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九):化学选择(9)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279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九):化学选择(9)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279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九):化学选择(9)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59279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九):化学选择(9)
展开
这是一份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九):化学选择(9),共8页。
1.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 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 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 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2.某同学点燃蜡烛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发生化学变化证据的现象是( )
A. 出现蜡油 B. 蜡烛变软
C. 杯壁出现水珠 D. 蜡烛体积减小
3.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 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ΔSiO2 ②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③SiO2+2C==高温Si+2CO↑ ④Si+2NaOH+H2O═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③属于置换反应
B. 上述反应中生成了三种可燃性气体
C. 反应②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D. 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B.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
D. 甲乙两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5.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投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剂质量不变 B. 溶质质量增加
C. 溶解度变小 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 D. ①③
7.培养郁金香的无色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小金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其成分,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1说明原营养液含有Ca(NO3)2
B. 实验2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AgCl
C. 由实验1和实验2不能确定原营养液的所有成分
D. 颠倒实验1和实验2顺序,会影响原营养液成分的结论
8.2020年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氧乙酸(分子模型如下图)能有效杀灭病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分子式为CH3COOH
B. 过氧乙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三种原子构成
C.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
D.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 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 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 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②溶液
11.将质量均为2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B.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 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13.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大家仔细观察,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个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正确的基本操作应如图甲所示,这样可保证将液体滴入试管
B. 按图乙所示进行过滤操作,由于玻璃棒相对于漏斗的放置方式不合适,这易使液体外漏
C. 如图丙所示,浓硫酸使白纸、木筷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吸收了纸和木筷中的水
D. 图丁所示的三次读数,a为俯视,b读数方法正确,c的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是指通电后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
B. 只要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则该溶液必成酸性
C. 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人们常用石灰水中和胃酸过多
D. 硫酸铁中有少量硫酸可用铁粉加以除之
15.某同学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稀硫酸及足量氧化铜制单质铜,他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他若按实际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 )
A. ①多 B. ②多 C. 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16.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 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 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17.小伟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只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 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 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 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18.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 甲:Na2CO3 、稀HCl 乙:NaOH
B. 甲:Al 、稀H2SO4 乙:Ba(NO3)2溶液
C. 甲:MgO、稀盐酸 乙:AgNO3
D. 甲:Cu、稀H2SO4 乙:BaCl2溶液
19.已知SO2与CO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CaCl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
A. SO2+CaCl2+H2O==CaSO3↓十2HCl
B. SO2+2NaOH==Na2SO3+H2O
C. Na2SO3+CaCl2=CaSO3↓+2NaCl
D. H2SO3+2NaOH=Na2SO3+2H2O
20.下列生活及实验中的洗涤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醋酸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B. 用汽油清洗沾到手上的油漆
C. 用洁厕灵清洗厕所内的污垢 D. 用热碱溶液洗涤厨房油污
21.下列实验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 通过该过滤装置分离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恰好反应后的混合物
B. 通过向样品中加入盐酸,根据能否产生气泡来检验是否存在碳酸根离子
C. 通过滴入少量水,观察气球能否变大来验证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是否吸热
D.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即可提纯
22.不粘锅内表面通常使用特氟龙涂层,原料为聚四氟乙烯,其结构简式为 。对聚四氟乙烯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B. 有较好的耐高温性
C. 可耐酸腐蚀
D. 可溶于酒精、食用油等有机溶剂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外电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微粒
B. 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一定不相等
C. 蒸发溶剂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一定相等
24.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实验室可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B. 用图乙所示装置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C. 用图丙所示装置操作可干燥CO2气体
D. 用图丁所示装置可除去CO中的CO2
25.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渐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①④ B. ③⑤ C. ②⑤ D. ③④
26.下列选项是“称量一定量的粗盐并进行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规范的是( )
27.随着计算化学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晶体结构预测”模型进行演算发现,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反应:2Na+He=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Na和He均为金属单质
B. 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
C. Na2He由2个钠元素和1个氦元素组成
D. 氦元素既可以组成单质也可以组成化合物
28.图示为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
B. 生铁是由铁和碳等元素形成的合金,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
C. 铁制品废弃后易与周围环境中的水、空气等物质作用而锈蚀
D. 废旧金属铁循环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9.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克
C. 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3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合反应实现的是( )
A. Fe→Fe3O4
B. Fe→FeS
C. CuO→Cu(OH)2
D. CO2→CO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D 6.A 7.D 8.B 9.B 10.C
11.D 12.D 13.B 14.B 15.A 16.A 17.D 18.B 19.A 20.B
21.A 22.D 23.A 24.C 25.B 26.D 27.D 28.B 29.D 30.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四十):化学选择(10),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镍及其化合物存在下列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一):化学选择(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四):化学选择(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的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