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细讲精练【第八篇】解析几何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细讲精练【第八篇】解析几何,共148页。
第八篇 解析几何
第1讲 直线与方程
[最新考纲]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知 识 梳 理
知 识 梳 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②规定: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③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当直线l的倾斜角α≠时,其倾斜角α的正切值tan α叫做这条斜线的斜率,斜率通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_α;②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几何条件
方程
适用条件
斜截式
纵截距、斜率
y=kx+b
与x轴不垂直的直线
点斜式
过一点、斜率
y-y0=k(x-x0)
两点式
过两点
=
与两坐标轴均不垂直的直线
截距式
纵、横截距
+=1
不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均不垂直的直线
一般式
Ax+By+C=0
(A2+B2≠0)
所有直线
3.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线段P1P2的中点M的坐标为(x,y),则此公式为线段P1P2的中点坐标公式.
辨 析 感 悟
1.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理解
(1)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与斜率.(×)
(2)过点M(a,b),N(b,a)(a≠b)的直线的倾斜角是45°.(×)
(3)(教材习题改编)若三点A(2,3),B(a,1),C(0,2)共线,则a的值为-2.(√)
2.对直线的方程的认识
(4)经过点P(x0,y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0=k(x-x0)表示.(×)
(5)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1(x1,y1),P2(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1)(x2-x1)=(x-x1)(y2-y1)表示.(√)
(6)直线l过点P(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为x+y-3=0.(×)
[感悟·提升]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斜率k是一个实数,当倾斜角α≠90°时,k=tan α.直线都有斜倾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无斜率,如(1).
2.三个防范 一是根据斜率求倾斜角,要注意倾斜角的范围,如(2);
二是求直线方程时,若不能断定直线是否具有斜率时,应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加以讨论,如(4);
三是在用截距式时,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0,若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如(6).
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例1】 (1)直线xsin α+y+2=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π) B.∪
C. D.∪
(2)若直线l与直线y=1,x=7分别交于点P,Q,且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的斜率为 ( ).
A. B.- C.- D.
解析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 θ=-sin α,其中sin α∈[-1,1],又θ∈[0,π),所以0≤θ≤或≤θ0,bc0,bc>0
C.ab0 D.ab0.即bc0,A≠B).
【训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为.过F1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16,那么椭圆C的方程为______.
解析 设椭圆方程为+=1(a>b>0),由e=知=,故=.
由于△ABF2的周长为|AB|+|BF2|+|AF2|=(|AF1|+|AF2|)+(|BF1|+|BF2|)=4a=16,故a=4.∴b2=8.
∴椭圆C的方程为+=1.
答案 +=1
考点二 椭圆的几何性质
【例2】 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F1PF2=60°.
(1)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2)求证:△F1PF2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
(1)解 法一 设椭圆方程为+=1(a>b>0),
|PF1|=m,|PF2|=n,则m+n=2a.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4c2=m2+n2-2mncos 60°=(m+n)2-3mn
=4a2-3mn≥4a2-3·2=4a2-3a2=a2(当且仅当m=n时取等号).∴≥,即e≥.
又0<e<1,∴e的取值范围是.
法二 如图所示,设O是椭圆的中心,A是椭圆短轴上的一个顶点,由于∠F1PF2=60°,则只需满足60°≤∠F1AF2即可,
又△F1AF2是等腰三角形,且|AF1|=|AF2|,所以0°<∠F1F2A≤60°,
所以≤cos∠F1F2A<1,
又e=cos∠F1F2A,所以e的取值范围是.
(2)证明 由(1)知mn=b2,
∴S△PF1F2=mnsin 60°=b2,
即△PF1F2的面积只与短轴长有关.
规律方法 (1)椭圆上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椭圆的焦点三角形,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计算或证明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PF1|+|PF2|=2a,得到a,c的关系.
(2)椭圆的离心率是椭圆最重要的几何性质,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
①求出a,c,代入公式e=;
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b,c的齐次式,结合b2=a2-c2转化为a,c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a或a2转化为关于e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e(e的取值范围).
【训练2】 (1)(2013·四川卷)从椭圆+=1(a>b>0)上一点P向x轴作垂线,垂足恰为左焦点F1,A是椭圆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B是椭圆与y轴正半轴的交点,且AB∥OP(O是坐标原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2)(2012·安徽卷改编)如图,F1,F2分别是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
A是椭圆C的顶点,B是直线AF2与椭圆C的另一个交点,∠F1AF2=60°.且△AF1B的面积为40,
则a=________,b=________.
解析 (1)左焦点为F1(-c,0),PF1⊥x轴,
当x=-c时,+=1⇒y=b2=⇒yP=(负值不合题意,已舍去),点P,
由斜率公式得kAB=-,kOP=-.
∵AB∥OP,∴kAB=kOP⇒-=-⇒b=c.
∵a2=b2+c2=2c2,
∴=⇒e==.
(2)法一 a2=4c2,b2=3c2,直线AB的方程为y=-(x-c),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3x2+4y2=12c2,得B,
所以|AB|=·=c.
由S△AF1B=|AF1|·|AB|·sin∠F1AB=a·c·=a2=40,解得a=10,b=5.
法二 设|AB|=t(t>0).
因为|AF2|=a,所以|BF2|=t-a.
由椭圆定义|BF1|+|BF2|=2a可知,|BF1|=3a-t,
再由余弦定理(3a-t)2=a2+t2-2atcos 60°可得,t=a.
由S△AF1B=a·a·=a2=40知,
a=10,b=5.
答案 (1)C (2)10 5
考点三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3】 (2013·陕西卷)已知动点M(x,y)到直线l:x=4的距离是它到点N(1,0)的距离的2倍.
(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B两点.若A是PB的中点,求直线m的斜率.
审题路线 (1)根据题意列出等式⇒坐标化⇒整理可得动点M的轨迹方程.
(2)设直线m的方程,交点A,B的坐标
法一:把直线与点M的轨迹方程联立,消y⇒由Δ>0得k的范围⇒由方程得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再结合A是PB的中点即x2=2x1⇒解得k的值;
法二:由A是PB的中点得出A,B两点坐标间的关系⇒又点A,B在点M的轨迹上⇒联立方程组解得A或B点坐标⇒根据斜率公式求k.
解 (1)设M到直线l的距离为d,根据题意,d=2|MN|.
由此得|4-x|=2,
化简得+=1,
所以,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
+=1.
(2)法一 由题意,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3,A(x1,y1),B(x2,y2).
将y=kx+3代入+=1中,有(3+4k2)x2+24kx+24=0,
其中,Δ=(24k)2-4×24(3+4k2)=96(2k2-3)>0,
解得k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 ①
x1x2=. ②
又因A是PB的中点,故x2=2x1, ③
将③代入①,②,得x1=-,x=,
可得2=,且k2>,
解得k=-或k=,
所以,直线m的斜率为-或.
法二 由题意,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3,A(x1,y1),
B(x2,y2).
∵A是PB的中点,
∴x1=, ①
y1=. ②
又+=1, ③
+=1, ④
联立①,②,③,④解得或
即点B的坐标为(2,0)或(-2,0),
所以,直线m的斜率为-或.
规律方法 (1)解答直线与椭圆的题目时,时常把两个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x(或y)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借助根与系数的关系,并结合题设条件建立有关参变量的等量关系.
(2)涉及到直线方程的设法时,务必考虑全面,不要忽略直线斜率为0或不存在等特殊情形.
【训练3】 (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设F1,F2分别是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过F1倾斜角为45°的直线l与该椭圆相交于P,Q两点,且|PQ|=a.
(1)求该椭圆的离心率;
(2)设点M(0,-1)满足|MP|=|MQ|,求该椭圆的方程.
解 (1)直线PQ斜率为1,设直线l的方程为y=x+c,其中c=,
设P(x1,y1),Q(x2,y2),则P,Q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
化简得(a2+b2)x2+2a2cx+a2(c2-b2)=0,
则x1+x2=,x1x2=.
所以|PQ|=|x2-x1|==a,
化简,得a=,故a2=2b2,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e===.
(2)设PQ的中点为N(x0,y0),
由(1)知x0===-c,
y0=x0+c=.
由|MP|=|MQ|,得kMN=-1,
即=-1,得c=3,从而a=3,b=3.
故椭圆的方程为+=1.
1.椭圆的定义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正确理解掌握定义是关键,应注意定义中的常数大于|F1F2|,避免了动点轨迹是线段或不存在的情况.
2.求椭圆方程的方法,除了直接根据定义外,常用待定系数法.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时,设方程为+=1(m>0,n>0)可以避免讨论和繁琐的计算,也可以设为Ax2+By2=1(A>0,B>0),这种形式在解题中更简便.
3.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在解题时要防止遗漏,深刻理解椭圆中的几何量a,b,c,e之间的关系及每个量的本质含义,并能熟练地应用于解题.若已知焦点位置,则标准方程唯一;若无法确定焦点位置,则应考虑两种形式.
答题模板11——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
【典例】 (13分)(2013·天津卷)设椭圆+=1(a>b>0)的左焦点为F,离心率为,过点F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A,B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 与椭圆交于C,D两点.若·+·=8,求k的值.
[规范解答] (1)设F(-c,0),由=,知a=c.过点F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为x=-c,
代入椭圆方程+=1,解得y=±b, (2分)
于是b= ,解得b=, (3分)
又a2-c2=b2,从而可得a=,c=1, (4分)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5分)
(2)设点C(x1,y1),D(x2,y2),
由F(-1,0)得直线CD的方程为y=k(x+1), (6分)
由方程组消去y,
整理得(2+3k2)x2+6k2x+3k2-6=0. (8分)
因为直线过椭圆内的点,无论k为何值,直线和椭圆总相交.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则x1+x2=-,x1x2=, (9分)
因为A(-,0),B(,0),所以
·+·=(x1+,y1)·(-x2,-y2)+(x2+,y2)·(-x1,-y1)
=6-2x1x2-2y1y2=6-2x1x2-2k2(x1+1)(x2+1)
=6-(2+2k2)x1x2-2k2(x1+x2)-2k2
=6+. (12分)
由已知得6+=8,
解得k=±. (13分)
[反思感悟] 解决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
(1)注意观察应用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明确确定直线、椭圆的条件;
(2)强化有关直线与椭圆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
答题模板 直线与椭圆联立问题
第一步:设直线方程:有的题设条件已知点,而斜率未知;有的题设条件已知斜率,点不定,都可由点斜式设出直线方程.
第二步:联立方程:把所设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一个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步:求解判别式Δ:计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Δ>0.
第四步:写出根之间的关系,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写出.
第五步:根据题设条件求解问题中的结论.
【自主体验】
已知椭圆C1:+y2=1,椭圆C2以C1的长轴为短轴,且与C1有相同的离心率.
(1)求椭圆C2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点A,B分别在椭圆C1和C2上,=2,求直线AB的方程.
解 (1)由已知可设椭圆C2的方程为+=1(a>2).
其离心率为,故=,解得a=4.
故椭圆C2的方程为+=1.
(2)A,B两点的坐标分别记为(xA,yA),(xB,yB),
由=2及(1)知,O,A,B三点共线且点A,B不在y轴上,因此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
将y=kx代入+y2=1中,得(1+4k2)x2=4,
所以x=.
将y=kx代入+=1中,得(4+k2)x2=16,
所以x=.又由=2 ,得x=4x,即=,解得k=±1.故直线AB的方程为y=x或y=-x.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y2=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的周长是( ).
A.2 B.6 C.4 D.12
解析 由椭圆的定义知:|BA|+|BF|=|CA|+|CF|=2a(F是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周长为4a=4.
答案 C
2.(2014·广州模拟)椭圆+=1的离心率为,则k的值为( ).
A.-21 B.21 C.-或21 D.或21
解析 若a2=9,b2=4+k,则c=,
由=,即=,解得k=-;
若a2=4+k,b2=9,则c=,
由=,即=,解得k=21.
答案 C
3.(2014·韶关模拟)已知椭圆+=1,长轴在y轴上.若焦距为4,则m等于( ).
A.4 B.5 C.7 D.8
解析 将椭圆的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为+=1,
显然m-2>10-m,即m>6,且()2-()2=22,解得m=8.
答案 D
4.(2014·烟台质检)一个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P(2,)是椭圆上一点,且|PF1|,|F1F2|,|PF2|成等差数列,则椭圆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由点(2,)在椭圆上知+=1.
又|PF1|,|F1F2|,|PF2|成等差数列,
则|PF1|+|PF2|=2|F1F2|,
即2a=2·2c,=,
又c2=a2-b2,联立解得a2=8,b2=6.
答案 A
5.(2013·辽宁卷)已知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C与过原点的直线相交于A,B两点,连接AF,BF.若|AB|=10,|BF|=8,cos∠ABF=,则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如图,设|AF|=x,则cos∠ABF==.
解得x=6,∴∠AFB=90°,由椭圆及直线关于原点对称可知|AF1|=8,∠FAF1=∠FAB+∠FBA=90°,
△FAF1是直角三角形,所以|F1F|=10,故2a=8+6=14,2c=10,∴=.
答案 B
二、填空题
6.(2014·青岛模拟)设椭圆+=1(m>0,n>0)的右焦点与抛物线y2=8x的焦点相同,离心率为,则此椭圆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抛物线y2=8x的焦点为(2,0),∴m2-n2=4①,e==,∴m=4,代入①得,n2=12,∴椭圆方程为+=1.
答案 +=1
7.已知F1,F2是椭圆C:+=1(a>b>0)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C上的一点,且⊥.若△PF1F2的面积为9,则b=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PF1|+|PF2|=2a,⊥,
∴|PF1|2+|PF2|2=|F1F2|2=4c2,
∴(|PF1|+|PF2|)2-2|PF1|·|PF2|=4c2,
∴2|PF1|·|PF2|=4a2-4c2=4b2.
∴|PF1|·|PF2|=2b2,
∴S△PF1F2=|PF1|·|PF2|=×2b2=b2=9.
∴b=3.
答案 3
8.(2013·福建卷)椭圆Γ:+=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焦距为2c.若直线y=(x+c)与椭圆Γ的一个交点M满足∠MF1F2=2∠MF2F1,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
解析 因为直线y=(x+c)过椭圆左焦点,且斜率为,所以∠MF1F2=60°,∠MF2F1=30°,∠F1MF2=90°,
故|MF1|=c,|MF2|=c
由点M在椭圆上知,c+c=2a.
故离心率e===-1.
答案 -1
三、解答题
9.已知椭圆的两焦点为F1(-1,0),F2(1,0),P为椭圆上一点,且2|F1F2|=|PF1|+|PF2|.
(1)求此椭圆的方程;
(2)若点P在第二象限,∠F2F1P=120°,求△PF1F2的面积.
解 (1)依题意得|F1F2|=2,
又2|F1F2|=|PF1|+|PF2|,
∴|PF1|+|PF2|=4=2a.∴a=2,c=1,b2=3.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
(2)设P点坐标为(x,y),
∵∠F2F1P=120°,
∴PF1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1)·tan 120°,
即y=-(x+1).
解方程组
并注意到x<0,y>0,可得
∴S△PF1F2=|F1F2|·=.
10.(2014·绍兴模拟)
如图,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c,0),F2(c,0).已知点M在椭圆上,
且点M到两焦点距离之和为4.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与MO(O为坐标原点)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B(A,B不重合),求·的取值范围.
解 (1)∵2a=4,∴a=2,
又M在椭圆上,
∴+=1,解得b2=2,
∴所求椭圆方程+=1.
(2)由题意知kMO=,∴kAB=-.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x+m,
联立方程组
消去y,得13x2-4mx+2m2-4=0,
Δ=(-4m)2-4×13×(2m2-4)=8(12m2-13m2+26)>0,
∴m2<26,设A(x1,y1),B(x2,y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x1x2=,
则·=x1x2+y1y2=7x1x2-m(x1+x2)+m2=∈.
∴·的取值范围是.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4·潍坊模拟)已知椭圆:+=1(0<b<2),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BF2|+|AF2|的最大值为5,则b的值是( ).
A.1 B.
C. D.
解析 由题意知a=2,所以|BF2|+|AF2|+|AB|=4a=8,因为|BF2|+|AF2|的最大值为5,所以|AB|的最小值为3,当且仅当AB⊥x轴时,取得最小值,此时A,B,代入椭圆方程得+=1,又c2=a2-b2=4-b2,所以+=1,即1-+=1,所以=,解得b2=3,所以b=.
答案 D
2.设F1,F2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P为直线x=上一点,△F2PF1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E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令c=.如图,据题意,|F2P|=|F1F2|,∠F1PF2=30°,∴∠F1F2P=120°,
∴∠PF2x=60°,
∴|F2P|=2=3a-2c.
∵|F1F2|=2c,∴3a-2c=2c,
∴3a=4c,∴=,
即椭圆的离心率为.
答案 C
二、填空题
3.(2014·陕西五校联考)椭圆+=1(a为定值,且a>)的左焦点为F,直线x=m与椭圆相交于点A,B.若△FAB的周长的最大值是12,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
解析 设椭圆的右焦点为F′,如图,由椭圆定义知,|AF|+|AF′|=|BF|+|BF′|=2a.
又△FAB的周长为|AF|+|BF|+|AB|≤|AF|+|BF|+|AF′|+|BF′|=4a,
当且仅当AB过右焦点F′时等号成立.
此时4a=12,则a=3.
故椭圆方程为+=1,所以c=2,
所以e==.
答案
三、解答题
4.(2014·河南省三市调研)已知圆G:x2+y2-2x-y=0经过椭圆+=1(a>b>0)的右焦点F及上顶点B.过椭圆外一点M(m,0)(m>a)作倾斜角为π的直线l交椭圆于C,D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右焦点F在以线段CD为直径的圆E的内部,求m的取值范围.
解 (1)∵圆G:x2+y2-2x-y=0经过点F,B,
∴F(2,0),B(0,),∴c=2,b=,
∴a2=b2+c2=6,椭圆的方程为+=1.
(2)由题意知直线l的方程为y=-(x-m),m>,
由
消去y,得2x2-2mx+(m2-6)=0.
由Δ=4m2-8(m2-6)>0,解得-2<m<2.
∵m>,∴<m<2.设C(x1,y1),D(x2,y2),
则x1+x2=m,x1x2=,
∴y1y2=·=x1x2-(x1+x2)+.
∵=(x1-2,y1).=(x2-2,y2),
∴·=(x1-2)(x2-2)+y1y2=x1x2-(x1+x2)++4=.
∵点F在圆E内部,∴·<0,
即<0,解得0<m<3.
又<m<2,∴<m<3.
故m的取值范围是(,3).
第6讲 双曲线
[最新考纲]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
2.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及双曲线的简单应用.
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知 识 梳 理
1.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动点P与两个定点F1,F2(|F1F2|=2c>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2c),则点P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1(a>0,b>0)
-=1(a>0,b>0)
性 质
范 围
x≥a或x≤-a,y∈R
x∈R,y≤-a或y≥a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1(-a,0),A2(a,0)
A1(0,-a),A2(0,a)
渐近线
y=±x
y=±x
离心率
e=,e∈(1,+∞),其中c=
实虚轴
线段A1A2叫做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A1A2|=2a;线段B1B2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B1B2|=2b;a叫做双曲线的半实轴长,b叫做双曲线的半虚轴长
a,b,c的关系
c2=a2+b2(c>a>0,c>b>0)
辨 析 感 悟
1.对双曲线定义的认识
(1)平面内到点F1(0,4),F2(0,-4)距离之差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2)平面内到点F1(0,4),F2(0,-4)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2.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理解
(3)方程-=1(mn<0)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改编)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y=±x.(×)
(5)(2013·陕西卷改编)双曲线-=1的离心率为,则m等于9. (√)
(6)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一点,则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感悟·提升]
1.一点提醒 双曲线定义中的“差”必须是“绝对值的差”,常数必须小于|F1F2|且大于零,如(1)中应为双曲线的一支;如(2)中应为两条射线.
2.二个防范 一是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而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应注意其区别与联系,如(4);
二是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一点时,不一定相切,例如: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点,但不是相切;反之,当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时, 直线与双曲线仅有一个交点,如(6).
考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
【例1】 (1)若双曲线-=1上的一点P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为8,则点P到它的左焦点的距离是 ( ).
A.4 B.12 C.4或12 D.6
(2)已知F为双曲线C:-=1的左焦点,P,Q为C上的点.若PQ的长等于虚轴长的2倍,点A(5,0)在线段PQ上,
则△ PQF的周长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知c==4,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1(-4,0),右焦点为F2(4,0),且|PF2|=8.当P点在双曲线右支上时,|PF1|-|PF2|=4,解得|PF1|=12;当P点在双曲线左支上时,|PF2|-|PF1|=4,解得|PF1|=4,所以|PF1|=4或12,即P到它的左焦点的距离为4或12.
(2)由-=1得a=3,b=4,c=5.
∴|PQ|=4b=16>2a.
又∵A(5,0)在线段PQ上,∴P,Q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且PQ所在直线过双曲线的右焦点,
由双曲线定义知∴|PF|+|QF|=28.
∴△PQF的周长是|PF|+|QF|+|PQ|=28+16=44.
答案 (1)C (2)44
规律方法 (1)双曲线定义的集合语言:P={M|||MF1|-|MF2||=2a,0<2a<|F1F2|}是解决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计算问题的关键,切记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2)利用定义解决双曲线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有关问题时,弄清点在双曲线的哪支上.
【训练1】 (1)(2014·大连模拟)设P是双曲线-=1上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左、右两个焦点,若|PF1|=9,则|PF2|=
( ).
A.1 B.17 C.1或17 D.以上答案均不对
(2)已知F是双曲线-=1的左焦点,A(1,4),P是双曲线右 支上的动点,则|PF|+|PA|的最小值为 ( ).
A.5 B.5+4 C.7 D.9
解析 (1)由双曲线定义||PF1|-|PF2||=8,又|PF1|=9,∴|PF2|=1或17,但应注意双曲线的右顶点到右焦点距离最小为c-a=6-4=2>1,∴|PF2|=17.
(2)如图所示,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E,则E(4,0).由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得|PF|-|PE|=4,
则|PF|+|PA|=4+|PE|+|PA|.由图可得,当A,P、E三点共线时,(|PE|+|PA|)min=|AE|=5,
从而|PF|+|PA|的最小值为9.
答案 (1)B (2)D
考点二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2】 (1)已知双曲线-=1(a>0,b>0)和椭圆+=1有相同的焦点,且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椭圆离心率的两倍,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
(2)与双曲线x2-2y2=2有公共渐近线,且过点M(2,-2)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1)椭圆+=1的焦点坐标为F1(-,0),F2(,0),离心率为e=.由于双曲线-=1与椭圆+=1有相同的焦点,因此a2+b2=7.
又双曲线的离心率e==,所以=,所以a=2,b2=c2-a2=3,故双曲线的方程为-=1.
(2)设与双曲线-y2=1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y2=k,将点(2,-2)代入得k=-(-2)2=-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 (1)-=1 (2)-=1
规律方法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具体过程是先定形,再定量,即先确定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形式,然后再根据a,b,c,e及渐近线之间的关系,求出a,b的值.如果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利用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λ(λ≠0),再由条件求出λ的值即可.
【训练2】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
(2)焦距为26,且经过点M(0,12).
(3)经过两点P(-3,2)和Q(-6,-7).
解 (1)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或-=1(a>0,b>0).
由题意知,2b=12,e==.∴b=6,c=10,a=8.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或-=1.
(2)∵双曲线经过点M(0,12),∴M(0,12)为双曲线的一个顶点,故焦点在y轴上,且a=12.
又2c=26,∴c=13.∴b2=c2-a2=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3)设双曲线方程为mx2-ny2=1(mn>0).
∴解得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考点三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例3】 (1)(2013·湖南卷)设F1,F2是双曲线C:-=1(a>0,b>0)的两个焦点.若在C上存在一点P,使PF1⊥PF2,且∠PF1F2=30°,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
(2)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若在双曲线右支上存在点P,满足|PF2|=|F1F2|,且F2到直线PF1的距离等于双曲线的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3x±4y=0 B.3x±5y=0
C.4x±3y=0 D.5x+4y=0
解析 (1)因为PF1⊥PF2,∠PF1F2=30°,
所以|PF2|=|F1F2|=c,|PF1|=|F1F2|=c.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1|-|PF2|=2a,
即c-c=2a,所以离心率e==+1.
(2)设PF1的中点为M,由|PF2|=|F1F2|,故F2M⊥PF1,即|F2M|=2a,在直角三角形F1F2M中,|F1M|==2b,故|PF1|=4b,根据双曲线的定义4b-2c=2a,即2b-a=c,即(2b-a)2=a2+b2,即3b2-4ab=0,即3b=4a,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y=±x,即y=±x,即4x±3y=0.
答案 (1)+1 (2)C
规律方法 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中,涉及较多的为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
(1)求双曲线离心率或离心率范围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建立e的关系式求e或e的范围;另一种是建立a,b,c的齐次关系式,将b用a,e表示,令两边同除以a或a2化为e的关系式,进而求解.
(2)求曲线-=1(a>0,b>0)的渐近线的方法是令-=0,即得两渐近线方程±=0.
【训练3】 (1)设点P在双曲线-=1(a,b>0)的右支上,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PF1|=4|PF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2x±3y=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
解析 (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2a,
又|PF1|=4|PF2|,所以4|PF2|-|PF2|=2a,
所以|PF2|=a,|PF1|=a,
所以整理得a≥c,所以≤,即e≤,
又e>1,所以1<e≤.
(2)当焦点在x轴上时,=,即=,
所以e2=,解得e=;
当焦点在y轴上时,=,即=,
所以e2=,解得e=,
即双曲线的离心率为或.
答案 (1) (2)或
1.双曲线的很多问题与椭圆有相似之处,在学习中要注意应用类比的方法,但一定要把握好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双曲线是具有渐近线的曲线,画双曲线草图时,一般先画出渐近线,要熟练掌握以下两个部分:
(1)已知双曲线方程,求它的渐近线;
(2)求已知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
如果已知渐近线方程为ax±by=0时,可设双曲线方程为a2x2-b2y2=λ(λ≠0),再利用其他条件确定λ的值,求法的实质是待定系数法.
3.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实质是围绕双曲线中的“六点”(两个焦点、两个顶点、虚轴的两个端点),“四线”(两条对称轴、两近线),
“两形”(中心、焦点以及虚轴端点构成的三角形、双曲线上的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你审题8——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典例】 如图,F1,F2分别是双曲线C:-=1(a,b>0)的左,右焦点,B是虚轴的端点,直线F1B❶与
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P,Q两点,❷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❸与x轴交于点M.若|MF2|=|F1F2|,❹
则C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审题] 一审:求出直线F1B的方程.
二审:求出点P、Q的坐标及PQ中点坐标.
三审:求出PQ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令y=0得M点的坐标.
四审:由|MF2|=|F1F2|建立关系式,求出离心率.
解析 依题意,知直线F1B的方程为y=x+b,联立方程得点Q,
联立方程得点P,
所以PQ的中点坐标为.
所以PQ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令y=0,得x=c,所以c=3c.
所以a2=2b2=2c2-2a2,即3a2=2c2.所以e=.故选B.
答案 B
[反思感悟] 求解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关键就是找出双曲线中a,c的关系.对于本例的求解,给出的条件较多,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较为全面,如双曲线的焦点、虚轴、渐近线及垂直平分线等,但都为直接、连贯的条件,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就可以求解本题.
【自主体验】
(2013·山东卷)抛物线C1:y=x2(p>0)的焦点与双曲线C2:-y2=1的右焦点的连线交C1于第一象限的点M.若C1在点M处的切线平行于C2的一条渐近线,则p= ( ).
A. B. C. D.
解析 抛物线C1:y=x2的标准方程为x2=2py,其焦点为F;双曲线C2:-y2=1的右焦点F′为(2,0),其渐近线方程为y=±x.由y′=x,所以x=,得x=p,所以点M的坐标为.由点F,F′,M三点共线可求p=.
答案 D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4·郑州二模)设F1,F2是双曲线x2-=1的两个焦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3|PF1|=4|PF2|,则△PF1F2的面积等于( ).
A.4 B.8 C.24 D.48
解析 由可解得
又由|F1F2|=10可得△PF1F2是直角三角形,
则S△PF1F2=|PF1|×|PF2|=24.
答案 C
2.(2013·湖北卷)已知0<θ<,则双曲线C1:-=1与C2:-=1的( ).
A.实轴长相等 B.虚轴长相等
C.离心率相等 D.焦距相等
解析 ∵0<θ<,∴sin θ<cos θ.由双曲线C1:-=1知实轴长为2sin θ,虚轴长为2cos θ,焦距为2,离心率为.由双曲线C2:-=1知实轴长为2cos θ,虚轴长为2sin θ,焦距为2,离心率为.
答案 D
3.(2014·日照二模)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一个焦点与圆x2+y2-10x=0的圆心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 由题意知圆心坐标为(5,0),即c=5,又e==,∴a2=5,b2=20,∴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 A
4.双曲线x2-=1的离心率大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m> B.m≥1 C.m>1 D.m>2
解析 在双曲线x2-=1中,a=1,b=,则c=,离心率e==>,解得m>1.
答案 C
5.(2014·成都模拟)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1(a>0,b>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c(其中c为双曲线的半焦距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不妨取双曲线的右焦点(c,0),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x,即bx-ay=0.则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c,即b=c,从而b2=c2=c2-a2,所以c2=a2,即e2=,所以离心率e=.
答案 A
二、填空题
6.(2014·青岛一模)已知双曲线x2-ky2=1的一个焦点是(,0),则其离心率为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a=1,c=.∴e==.
答案
7.(2014·广州一模)已知双曲线-=1的右焦点为(,0),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c=,所以9+a=c2=13,所以a=4.即双曲线方程为-=1,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为2x±3y=0.
答案 2x±3y=0
8.(2014·武汉诊断)已知双曲线-=1的一个焦点是(0,2),椭圆-=1的焦距等于4,则n=________.
解析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0,2),所以焦点在y轴,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即a2=-3m,b2=-m,所以c2=-3m-m=-4m=4,解得m=-1,所以椭圆方程为+x2=1,且n>0,椭圆的焦距为4,所以c2=n-1=4或1-n=4,解得n=5或-3(舍去).
答案 5
三、解答题
9.已知椭圆D:+=1与圆M:x2+(y-5)2=9,双曲线G与椭圆D有相同焦点,它的两条渐近线恰好与圆M相切,求双曲线G的方程.
解 椭圆D的两个焦点为F1(-5,0),F2(5,0),
因而双曲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且c=5.
设双曲线G的方程为-=1(a>0,b>0),
∴渐近线方程为bx±ay=0且a2+b2=25,
又圆心M(0,5)到两条渐近线的距离为r=3.
∴=3,得a=3,b=4,
∴双曲线G的方程为-=1.
10.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一椭圆与一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F1,F2,且|F1F2|=2,椭圆的长半轴与双曲线半实轴之差为4,离心率之比为3∶7.
(1)求这两曲线方程;
(2)若P为这两曲线的一个交点,求cos∠F1PF2的值.
解 (1)由已知:c=,设椭圆长、短半轴长分别为a,b,双曲线半实、虚轴长分别为m,n,
则解得a=7,m=3.∴b=6,n=2.
∴椭圆方程为+=1,双曲线方程为-=1.
(2)不妨设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P是第一象限的一个交点,则|PF1|+|PF2|=14,|PF1|-|PF2|=6,
所以|PF1|=10,|PF2|=4.又|F1F2|=2,
∴cos∠F1PF2=
==.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4·焦作二模)直线y=x与双曲线C:-=1(a>0,b>0)左右两支分别交于M、N两点,F是双曲线C的右焦点,O是坐标原点,若|FO|=|MO|,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B.+1 C.+1 D.2
解析 由题意知|MO|=|NO|=|FO|,∴△MFN为直角三角形,且∠MFN=90°,取左焦点为F0,连接NF0,MF0,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四边形NFMF0为平行四边形.
又∵∠MFN=90°,∴四边形NFMF0为矩形,
∴|MN|=|F0F|=2c,又∵直线MN的倾斜角为60°,即∠NOF=60°,
∴∠NMF=30°,∴|NF|=|MF0|=c,|MF|=c,
由双曲线定义知|MF|-|MF0|=c-c=2a,
∴e==+1.
答案 B
2.(2014·临沂联考)已知点F是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点E是该双曲线的右顶点,过点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若△ABE是锐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2) C.(,2) D.(2,3)
解析 由题意知,△ABE为等腰三角形.若△ABE是锐角三角形,则只需要∠AEB为锐角.根据对称性,只要∠AEF0,b>0)的离心率为2.若抛物线C2:x2=2py(p>0)的焦点到双曲线C1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抛物线C2的方程为( ).
A.x2=y B.x2=y
C.x2=8y D.x2=16y
解析 ∵-=1的离心率为2,
∴=2,即==4,∴=.
x2=2py的焦点坐标为,-=1的渐近线方程为y=±x,即y=±x.由题意,得=2,
∴p=8.故C2:x2=16y,选D.
答案 D
2.(2014·洛阳统考)已知P是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则点P到直线l:2x-y+3=0和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 B. C.2 D.-1
解析 由题意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1,0).设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点P到y轴的距离为|PF|-1,所以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和为d+|PF|-1.易知d+|PF|的最小值为点F到直线l的距离,故d+|PF|的最小值为=,所以d+|PF|-1的最小值为-1.
答案 D
二、填空题
3.(2014·郑州二模)已知椭圆C:+=1的右焦点为F,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上一点,PA⊥l,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倾斜角为120°,那么|PF|=________.
解析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F(1,0),准线方程为x=-1.因为直线AF的倾斜角为120°,所以tan 120°=,所以yA=2.因为PA⊥l,所以yP=yA=2,代入y2=4x,得xA=3,所以|PF|=|PA|=3-(-1)=4.
答案 4
三、解答题
4.(2013·辽宁卷)如图,抛物线C1:x2=4y,C2:x2=-2py(p>0).点M(x0,y0)在抛物线C2上,
过M作C1的切线,切点为A,B(M为原点O时,A,B重合于O).当x0=1-时,切线MA的斜率为-.
(1)求p的值;
(2)当M在C2上运动时,求线段AB中点N的轨迹方程(A,B重合于O时,中点为O).
解 (1)因为抛物线C1:x2=4y上任意一点(x,y)的切线斜率为y′=,且切线MA的斜率为-,所以A点坐标为,
故切线MA的方程为y=-(x+1)+.
因为点M(1-,y0)在切线MA及抛物线C2上,
于是y0=-(2-)+=-,①
y0=-=-.②
由①②得p=2.
(2)设N(x,y),A,B,x1≠x2,
由N为线段AB中点知x=.③
y=.④
切线MA,MB的方程为
y=(x-x1)+,⑤
y=(x-x2)+.⑥
由⑤⑥得MA,MB的交点M(x0,y0)的坐标为
x0=,y0=.
因为点M(x0,y0)在C2上,即x=-4y0,
所以x1x2=-.⑦
由③④⑦得x2=y,x≠0.
当x1=x2时,A,B重合于原点O,AB中点N为O,坐标满足x2=y.
因此AB中点N的轨迹方程为x2=y.
第8讲 曲线与方程
[最新考纲]
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利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简单性质.
3.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知 识 梳 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并化简.
(4)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3.曲线的交点
设曲线C1的方程为F1(x,y)=0,曲线C2的方程为F2(x,y)=0,则C1,C2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实数解.
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无交点.
辨 析 感 悟
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
(2)条件甲:“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条件乙:“曲线C是方程f(x,y)=0的图形”,则条件甲是条件乙的充要条件. (×)
(3)(教材习题改编)方程y=与x=y2表示同一曲线. (×)
(4)方程x2+xy=x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
2.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5)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2=y2. (×)
(6)两条动直线y=x+b,y=2x-b(b∈R)交点的轨迹方程是3x-2y=0. (√)
(7)已知点F,直线l:x=-,点B是l上的动点.若过点B垂直于y轴的直线与线段BF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则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 (√)
(8)(2014·济南质检)过椭圆+=1(a>b>0)上任意一点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则线段MN中点的轨迹方程是+=1. (√)
[感悟·提升]
1.曲线与曲线的方程是两个不同概念,曲线的方程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该方程的解;二是以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如(2)错误理解了曲线方程的含义.
2.求轨迹方程,要注意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关系,检验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方程的化简是否是同解变形;二是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
学生用书第154页
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1】 如图所示,A(m,m)和B(n,-n)两点分别在射线OS,OT上移动,且·=-,O为坐标原点,动点P满足=+.
(1)求mn的值;
(2)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 (1)由·=(m,m)·(n,-n)=-2mn.
得-2mn=-,∴mn=.
(2)设P(x,y)(x>0),由=+,
得(x,y)=(m,m)+(n,-n)=(m+n,m-n).
∴整理得x2-=4mn,
又mn=,∴P点的轨迹方程为x2-=1(x>0).
它表示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轴上,实轴长为2,焦距为4的双曲线x2-=1的右支.
规律方法 (1)一是解本题第(2)时,根据
利用第(1)问的结论消去m,n得到轨迹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二是求点的轨迹时,要明确题设的隐含条件,如本例中动点P的轨迹只是双曲线的右支.
(2)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就是一些与定点、定直线有关的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而该等量关系又易于表达成含x,y的等式,可利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训练1】 (2013·陕西卷选编)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弦MN的长为8.试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解 如图,设动圆圆心为O1(x,y),由题意,|O1A|=|O1M|,
当O1不在y轴上时,过O1作O1H⊥MN交MN于H,则H是MN的中点.
∴|O1M|=,
又|O1A|=,
∴=,
化简得y2=8x(x≠0).
当O1在y轴上时,O1与O重合,点O1的坐标(0,0)
也满足方程y2=8x,
∴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为y2=8x.
考点二 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
【例2】 一动圆与圆x2+y2+6x+5=0外切,同时与圆x2+y2-6x-91=0内切,
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解 如图所示,设动圆圆心为M(x,y),半径为R,设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将圆的方程分别配方得(x+3)2+y2=4,(x-3)2+y2=100,
当动圆与圆O1相外切时,
有|O1M|=R+2.①
当动圆与圆O2相内切时,有|O2M|=10-R.②
将①②两式相加,得|O1M|+|O2M|=12>|O1O2|,
∴动圆圆心M(x,y)到点O1(-3,0)和O2(3,0)的距离和是常数12,
所以点M的轨迹是焦点为O1(-3,0),O2(3,0),
长轴长等于12的椭圆.
∴2c=6,2a=12,∴c=3,a=6,∴b2=36-9=27,
∴圆心轨迹方程为+=1,轨迹为椭圆.
规律方法 求轨迹方程时,若动点与定点、定线间的等量关系满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以直接根据定义先定轨迹类型,再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其关键是准确应用解析几何中有关曲线的定义.
【训练2】 如图所示,已知C为圆(x+)2+y2=4的圆心,点A(,0),P是圆上的动点,
点Q在直线CP上,且·=0,=2.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
解 圆(x+)2+y2=4的圆心为C(-,0),半径r=2,
∵·=0,=2,
∴MQ⊥AP,点M是线段AP的中点,即MQ是AP的中垂线,连接AQ,则|AQ|=|QP|,
∴||QC|-|QA||=||QC|-|QP||=|CP|=r=2,
又|AC|=2>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点Q的轨迹是以C(-,0),A(,0)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由c=,a=1,得b2=1,因此点Q的轨迹方程为x2-y2=1.
学生用书第155页
考点三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例3】 (2012·辽宁卷)如图,动圆C1:x2+y2=t2,1b>0)的左焦点为F1(-1,0),且点P(0,1)在C1上.
(1)求椭圆C1的方程;
(2)设直线l同时与椭圆C1和抛物线C2:y2=4x相切,求直线l的方程.
解 (1)因为椭圆C1的左焦点为F1(-1,0),所以c=1.
把点P(0,1)代入椭圆+=1,得=1,即b=1,
所以a2=b2+c2=2.
所以椭圆C1的方程为+y2=1.
(2)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显然存在,且不等于0,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
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
(1+2k2)x2+4kmx+2m2-2=0.
因为直线l与椭圆C1相切,
所以Δ1=16k2m2-4(1+2k2)(2m2-2)=0,
整理得2k2-m2+1=0.①
联立
消去y并整理得k2x2+(2km-4)x+m2=0.
因为直线l与抛物线C2相切,
所以Δ2=(2km-4)2-4k2m2=0.
整理得km=1.②
综合①②,解得或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或y=-x-.
规律方法 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方程联立成方程组,然后判断方程组是否有解,有几个解,这是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注意:在没有给出直线方程时,要对是否有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的情况进行讨论,避免漏解.
【训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经过点(0,)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y2=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和Q.
(1)求k的取值范围;
(2)设椭圆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的交点分别为A,B,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向量+与垂直?如果存在,求k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由已知条件,直线l的方程为y=kx+,
代入椭圆方程得+(kx+)2=1,
整理得x2+2kx+1=0.①
直线l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和Q等价于①中
Δ=8k2-4=4k2-2>0,
解得k<-或k>.
即k的取值范围是∪.
(2)设P(x1,y1),Q(x2,y2),
则+=(x1+x2,y1+y2)
由方程①得,x1+x2=-,
y1+y2=k(x1+x2)+2=+2.
∵(+)⊥,∴(x1+x2)·(-)+y1+y2=0,
即:-·(-)-+2=0.
解得k=-,由(1)知k2>,与此相矛盾,
所以不存在常数k使+与垂直.
学生用书第158页
考点二 圆锥曲线中的弦长问题
【例2】 已知椭圆C:+=1(a>b>0)的一个顶点为A(2,0),离心率为.直线y=k(x-1)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
(1)求椭圆C的方程;
(2)当△AMN的面积为时,求k的值.
解 (1)由题意得解得b=.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由得(1+2k2)x2-4k2x+2k2-4=0.
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则y1=k(x1-1),y2=k(x2-1),
x1+x2=,x1x2=.
所以|MN|=
=
=.
又因为点A(2,0)到直线y=k(x-1)的距离d=,
所以△AMN的面积为S=|MN|·d=.
由=,解得k=±1.
规律方法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较少单独考查弦长的求解,一般是已知弦长的信息求参数或直线的方程.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设出交点的坐标,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弦长,将已知弦长的信息代入求解.
【训练2】 (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椭圆M:+=1(a>b>0)右焦点的直线x+y-=0交M于A,B两点,P为AB的中点,且OP的斜率为.
(1)求M的方程;
(2)C,D为M上的两点,若四边形ACBD的对角线CD⊥AB,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解 (1)设A(x1,y1),B(x2,y2),P0(x0,y0),
则+=1,+=1,=-1,
由此可得=-=1.
因为P为AB的中点,且OP的斜率为,
所以x1+x2=2x0,y1+y2=2y0,=.
所以y0=x0,即y1+y2=(x1+x2).
所以a2=2b2,
又由题意知,M的右焦点为(,0),故a2-b2=3.
所以a2=6,b2=3.
所以M的方程为+=1.
(2)将x+y-=0代入+=1,
解得或所以可得|AB|=;
由题意可设直线CD方程为y=x+m,
所以设C(x3,y3),D(x4,y4),
将y=x+m代入+=1得3x2+4mx+2m2-6=0,则|CD|==,
又因为Δ=16m2-12(2m2-6)>0,即-30)的离心率e=,a+b=3.
(1)求椭圆C的方程;
(2)如图,A、B、D是椭圆C的顶点,P是椭圆C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直线DP交x轴于点N,直线AD交BP于点M,设BP的斜率为k,MN的斜率为m.证明:2m-k为定值.
审题路线 (2)写出直线BP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解得P点坐标⇒写出直线AD的方程⇒由直线BP与直线AD的方程联立解得M点坐标⇒由D,P,N三点共线解得N点坐标⇒求直线MN的斜率m⇒作差:2m-k为定值.
(1)解 因为e==,
所以a=c,b=c.
代入a+b=3得,c=,a=2,b=1.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证明 因为B(2,0),P不为椭圆顶点,则直线BP的方程为y=k(x-2)(k≠0,k≠±),①
①代入+y2=1,解得P.
直线AD的方程为y=x+1.②
①与②联立解得M.
由D(0,1),P,N(x,0)三点共线知
=,解得N.
所以MN的斜率为m=
==,
则2m-k=-k=(定值).
规律方法 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
(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训练3】 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该椭圆经过点P且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y=kx+m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A,B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1)解 设椭圆方程为+=1(a>b>0),
由e==,得a=2c,
∵a2=b2+c2,∴b2=3c2,
则椭圆方程变为+=1.
又椭圆过点P,将其代入求得c2=1,
故a2=4,b2=3,
即得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证明 设A(x1,y1),B(x2,y2),
联立
得(3+4k2)x2+8mkx+4(m2-3)=0,
①
又y1y2=(kx1+m)(kx2+m)
=k2x1x2+mk(x1+x2)+m2=.
∵椭圆的右顶点为A2(2,0),AA2⊥BA2,
∴(x1-2)(x2-2)+y1y2=0,
∴y1y2+x1x2-2(x1+x2)+4=0,
∴+++4=0,
∴7m2+16mk+4k2=0,
解得m1=-2k,m2=-,
由①,得3+4k2-m2>0,
当m1=-2k时,l的方程为y=k(x-2),
直线过定点(2,0),与已知矛盾.
当m2=-时,l的方程为y=k,
直线过定点,
∴直线l过定点,定点坐标为.
学生用书第159页
考点四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
【例4】 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O(0,0),焦点为F(0,1).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过点F作直线交抛物线C于A,B两点.若直线AO,BO分别交直线l:y=x-2于M,N两点,求|MN|的最小值.
审题路线 (2)设直线AB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得|x1-x2|⇒由直线AM的方程与直线l联立解得点M的横坐标⇒由直线ON的方程与直线l联立解得点N的横坐标⇒|MN|=|xM-xN|⇒换元、分类求|MN|的最小值.
解 (1)由题意可设抛物线C的方程为x2=2py(p>0),则=1,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
(2)设A(x1,y1),B(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1.
由消去y,整理得x2-4kx-4=0,
所以x1+x2=4k,x1x2=-4.从而|x1-x2|=4.
又y=x,且y=x-2,
解得点M的横坐标xM===.
同理点N的横坐标xN=.
所以|MN|=|xM-xN|=
=8=,
令4k-3=t,t≠0,则k=.
当t>0时,|MN|=2>2.
当tb>0)的一个顶点,C1的长轴是圆C2:x2+y2=4的直径.l1,l2是过点P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l1交圆C2于A,B两点,l2交椭圆C1于另一点D.
(1)求椭圆C1的方程;
(2)求△ABD面积取最
大值时直线l1的方程.
解 (1)由题意得
所以椭圆C1的方程为+y2=1.
(2)设A(x1,y1),B(x2,y2),D(x0,y0).
由题意知直线l1的斜率存在,不妨设其为k,
则直线l1的方程为y=kx-1.
又圆C2:x2+y2=4,
故点O到直线l1的距离d=,
所以|AB|=2=2.
又l2⊥l1,故直线l2的方程为x+ky+k=0.
由
消去y,整理得(4+k2)x2+8kx=0,故x0=-.
所以|PD|=.
设△ABD的面积为S,则S=|AB|·|PD|
=,
所以S=
≤=,
当且仅当k=±时取等号.
所以所求直线l1的方程为y=±x-1.
1.涉及弦长的问题时,应熟练地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计算弦长;涉及垂直关系往往也是利用根与
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简化运算;涉及过焦点的弦的问题,可考虑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解.
2.关于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中点问题,是解析几何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1)求中点弦所在直线方程问题;(2)求弦中点的轨迹方程问题;(3)弦长为定值时,弦中点的坐标问题.其解法有代点相减法、设而不求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及中心对称变换法等.
3.圆锥曲线综合问题要四重视:
(1)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作用;(2)重视平面几何知识在解题中的作用;(3)重视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题中的作用;(4)重视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方程的代数特征在解题中的作用.
答题模板12——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
【典例】 (14分)(2012·广东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e= ,且椭圆C上的点到Q(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
(1)求椭圆C的方程;
(2)在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M(m,n),使得直线l:mx+ny=1与圆O:x2+y2=1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OAB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及相对应的△OAB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规范解答] (1)因为e= ==,
所以a2=3b2,即椭圆C的方程可写为+=1. (2分)
设P(x,y)为椭圆C上任意给定的一点,
则d==
=(-b≤y≤b). (3分)
当-b≤-1,即b≥1,dmax==3得b=1;
当-b>-1,即b0)与直线y=x无交点,则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1,) D.(1,]
解析 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x,要使直线y=x与双曲线无交点,则直线y=x应在两渐近线之间,所以有≤,即b≤a,所以b2≤3a2,c2-a2≤3a2,即c2≤4a2,e2≤4,所以1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e,过F2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A,B两点,若△F1AB是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2=( ).
A.1+2 B.4-2
C.5-2 D.3+2
解析
如图,设|AF1|=m,则|BF1|=m,|AF2|=m-2a,|BF2|=m-2a,
∴|AB|=|AF2|+|BF2|=m-2a+m-2a=m,得m=2a,又由|AF1|2+|AF2|2=|F1F2|2,
可得m2+(m-2a)2=4c2,即得(20-8)a2=4c2,∴e2==5-2,故应选C.
答案 C
二、填空题
6.(2014·东北三省联考)已知椭圆C:+=1(a>b>0),F(,0)为其右焦点,过F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弦长为2,则椭圆C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
解得∴椭圆C的方程为+=1.
答案 +=1
7.已知双曲线方程是x2-=1,过定点P(2,1)作直线交双曲线于P1,P2两点,并使P(2,1)为P1P2的中点,则此直线方程是________.
解析 设点P1(x1,y1),P2(x2,y2),则由x-=1,x-=1,得k====4,从而所求方程为4x-y-7=0.将此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得14x2-56x+51=0,Δ>0,故此直线满足条件.
答案 4x-y-7=0
8.(2014·青岛调研)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l与抛物线分别交于A,B两点,则的值是________.
解析 设A(x1,y1),B(x2,y2),且x1>x2,易知直线AB的方程为y=x-p,代入抛物线方程y2=2px,可得3x2-5px+p2=0,所以x1+x2=p,x1x2=,可得x1=p,x2=,可得===3.
答案 3
三、解答题
9.椭圆+=1(a>b>0)与直线x+y-1=0相交于P,Q两点,且OP⊥OQ(O为原点).
(1)求证:+等于定值;
(2)若椭圆的离心率e∈,求椭圆长轴长的取值范围.
(1)证明 由消去y,
得(a2+b2)x2-2a2x+a2(1-b2)=0,①
∵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Δ>0,
即4a4-4(a2+b2)a2(1-b2)>0⇒a2b2(a2+b2-1)>0,
∵a>b>0,∴a2+b2>1.
设P(x1,y1),Q(x2,y2),则x1 、x2是方程①的两实根.
∴x1+x2=,x1x2=.②
由OP⊥OQ得x1x2+y1y2=0,
又y1=1-x1,y2=1-x2,
得2x1x2-(x1+x2)+1=0.③
式②代入式③化简得a2+b2=2a2b2.④
∴+=2.
(2)解 利用(1)的结论,将a表示为e的函数
由e=⇒b2=a2-a2e2,
代入式④,得2-e2-2a2(1-e2)=0.
∴a2==+.
∵≤e≤,∴≤a2≤.
∵a>0,∴≤a≤.
∴长轴长的取值范围是[,].
10.(2014·佛山模拟)已知椭圆+=1(a>0,b>0)的左焦点F为圆x2+y2+2x=0的圆心,且椭圆上的点到点F的距离最小值为-1.
(1)求椭圆方程;
(2)已知经过点F的动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点M,证明:·为定值.
解 (1)化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1,
则圆心为(-1,0),半径r=1,所以椭圆的半焦距c=1.
又椭圆上的点到点F的距离最小值为-1,所以a-c=-1,即a=.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y2=1.
(2)①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l的方程为x=-1.
可求得A,B.
此时,·=·=-.
②当直线l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由得(1+2k2)x2+4k2x+2k2-2=0,
设A(x1,y1),B(x2,y2),则x1+x2=-,x1x2=.
因为·=·=+y1y2
=x1x2+(x1+x2)+2+k(x1+1)·k(x2+1)
=(1+k2)x1x2+(x1+x2)+k2+
=(1+k2)·++k2+
=+=-2+=-.
所以,·为定值,且定值为-.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4·石家庄模拟)若AB是过椭圆+=1(a>b>0)中心的一条弦,M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AM、BM与两坐标轴均不平行,kAM,kBM分别表示直线AM,BM的斜率,则kAM·kBM=( ).
A.- B.- C.- D.-
解析 法一 (直接法):设A(x1,y1),M(x0,y0),
则B(-x1,-y1),
kAM·kBM=·=
==-.
法二 (特殊值法):因为四个选项为定值,取A(a,0),B(-a,0),M(0,b),可得kAM·kBM=-.
答案 B
2.(2014·兰州诊断)若直线mx+ny=4和⊙O:x2+y2=4没有交点,则过点(m,n)的直线与椭圆+=1的交点个数为( ).
A.至多一个 B.2
C.1 D.0
解析 ∵直线mx+ny=4和⊙O:x2+y2=4没有交点,
∴>2,∴m2+n20,解得c=1.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
(2)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
即y=x2,
求导得y′=x,设A(x1,y1),B(x2,y2),
则切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x1,x2,
所以切线PA的方程为y-y1=(x-x1),
即y=x-+y1,
即x1x-2y-2y1=0.
同理可得切线PB的方程为x2x-2y-2y2=0,
又点P(x0,y0)在切线PA和PB上,
所以x1x0-2y0-2y1=0,x2x0-2y0-2y2=0,
所以(x1,y1),(x2,y2)为方程x0x-2y0-2y=0 的两组解,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x0x-2y-2y0=0.
16.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的方程;
(2)l是与圆P,圆M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求|AB|.
解 (1)设圆P的半径为r,则|PM|=1+r,|PN|=3-r,∴|PM|+|PN|=4>|MN|,∴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的椭圆(左顶点除外),且2a=4,2c=2,∴a=2,c=1,∴b2=a2-c2=3.
∴P的轨迹曲线C的方程为+=1(x≠-2).
(2)由(1)知2r=(|PM|-|PN|)+2≤|MN|+2=4,
∴圆P的最大半径为r=2.此时P的坐标为(2,0).
圆P的方程为(x-2)2+y2=4.
①当l的倾斜角为90°,方程为x=0时,|AB|=2,
②当l的倾斜角不为90°,
设l的方程为y=kx+b(k∈R),
解得或
∴l的方程为y=x+,y=-x-.
联立方程化简得7x2+8x-8=0,
∴x1+x2=-,x1x2=-,
∴|AB|==.
当k=-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
综上,|AB|=2或.
17.(2014·东北三校联考)如图,已知点E(m,0)(m>0)为抛物线y2=4x内一个定点,过E作斜率分别为k1,k2的两条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B,C,D,且M,N分别是AB,CD的中点.
(1)若m=1,k1k2=-1,求△EMN面积的最小值;
(2)若k1+k2=1,求证:直线MN过定点.
解 (1)当m=1时,E为抛物线y2=4x的焦点,
∵k1k2=-1,∴AB⊥CD.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1(x-1),A(x1,y1),B(x2,y2),
由得k1y2-4y-4k1=0,
y1+y2=,y1y2=-4.
∵M,∴M,
同理,点N(2k+1,-2k1),
∴S△EMN=|EM|·|EN|=·=2≥2=4,当且仅当k=,即k1=±1时,△EMN的面积取得最小值4.
(2)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1(x-m),A(x1,y1),B(x2,y2),
由得k1y2-4y-4k1m=0,
y1+y2=,y1y2=-4m,
∵M,
∴M,
同理,点N,
∴kMN==k1k2.
∴直线MN的方程为
y-=k1k2,即y=k1k2(x-m)+2,
∴直线MN恒过定点(m,2).
18.(2013·重庆卷)如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O,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e=,
过左焦点F1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于A,A′两点,|AA′|=4.
(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取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P,P′,过P,P′作圆心为Q的圆,使椭圆上的其余点均在圆Q外.若PQ⊥P′Q,求圆Q的标准方程.
解 (1)由题意知点A(-c,2)在椭圆上,则+=1,从而e2+=1.
由e=,得b2==8,从而a2==16.
故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由椭圆的对称性,可设Q(x0,0).
又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
|QM|2=(x-x0)2+y2=x2-2x0x+x+8=(x-2x0)2-x+8(x∈[-4,4]).
设P(x1,y1),由题意知,P是椭圆上到Q的距离最小的点,
因此,上式当x=x1时取最小值,又因x1∈(-4,4),所以上式当x=2x0时取最小值,从而x1=2x0,且|QP|2=8-x.
因为PQ⊥P′Q,且P′(x1,-y1),所以·=(x1-x0,y1)·(x1-x0,-y1)=0,
即(x1-x0)2-y=0.
由椭圆方程及x1=2x0,
得x-8=0,
解得x1=±,x0==±.
从而|QP|2=8-x=.
故这样的圆有两个,其标准方程分别为
2+y2=,2+y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细讲精练【选修4-2】矩阵与变换,共13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细讲精练【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共26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细讲精练【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