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化学推断题提高训练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推断题提高训练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推断题提高训练
一.推断题(共25小题)
1.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五种的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Cl→NaNO3的转化反应属于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不全面,如Na2CO3还可以转化为NaCl,请写出此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类似Na2CO3→NaCl的转化,除了图中归纳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另外还有 → 。
(3)知识网络总在不断的完善,有同学发现,有一种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气体Q的化学式为: ;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3)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4)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请看图回答问题: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②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
④F中的现象是 ,体现了该气体性质是 。
4.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一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
(2)操作②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5.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下图所列出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研究.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
(3)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是: ,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可选用 作干燥剂.
(4)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乙同学选择加热碳酸氢钠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他不选择加热碳酸氢铵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
(5)有一名同学欲用E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 (填“长”或“短”)端通入.
6.实验室有100g废液,其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现对废被进行处理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I、Ⅱ、Ⅲ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
(2)步骤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当观察到 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
(4)步骤Ⅲ中加入的X是 。(填化学式)
7.A、B、C、D 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其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2)能同时实现①和②反应的物质D 的化学式为 ,其中①的实验现象为 ,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关系图中还可彼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某粗盐样品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
(1)探究一中的操作Ⅰ是 ,探究二中的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2)探究二中,若试剂甲、乙、丙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进行选择,则乙和丙溶液中溶质化学式分别是乙为: ,丙为: ;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
(3)写出除去硫酸钠的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9.金属银和铜是工业上重要的金属,随着工业的生产和许多银和铜都在加工过程中流失。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和Cu(NO3)2三种物质。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回收方案:
(1)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
(2)操作①②是 ,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是 。
(3)加入的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
(4)写出加入过量铁粉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0.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 ;固体B的化学式为 。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和 。
11.硝酸钾是初中化学重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硝酸钾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
(2)硝酸钾是制备黑火药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2KNO3+S+3CK2S+3CO2↑+X↑.此反应生成物X的名称是 。
(3)如图为硝酸钾和另外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能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将t2℃时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生成盐,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钾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
小明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如图1所示):
(1)图1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
(2)图1物质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实现变化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4)按照如图2所示操作,可观察到 (填“上”或“下”)层的烛火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 ,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 .
(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
13.现有失去标签的NaOH、Na2CO3、BaCl2、HCl四瓶无色溶液,为确定这四瓶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再将它们两两混合进行实验,产生的主要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实验内容
C+B
A+C
B+D
现象记录
有气体放出
无明显现象
有沉淀生成
①根据以上实验推断:A是 ;B是 ;C是 ;
②写出B+D混合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含有Hg(NO3)2、Cu(NO3)2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金属汞和铜,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在过滤操作过程中铁架台的作用是 。
(2)加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写出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判断加入稀硫酸“适量”的实验现象是 。
(3)黑色固体转化为Cu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防止有毒的汞蒸气扩散污染环境,冷凝回收汞的操作应 (填序号)。
①通入干冷烧杯; ②用导管通入带胶塞的锥形瓶;
③用导管通入装有水的大试管; ④通入密闭并有冷凝功能的装置。
15.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
A.调整溶液的pH B.除尽杂质MgCl2 C.除尽杂质CaCl2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 .
(3)操作A中,当 .
(4)若样品含80gNaCl,理论上最终所得NaCl固体的质量是 80g(填“>”、“<”或“=”).
1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呈 色.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 、过滤.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副产品氯化铵可做为 肥.
17.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兴趣小组的同学小强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写出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Ⅱ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 ,其化学方程式为 .
(3)金属A中有 ;操作a的名称是 .
18.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废弃家电中获得了铁(Fe)、铜(Cu)、银(Ag)、金(Au)四种金属.如何区分这四种金属呢?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同学们经过观察很快将四种金属分为两组.他们的分组依据是 .
(2)A在空气中灼烧的现象是 ;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上述方法区分金属的同时,还可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Ⅱ组可以获知的活动性顺序是 ;若要验证Cu、Ag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写出实验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金属材料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保护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还有 (写一条即可).
19.白铜(Cu、Ni合金)因为光泽好、耐腐蚀、容易加工等优点,常代替银做饰品。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室分离废弃白铜饰品成分的流程(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
已知溶液B中含有一种二价金属化合物,溶液D中只有一种溶质。
分析该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Ⅱ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
(2)固体A的化学式为 ,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
(3)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证明步骤Ⅰ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 。
(5)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0.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最有效、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某科研小组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的同时得到石膏,其工业流程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此类工业烟气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造成 ,会污染、破坏环境。
(2)步骤②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4)已知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钠和盐酸,则参加反应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水、氧气和 (写出化学式)
21.实验室现有一瓶氢氧化钠药品,同学们为了确定其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1)无色气体A是 ;
(2)原氢氧化钠药品成分是
(3)关于溶液C的应用正确的是 .
A.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检验原药品是否变质
C.若C溶液无色,则可以作氮肥.
22.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b”或“c”).请写出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发生装置选用C,其优点是 ;
(4)若D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根据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填空。
(1)干冰是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释放的是 。
(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请描述固体D的一个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 (颜色除外);
②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C→F的化学方程式 ;
④A→E的化学方程式 。
24.我区某校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活动丰富多彩.他们以“绿色化学”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活动.他们在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含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为防止废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造成重金属污染和浪费.设计了如下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多次采用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2)所加物质X是 ,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Y是 ;固体A中含有的物质是 .
(3)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渣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渣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2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 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
初中化学推断题提高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推断题(共25小题)
1.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五种的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Cl→NaNO3的转化反应属于反应 复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不全面,如Na2CO3还可以转化为NaCl,请写出此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类似Na2CO3→NaCl的转化,除了图中归纳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另外还有 Na2SO4 → NaNO3 。
(3)知识网络总在不断的完善,有同学发现,有一种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 NaOH (填化学式)
【解答】解:(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硫酸钡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还有Na2SO4→NaNO3;
(3)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这种物质是NaOH。
故答案为:(1)复分解反应;
(2)Na2CO3+2HCl=2NaCl+H2O+CO2↑,Na2SO4→NaNO3;
(3)NaOH。
2.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气体Q的化学式为: H2 ;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Zn、X、Cu、Ag ;
(3)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 ;
(4)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
【解答】解: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故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含有铜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因此:
(1)产生的气体Q是氢气,故填:H2;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故填:Zn、X、Cu、Ag;
(3)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被置换出的银及原有的银;故填:Ag;
(4)③中是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反应的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填:Cu+2AgNO3=Cu(NO3)2+2Ag.
3.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请看图回答问题: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A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
②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C中液面下降,液体流入D中,D中产生大量气泡 。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CO2+H2O=H2CO3 。
④F中的现象是 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体现了该气体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装置通过控制滴加的速度,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白磷与氧气接触时没有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C装置中,氧气不断增多,压强增大,把稀盐酸压入D中,能够观察到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后,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D中稀盐酸进入,有大量气泡产生;
(3)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4)根据题意,由图可知: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1)2H2O22H2O+O2↑;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C中液面下降,液体流入D中,D中产生大量气泡;
(3)CO2+H2O→H2CO3
(4)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4.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一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明矾 ,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
(2)操作②过程主要是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硬 水.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浮渣少,泡沫多 .
【解答】解:(1)为了将河水中的小颗粒杂质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操作①是将固液分开,操作的名称是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②应是吸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操作③是蒸馏操作,经过操作③以后,得到的水是蒸馏水,属于软水,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浮渣少,泡沫多.
故答案为:(1)明矾;过滤;(2)物理;(3)硬;浮渣少,泡沫多.
5.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下图所列出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研究.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分液漏斗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反应物的状态 和 反应条件 .
(3)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BDC (填字母),可选用 浓硫酸 作干燥剂.
(4)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乙同学选择加热碳酸氢钠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用 A (填字母).他不选择加热碳酸氢铵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氨气属于杂质 .
(5)有一名同学欲用E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 短 (填“长”或“短”)端通入.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酒精灯,b是分液漏斗;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CDG,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4)加热碳酸氢钠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会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5)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D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短端通入.
故答案为:(1)酒精灯,分液漏斗;
(2)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3)CaCO3+2HCl=CaCl2+CO2↑+H2O,CDG,浓硫酸;
(4)A,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氨气属于杂质;
(5)短.
6.实验室有100g废液,其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现对废被进行处理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I、Ⅱ、Ⅲ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
(2)步骤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3)当观察到 气泡不再产生 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
(4)步骤Ⅲ中加入的X是 Zn 。(填化学式)
【解答】解:(1)步骤 I、II、III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填:过滤。
(2)步骤I的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当观察到气泡不再产生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故填:气泡不再产生。
(4)步骤 III中加入的X是锌,通过加入的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填:Zn。
故答案为:
(1)过滤。(2)Fe+CuSO4═FeSO4+Cu.(3)气泡不再产生。(4)Zn。
7.A、B、C、D 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其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AB 。
(2)能同时实现①和②反应的物质D 的化学式为 Na2CO3 ,其中①的实验现象为 产生气泡 ,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关系图中还可彼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解答】解:(1)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氢氧化铜和二氧化碳都能够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钙。
故填:AB。
(2)能同时实现①和②反应的物质D是碳酸钠,这是因为A属于碱,B属于氧化物,C属于酸,因此D应该是盐,碳酸钠属于盐,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式为,其中①的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产生气泡;Na2CO3+Ca(OH)2═CaCO3↓+2NaOH。
(3)关系图中物质还可彼此反应的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8.某粗盐样品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
(1)探究一中的操作Ⅰ是 溶解 ,探究二中的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
(2)探究二中,若试剂甲、乙、丙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进行选择,则乙和丙溶液中溶质化学式分别是乙为: Na2CO3 ,丙为: HCl ;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
(3)写出除去硫酸钠的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
【解答】解:(1)探究一中的操作Ⅰ是溶解;
探究二中的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故填:溶解;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2)探究二中,乙是碳酸钠,丙是稀盐酸,因此乙和丙溶液中溶质化学式分别是Na2CO3、HCl;
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故填:Na2CO3;HCl;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除去硫酸钠的方法是:通过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来除去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9.金属银和铜是工业上重要的金属,随着工业的生产和许多银和铜都在加工过程中流失。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和Cu(NO3)2三种物质。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回收方案:
(1)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铁和铜 ;
(2)操作①②是 过滤 ,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是 引流 。
(3)加入的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除去硝酸铜 ;
(4)写出加入过量铁粉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Cu(NO3)2=Fe(NO3)2+Cu ;该反应属于 置换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解答】解:要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可以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进行,加入适量铜粉,能把废液中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加入过量的铁粉,能与滤液中的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由于铁过量,反应后有剩余,故所得固体中含有铜和铁;
(1)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铁和铜,故填:铁和铜;
(2)操作①②是过滤,其中玻璃棒起到的是引流的作用,故填:过滤;引流;
(3)加入铁粉是为了除去硝酸铜,故填:除去硝酸铜;
(4)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填:Fe+Cu(NO3)2=Fe(NO3)2+Cu;置换。
10.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 硫酸锌 ;固体B的化学式为 Fe 。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和 硫酸锌的质量、锌粉的质量 。
【解答】解:
(1)由滤液A蒸发至干得到ZnSO4,由此可知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硫酸锌;
用磁铁吸出来的固体B是Fe,
(2)根据题中的信息,推导出反应物和生产物,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故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ZnSO4+Cu 或Zn+FeSO4═ZnSO4+Fe;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3)检验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即由题意可推知铁与稀硫酸反应;
(4)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和硫酸锌的质量、锌粉的质量。
故答案为:
(1)硫酸锌; Fe。
(2)Zn+CuSO4=ZnSO4+Cu 或Zn+FeSO4═ZnSO4+Fe;Zn+H2SO4=ZnSO4+H2↑
(3)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4)硫酸锌的质量、锌粉的质量。
11.硝酸钾是初中化学重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硝酸钾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
(2)硝酸钾是制备黑火药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2KNO3+S+3CK2S+3CO2↑+X↑.此反应生成物X的名称是 氮气 。
(3)如图为硝酸钾和另外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能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a (填“a”、“b”或“c”);将t2℃时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生成盐,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钾的化学方程式为 KOH+HNO3=KNO3+H2O 。
【解答】解:(1)硝酸钾属于复合肥,因为它的营养元素是氮元素和钾元素;故答案为:属于;
(2)硝酸钾是制备黑火药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2KNO3+S+3CK2S+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此反应生成物X的名称是氮气;故答案为:氮气;
(3)如图为硝酸钾和另外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能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的是a;将t2℃时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小;故答案为:a; 变小;
(4)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生成盐,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故答案为:KOH+HNO3=KNO3+H2O;
12.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
小明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如图1所示):
(1)图1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 ① (填序号).
(2)图1物质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CO2 (填化学式).
(3)写出实现变化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H2O+CO2=H2CO3 ;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4)按照如图2所示操作,可观察到 下 (填“上”或“下”)层的烛火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 大 ,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 灭火 .
(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解答】解:(1)图1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①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
(2)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CO2;
(3)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其反应的表达式为:H2O+CO2=H2CO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按照如图2所示操作,可观察到下层的烛火先熄灭,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灭火.
(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①
(2)CO2
(3)H2O+CO2=H2CO3 化合
(4)下 大 灭火
(5)CaCO3+2HCl=CaCl2+CO2↑+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现有失去标签的NaOH、Na2CO3、BaCl2、HCl四瓶无色溶液,为确定这四瓶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再将它们两两混合进行实验,产生的主要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实验内容
C+B
A+C
B+D
现象记录
有气体放出
无明显现象
有沉淀生成
①根据以上实验推断:A是 氢氧化钠 ;B是 碳酸钠 ;C是 盐酸 ;
②写出B+D混合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BaCl2=BaCO3↓+2NaCl .
【解答】解: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CB是碳酸钠和盐酸中的一种,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B和D是碳酸钠和氯化钡中的一种,故B是碳酸钡,C是盐酸,D是氯化钡,A是氢氧化钠;故填:氢氧化钠;碳酸钠;盐酸;
②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BaCl2=BaCO3↓+2NaCl.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含有Hg(NO3)2、Cu(NO3)2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金属汞和铜,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在过滤操作过程中铁架台的作用是 固定和支撑漏斗 。
(2)加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使废液的Hg(NO3)2、Cu(NO3)2中Hg、Cu完全被置换出 。写出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判断加入稀硫酸“适量”的实验现象是 不再有气泡产生 。
(3)黑色固体转化为Cu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COCu+CO2 。
(4)为防止有毒的汞蒸气扩散污染环境,冷凝回收汞的操作应 ③④ (填序号)。
①通入干冷烧杯; ②用导管通入带胶塞的锥形瓶;
③用导管通入装有水的大试管; ④通入密闭并有冷凝功能的装置。
【解答】解:(1)在过滤操作过程中铁架台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撑漏斗;
(2)由于铁的活泼性铜、汞强,在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使废液的Hg(NO3)2、Cu(NO3)2中Hg、Cu完全被置换出,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把过量的铁粉除去,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判断加入稀硫酸“适量”的实验现象是:不再有气泡产生;
(3)黑色固体转化为Cu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
(4)为防止有毒的汞蒸气扩散污染环境,冷凝回收汞的操作应盛有水的仪器中或有冷凝功能的密闭装置中,故选:③④。
故答案为:(1)固定和支撑漏斗;
(2)使废液的Hg(NO3)2、Cu(NO3)2中Hg、Cu完全被置换出,Fe+H2SO4=FeSO4+H2↑,不再有气泡产生;
(3)CuO+COCu+CO2;
(4)③④。
15.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B .
A.调整溶液的pH B.除尽杂质MgCl2 C.除尽杂质CaCl2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3)操作A中,当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
(4)若样品含80gNaCl,理论上最终所得NaCl固体的质量是 > 80g(填“>”、“<”或“=”).
【解答】解:(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尽杂质MgCl2.
故填:B.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操作A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
故填: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若样品含80gNaCl,理论上最终所得NaCl固体的质量是>80g,这是因为除杂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故填:>.
1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呈 红 色.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和水 ,副产品氯化铵可做为 氮 肥.
【解答】解:(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显碱性,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变红色.
故填:红.
(2)反应Ⅰ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故填:2NaHCO3Na2CO3+H2O+CO2↑.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故填:降温结晶.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副产品氯化铵可做为氮肥.
故填:二氧化碳和水;氮.
17.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兴趣小组的同学小强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写出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2)在Ⅱ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 除去过量的铁 ,其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3)金属A中有 铜、铁 ;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解答】解:(1)Ⅰ中加入的X是铁,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2)在Ⅱ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
稀硫酸能和固体中的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填:除去过量的铁;Fe+H2SO4=FeSO4+H2↑.
(3)金属A中有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
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液体和固体分离.
故填:铜、铁;过滤.
18.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废弃家电中获得了铁(Fe)、铜(Cu)、银(Ag)、金(Au)四种金属.如何区分这四种金属呢?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同学们经过观察很快将四种金属分为两组.他们的分组依据是 颜色不同 .
(2)A在空气中灼烧的现象是 由红色变成黑色 ;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3)用上述方法区分金属的同时,还可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Ⅱ组可以获知的活动性顺序是 铁比银活泼 ;若要验证Cu、Ag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写出实验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
(4)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金属材料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保护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还有 合理开发金属资源 (写一条即可).
【解答】解:(1)铁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银是银白色固体,金是黄色固体,因此他们的分组依据是颜色不同.
故填:颜色不同.
(2)A是铜,在空气中灼烧时,能和其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因此在空气中灼烧的现象是由红色变成黑色;
B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填:由红色变成黑色;Fe+2HCl═FeCl2+H2↑.
(3)由Ⅱ组可以获知,铁能和稀盐酸反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铁比银活泼;
若要验证Cu、Ag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补做的一个实验是:把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说明铜比银活泼,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填:铁比银活泼;Cu+2AgNO3=Cu(NO3)2+2Ag.
(4)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金属材料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保护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还有:合理开发金属资源,寻找金属资源的替代品等.
故填:合理开发金属资源.
19.白铜(Cu、Ni合金)因为光泽好、耐腐蚀、容易加工等优点,常代替银做饰品。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室分离废弃白铜饰品成分的流程(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
已知溶液B中含有一种二价金属化合物,溶液D中只有一种溶质。
分析该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Ⅱ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过滤 ,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漏斗 。
(2)固体A的化学式为 Cu ,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NiSO4、H2SO4 。
(3)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NiSO4=ZnSO4+Ni,或Zn+H2SO4═ZnSO4+H2↑ (任写一个)。证明步骤Ⅰ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 取溶液B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产生气泡 。
(5)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Zn、Ni、Cu 。
【解答】解:(1)过程Ⅱ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烧杯外,还有漏斗。
故填:过滤;漏斗。
(2)固体A是铜,铜的化学式为Cu,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镍和硫酸,化学式分别是NiSO4、H2SO4。
故填:Cu;NiSO4、H2SO4。
(3)过程Ⅱ中,锌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NiSO4=ZnSO4+Ni,Zn+H2SO4═ZnSO4+H2↑;
证明步骤Ⅰ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取溶液B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产生气泡。
故填:Zn+NiSO4=ZnSO4+Ni,或Zn+H2SO4═ZnSO4+H2↑;取溶液B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产生气泡。
(5)由实验现象可知,锌能和硫酸镍反应,说明锌比镍活泼,镍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镍比铜活泼,因此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Ni、Cu。
故填:Zn、Ni、Cu。
20.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最有效、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某科研小组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的同时得到石膏,其工业流程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此类工业烟气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造成 酸雨 ,会污染、破坏环境。
(2)步骤②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Ca(OH)2=CaSO4+2H2O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复分解反应 。
(4)已知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钠和盐酸,则参加反应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水、氧气和 NaCl (写出化学式)
【解答】解:(1)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此类工业烟气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造成酸雨;故填:酸雨;
(2)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y,
(+1)×2+x+(﹣2)×3=0,x=+4;(+1)×2+y+(﹣2)×4=0,y=+6;故填:升高;
(3)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H2SO4+Ca(OH)2=CaSO4+2H2O;复分解反应;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硫酸钠和盐酸中共含硫元素、钠元素、氧元素、氢元素与氯元素五种元素,而反应物二氧化碳、水、氧气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还缺少钠元素与氯元素,所以反应物中含有氯化钠;故填:NaCl。
21.实验室现有一瓶氢氧化钠药品,同学们为了确定其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1)无色气体A是 二氧化碳 ;
(2)原氢氧化钠药品成分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关于溶液C的应用正确的是 AB .
A.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检验原药品是否变质
C.若C溶液无色,则可以作氮肥.
【解答】解:(1)样品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气体A是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2)样品假如有酚酞试液能变红,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到的溶液B能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说明B中含有氢氧化钠,故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溶液B中含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混合,则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说明溶液C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还含有酚酞,故其中的酚酞能检验盐酸和氢氧化钠,含有的氯化钙能与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溶液C中不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不能作氮肥,故填:AB.
22.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 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 b 端进入(填“b”或“c”).请写出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如果发生装置选用C,其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4)若D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 红 ,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答】解:(1)a数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体加热型的A装置;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把试管炸裂.故填:A;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4K2MnO4+MnO2+O2↑;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如果发生装置选用C,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故填:b;CaCO3+2HCl=CaCl2+H2O+CO2↑;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填:红;CO2+H2O=H2CO3.
23.根据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填空。
(1)干冰是 二氧化碳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氧气 。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二氧化碳 ,释放的是 氧气 。
(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一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
(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请描述固体D的一个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 导电性;电线 (颜色除外);
②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
③C→F的化学方程式 CaCO3+H2O+CO2═Ca(HCO3)2 ;
④A→E的化学方程式 CO2+C2CO 。
【解答】解:(1)干冰是二氧化碳。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是氧气。
(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C物质是二氧化碳,若D为红色固体铜,A、B都为黑色固体,则分别是氧化铜和碳;
①铜有导电性,可作电线;
②B和E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COCu+CO2↑;
③C是二氧化碳,F是碳酸钙,两者的化学方程式 CaCO3+H2O+CO2═Ca(HCO3)2;
④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2CO+O22CO2;导电性;电线;CuO+COCu+CO2↑;CaCO3+H2O+CO2═Ca(HCO3)2;CO2+C2CO。
24.我区某校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活动丰富多彩.他们以“绿色化学”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活动.他们在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含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为防止废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造成重金属污染和浪费.设计了如下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多次采用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和玻璃棒.
(2)所加物质X是 Fe ,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溶液Y是 稀硫酸 ;固体A中含有的物质是 Cu、Fe .
(3)该小组的同学又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废液,同学们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D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渣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渣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解答】解:
(1)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操作,组装过滤器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漏斗;
(2)为回收废液中的Cu2+需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进行置换,但要得到较为纯净FeSO4的溶液,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加入其它金属溶液中又混有其它溶质.加入过量铁粉是为了将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铜排在氢后面,不与酸反应,而铁排在氢前面,与酸反应,因此为除去混在铜粉里的铁粉并且得到FeSO4溶液,把金属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并过滤即可.
(3)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
故答案为:
(1)漏斗;
(2)Fe(或铁),Fe+CuSO4=FeSO4+Cu;稀硫酸;Cu、Fe;(3)D
2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 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用作氮肥 .
【解答】解:(1)反应①,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即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NH4Cl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2)物理;(3)用作氮肥.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6/10 19:22:09;用户:黄健荣;邮箱:18826165876;学号:35697554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概括: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概括,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固体,Fe3O4,红磷,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用于肥皂,调味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二轮专题 01 推断题(学生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二轮专题 01 推断题(学生版),共6页。
初中化学中考二轮专题 01 推断题(老师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二轮专题 01 推断题(老师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