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必修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同步练习 学案 1 次下载
- 必修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同步练习 学案 1 次下载
- 必修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优质学案
展开核心知识点一:地震
一、地震的概念: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二、地震的类型: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三、地震的相关概念
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2. 震源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3. 震中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4. 震中距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5. 震源深度
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6.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7.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地貌、建筑物等地面的破坏程度。
易错点拨: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会有多个地震烈度。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约相差32倍
震级相差两级,能量相差约(32)2=1024倍
问题探究1:地震的破坏程度(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①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②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
③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④地质构造越差,烈度越大;
⑤地面建筑质量越差,烈度越大;
⑥地震发生的时间;
⑦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
⑧地面经济活动的多少。
问题探究2:相同震级的地震发生时,我国东部和西部相比哪个地区受灾严重,损失大?
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的人口和财富比较多,一旦发生地震造成的损失很大。西部地区人口比较稀疏,经济比较落后,单位面积的人口和财富比较少,一旦发生地震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
8. 等震线
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四、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1. 分布范围广;
2. 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 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五、地震的分布
1. 地震的分布——世界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 地震的分布——我国
我国的地震带比较多,大致可以分成四大地震带:
(1)台湾和福建沿海地震带;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地震带;
(3)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地震带;
(4)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地震带。
每一个大的地震带还可以划分成好几个小的地震带。
问题探究:我国地震带多的原因?
(1)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汇合处,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多地震;
(2)我国大陆上有很多的山脉,山脉附近有很多的断裂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
六、地震的危害
1. 房屋、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损失;
2.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3. 诱发次生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毒气泄漏、疾病蔓延;
4. 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
5. 影响灾区人民心理健康。
七、地震的防治措施
1.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 加强防震抗震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震意识;
3. 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4. 制定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5. 建立建全法律法规体系,及时组织救援和救助。
核心知识点二: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 滑坡: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 成因:
3. 主要活动期: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4. 分布:
5. 危害
(1)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
(2)摧毁城镇、工厂、矿山;
(3)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
(4)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二、泥石流
1.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 泥石流的类型
3. 成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暴雨(决定性因素)等;
(2)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积等。
4. 主要活动期:与集中降水时间规律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5. 分布:
问题探究:为什么西南地区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自然环境+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6. 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规律总结: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 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时,应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 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3. 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例题1 读“等震线图”,回答下面问题。
(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震源 B. 是震中
C. 烈度最小 D. 震级最大
(2)若甲地为震中,则( )
A. 震级a>b>c
B. 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处大
C. 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 甲地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答案:(1)B(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震线图的判读及地震的相关概念,难度较大。(1)图中a、b、c为等震线,据三条线的形状和位置可知,甲地为震中,烈度应该较大。震源在地面以下,而甲地位置无法判断。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故B选项正确。
(2)若甲地为震中,则烈度a>b>c,图中①处受到的破坏程度大于②③两处:①处距离震中近,应该比②处更早感觉到地震;甲处位于震中,且位于等震线的中心,为烈度最高的地区。
例题2 2016年2月6日早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已有多幢大楼倒塌,据此回答下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莫霍面 B. 岩石圈
C. 下地幔 D. 软流层
(2)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1)B(2)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板块运动学说与地震成因,难度较大。(1)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5千米,位于地壳,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叫岩石圈,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故B正确,ACD错误。(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这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碰撞处,属于消亡边界。A. 该图两板块相互张裂,是生长边界,故A错误;B. 亚欧板块属于大陆板块,太平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故B错误;C. 该图属于两板块张裂,是海岭形成示意图,故C错误;D. 该图显示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形成海岸山脉,故D正确。
例题3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1)C(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难度中等。(1)滑坡、泥石流多发,与崎岖的地形、有大量松散碎屑物有关,还与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有关。(2)该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故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固定碎石和碎屑物,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另外,修建护坡工程,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修建水利工程和清除河道淤泥不能防御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例题4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泥石流 B. 滑坡
C. 水土流失 D. 地震
(2)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准噶尔盆地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云贵高原
答案:(1)B(2)D
解析:本题考查滑坡的影响及分布,难度较大。(1)图中发生醉林现象的地点有大量堆积物,边缘坡度较陡,判断是坡体岩层沿坡面下滑堆积形成。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滑坡,B对。泥石流堆积物在边缘坡度平缓,A错。水土流失形成的是沟谷,C错。地震是内力作用形成,D错。(2)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量大,D对。内蒙古高原内部、准噶尔盆地内部、长江中下游平原都地形平坦,地形坡度小,降水少,不易出现滑坡问题,A?B?C错。
(答题时间:20分钟)
1. 汶川地震从成因上属于( )
A. 人造地震B. 火山地震C. 诱发地震 D. 构造地震
2. 我国地震台准确地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大地震,而一年后的唐山大地震却没能预报出来。这一事实表明( )
A. 地震活动无规律可循,致使地震预报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B. 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与天气预报水平相当
C. 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是观察地震的前兆
D. 人类对地震的形成、发展与成灾规律的认识不足
3. 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震动最强烈的地方是震源处
B. 神户、洛杉矶的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活动的表现
C. 5级地震和7级地震的能量相差60倍
D. 我国地震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
4.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震规模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B. 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是地震的多发区
C. 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与东、西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D. 地震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2017年8月8日21:19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5.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 地震发生后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6.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区内部圈层的( )
A. 地壳 B. 地幔 C. 外核 D. 内核
7. 按照成因划分,地震属于( )
A. 气象灾害 B. 生物灾害 C. 地质灾害 D. 海洋灾害
8. 地质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也可以探测、寻找地下的矿产资源,下列矿产资源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寻找到的是( )
A. 石油 B. 石墨 C. 铁矿 D. 煤矿
9. 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③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安全 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有关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
B. 全部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C. 东部界线大概在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D. 西南地区是集中分布区
11. 结合分布图和已有知识可以得出( )
A. 人口密集区滑坡、泥石流多发
B. 经济发达是东部沿海省份少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C. 地势起伏大、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
D. 西南地区植被茂密,加大了土体的承重,多发滑坡、泥石流
读西藏泥石流、滑坡次数与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西藏泥石流、滑坡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及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其他因素。
12.
表海地地震与智利地震对比
分析智利地震遇难人数远低于海地地震的原因。
13. 陷落地震是地震的一种,是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下表为中国地震台发布的“陕西省榆林市近年陷落地震统计表”。
试分析陷落地震的主要特点及其诱发原因。
1.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按成因分类,难度中等。汶川地震从成因上属于构造地震,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形成。
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的特点及其预报,难度中等。地震活动具有规律性,其发生的区域一般呈带状分布,其发生的时间有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的现象。但由于人类对地震的形成、发展与成灾规律的认识不足,具体到某一次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往往难以确定,对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远不如天气预报水平。由此可知,A、B项错误,D项正确。对地震的监测和预报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对地震前兆的观察是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但C项不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的基本知识,难度中等。地震发生时震动最强烈的地方是震中处,A项错误。神户、洛杉矶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神户、洛杉矶的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活动的表现,B项正确。震级升高1级释放的能量增加30倍,故5级地震和7级地震的能量相差900倍,C项错误。山地地区多构造活动,我国地震主要发生于山地地区,D项错误。
4.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我国地震东部地区相对少一些,西部地区相对多一些,A错误;浙江、广东地震相对较少,B错误;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与东、西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方面的差异有关,C对;人类活动会诱发地震,D错误。
5. A 6. A 7. C 8.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震的能量来源,地震波的特点应用及相关基础知识,难度中等。
5. 地震发生时候,其能量主要通过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出能量,故A项正确;地震能量的来源是地球内部,故B项错误;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故C项错误,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会出现海啸,影响人类生命安全,故D项错误。
6. 据材料可知,震源深度为20千米,说明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故A项正确。
7.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按照形成原因,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C项正确。
8.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寻找到的是石油资源,A项正确。
9.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滑坡、泥石流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不是冰川运动;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不能将泥石流说成是洪水爆发,特大洪水是气象灾害,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当然,特大洪水更易于引发泥石流。
10. B 11.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及形成原因,难度中等。
10. 从图中看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和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并不是全部分布在我国第二级阶梯上,B不正确。
11.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受地形、地质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密度、经济等人文因素影响较小;地势起伏大、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C正确;植被茂密可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12. 相关性:西藏泥石流、滑坡多发生在一年中的多雨季节(6、7、8月);降水是造成泥石流、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其他因素: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难度中等。
从图中两个图例的柱状图可以看出泥石流、滑坡次数与降水量具有一致性,即降水多的月份泥石流、滑坡次数也多。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由于水的浸入,使滑动面减小了摩擦力,同时也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特别在滑动面下有泉水的地方更易形成滑坡。其他如:风化、降水,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植被覆盖状况,也是形成滑坡的原因。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易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13. 智利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建筑质量标准高;比较完善的地震灾害应急措施;震源深度较深;震中离人口密集地区较远;居民的防震逃生意识和能力较强;政府救援工作得力有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灾害损失程度的因素,难度较大。
根据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表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智利地震遇难人数远低于海地地震的原因是智利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建筑质量标准高;比较完善的地震灾害应急措施;震源深度较深;震中离人口稠密区比较远一些;居民的防震逃生意识和能力比较强;政府救援工作得力有效。
14. 特点:震源浅,震级也不大,影响范围及危害较小。
溶岩地区地下溶洞不断扩大,洞顶塌落;地下开采,形成巨大空洞,矿洞塌陷;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也可导致陷落地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陷落地震特点及成因,难度中等。
地震的特点主要包括震源深度、影响范围、震级、破坏程度等。结合表格内容可判断陷落地震的特点有震源浅,震级小,影响范围及危害较小等。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岩层崩塌陷落均可造成陷落地震。溶岩地区地下溶洞不断扩大,洞顶塌落;地下开采,形成巨大空洞,矿洞塌陷;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也可导致陷落地震。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地震的原因及相关概念
选择题、非选择题
4分
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难点
地震的分类及成因
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界线
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差异
东西差异
东部
稀疏
西部
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省际差异
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
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暴雨泥石流
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
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降雨成为主要的激发因子
冰川泥石流
102°E以西的高原上
冰川融化沿坡流动形成
界线
界线以西
界线以东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
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呈零星分布
里氏震级
震源坐标
震源深度
距城市距离
遇难人数
海地地震
7.3
18.5°N、72.5°W
16km
22km
智利地震
8.8
35.8°S、72.7°W
59.4km
89km
时间
地点
震级
震源深度
2013—6—12
神木县
3.1
0
2013—9—28
神木县
2.5
0
2014—4—13
府谷县
2.8
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学案,共19页。
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一节气象灾害docx、第二节地质灾害docx、第三节防灾减灾docx、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docx、章末整合docx等5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