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驿路梨花_优课创新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_优课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理清篇章结构。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4.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作者是彭荆风。(板书标题、作者。)
    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
    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按照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②表格
    ③课文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的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则是通过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作业布置】
    将小说中哈尼族姑娘梨花妹妹讲述的“梨花姑娘”的故事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求:根据原文增加具体的细节和情景,更为生动形象地表现梨花姑娘的美好品格;不少于6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阅读小说,自然要重视情节、人物、环境等三个要素,也要分析小说的主题和艺术手法。本节课的主要就是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叙述手法。
    二、问题探讨(一):主题思想分析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顶密林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具体生动地表现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开花的美好情景,歌颂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1.本文的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梨花”是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的梨花形象,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2.结尾的抒情具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3.本文所写的各个人物,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品质: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4.环境描写,(梨花)烘托或(偏远荒僻)反衬了“雷锋精神”的高尚。
    5.“雷锋精神”的深厚内涵:不只是乐于助人或舍己为人,更重要的是:①见义勇为(行正义,行大义);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③一种纯朴善良的民风。
    三、问题探讨(二):叙述手法分析
    小说中,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②课文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其叙述顺序是:“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③好处:本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
    补充: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能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补叙也叫追叙,是补充交代,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人物
    事件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方便过路人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共6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