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3课 宋明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3课 宋明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教合一,伦理道德,格物致知,理灭人欲,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反省内心,心外无物,陆九渊,致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教合一”的史实,理解理学形成的背景。2.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张,比较二者的异同。3.比较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理解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4.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也在民间广为传播。2.表现(1)魏晋南北朝①儒学吸收 、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③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大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三教合一”不是儒学、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形成:融合了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思想主张(1)北宋的程颢、程颐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 直接联系起来。③提出“ ”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2)南宋时期的朱熹①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②“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3.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理学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2)朱熹编著的《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就可得到天理。2.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1)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主张①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②吸取佛教思想,宣扬“ ”“心外无理”的命题。③在认识论上,提出“ ”“知行合一”的学说。(3)评价①继承和发展了 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②其“知行合一”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
2.列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1.本体论材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探究 (1)从材料看,“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体现在社会上又是什么?
答案 人性。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2)朱熹是如何看待“天理”和“人欲”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朱熹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其根本目的是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
2.认识论材料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探究 材料体现了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该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格物致知。(2)学习必须脚踏实地。深入探究,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1)世界的本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2)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理”。(3)人性论: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2.程朱理学的特点(1)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1.本体论材料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卷十一探究 材料反映了陆九渊怎样的思想?指出其哲学属性。
答案 (1)“心即理也”。(2)主观唯心主义。
2.认识论材料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宋元学案》卷七十七《槐堂诸儒学案·朱先生泰卿》探究 材料反映了陆九渊怎样的求“理”方法?
答案 主张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1.陆王心学的特点将一切事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内在的主体性取代外在的客体性。2.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1)从核心主张看: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与汉代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
(2)从突出特点看: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3)从体系看:宋明理学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由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1.唐朝诗人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特点。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已经衰落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产生
解析 材料表明白居易既信道又礼佛,柳宗元是儒佛兼信,说明唐朝时已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答案为A。
随堂达标检测
2.理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 )A.朱熹 B.王阳明C.陆九渊 D.程颐
解析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程颐是理学的主要创立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创立者;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解析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质上是强调以封建伦理道德压制人的欲求,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4.“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C.“知行合一” D.“民贵君轻”
解析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
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解析 根据材料“人心”“良知”可知,这首古诗反映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材料二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卷十一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理”的共同含义及在“穷理”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3《宋明理学》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试要求,一理学的含义,清《三教图》,相关链接,平遥古城的布局,鹅湖之会,陆九渊,外在的理,内在的心,3强调知行合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3课 宋明理学课文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提问,①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2发展的原因,3发展的表现,“三教交融”,程朱理学,一理学含义,三宋朝的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三 宋明理学试讲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国魏晋南北朝,贬低对手,完善自我,理学兴起背景,理学的含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理学主要派别,陆王心学,评价宋明理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