的清冷美妙的乐声,比拟风过处掀起阵阵松涛,生动形象。
    C.不必用菩萨泉来洗耳,因为有比它更能荡涤心胸、祛除尘虑的山水清音。
    D.诗人为有几位“好贤”的二三子而感到高兴,大家共饮美酒,一醉方休。
    【解析】 “比拟”错,应为“比喻”。
    10.“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两句有什么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答:示例:第一问:夜雨在走廊顶上作响,天亮了雨水还悬在檐前滴滴答答没停,大家互相看看,索性不回去了,于是随意躺卧在僧毡上。(2分)
    第二问:诗人由眼前的自然中的雨联想到自己人生中的风雨,看雨却不避雨,(2分)含蓄表达了诗人从容淡定、乐观旷达的思想境界。(2分)
    (2021·新高考模拟评估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 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C.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 C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错误,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1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2分)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4分)
    【解析】 第一首诗显然用了对比,“喧喧车骑帝王州”的热闹繁华,对比“羁病无心逐胜游”的孤寂落寞;“万人行乐一人愁”则直接将众人的欢乐对比自己的愁苦,以乐衬哀,更显自己的孤寂。第二首诗,“三五夜中新月色”是实景,写自己;“二千里外故人心”对写法,想象对方思念自己;“江陵卑湿足秋阴”是虚景,想象对方所在地的环境。虚实结合,更显出思念之浓烈。
    13.(2021·德州名校一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式指出“惑”存在的普遍性的两句是:“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孰能无惑__?”
    (2)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则足以拒秦__。”
    (3)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__。”
    14.(2021·枣庄三中阶段检测)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其出人也远矣__,__犹且从师而问焉__”。
    (2)“木”要“受绳”才能端直,“金”要“就砺”才能锋利,由此得出君子“__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的结论。(《劝学》)
    (3) 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寄蜉蝣于天地__,__渺沧海之一粟__”。
    15.(2021·衡水中学摸底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其曲中规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虽有槁暴__”也不会再变直了。
    (2)李白在《蜀道难》第二段中,以“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夸饰山峰之高,以“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衬托绝壁之险。
    (3)《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写其校弦试音,接着诗人用“__未成曲调先有情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总结了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爱其人”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爱其人”给六国和秦国都会带来“__则足以拒秦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_”的好结果。
    (2)苏轼《赤壁赋》中“__舞幽壑之潜蛟__,__泣孤舟之嫠妇__”着眼于音乐的表现效果,从侧面写出洞箫强烈的感染力。
    (3)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慨叹物是人非、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__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只是朱颜改__。”
    (2)《蜀道难》中,李白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劝人警惕战乱的发生,警惕蜀中“猛虎、长蛇”“__磨牙吮血__,__杀人如麻__”的凶残性。
    (3)《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早年技高貌美,盛极一时,现在却飘零沦落,今昔对比之下,借梦表现她这种悲叹的句子是“__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梦啼妆泪红阑干__”。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7 名篇名句默写 课时60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7 名篇名句默写 课时60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翻译为先,背默全篇,理解为先,透彻全篇,语境完善型,飞花令式,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附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