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下册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优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2、使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升降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整理数据的意义,培养认真的习惯和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请看课本,观察图18-3-5,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它可以直观反映数据的哪方面特征?
学生回答后,板书:折线统计图 ——变化趋势
二、新知探究
1、 解读折线统计图。
看课本图18-3-5 , 2003-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数据如课本图所示。思考:
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表示什么?数值单位是什么?[时间轴和数值轴]
统计图是如何表示个年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的?
[用点的刻度,线段本身没有特别意义]
从图中能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各是多少吗?人均年收入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增长及增长的快慢)
如果树枝不从0开始,会产生什么问题?折线图适合于表示数据的哪些特点?
2、交流讨论 :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适合表示数据的哪些特征?
条形统计图[各组数据的个数]、扇形统计图[各组数据百分比]、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
三、尝试练习
1、呈现一位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9月4日 16时 38℃ 20时 略有上升
9月5日 0时 明显上升 4时 略有下降
8时 明显下降 12时 基本正常
(1)用手势比划折线,
(2)请生根据题意画出折线统计图。
2、讨论,下面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阿七超市一周买出各种口味冰棍数量统计如下表:
冷饮品种
香蕉味冰棒
草莓味冰棒
奶油味冰棒
巧克力味冰棒
数量
35
97
43
88
(2)阿七超市一周买出草莓味冰棒数量统计如下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数量
5
8
10
15
17
20
22
3.课本16页练习
4.课本17页习题A组1
四、课堂小结
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适合表示数据的特征
五、作业
课本17页习题A组2;B组
板书设计
18.3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1.折线统计图 ——变化趋势
2.小结
学生板演区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优缺点(目标是否达成、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是否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等)。
2、这节课值得改进的地方和对今后的启迪意义。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718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季度各月产量如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冀教版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冀教版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课堂练习,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下册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