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人们在①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②边界,其内部的特定性质③相对一致。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④发展方向存在差异。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⑤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⑥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松嫩平原属于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总体来说,⑧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组合较好。
(3)土地条件:长江三角洲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松嫩平原⑨黑土分布较广泛。长江三角洲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
(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则有丰富的⑩石油等矿产。
(5)农业: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下,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大豆等经济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工业商贸: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我的疑惑
1. 。
2. 。
3. 。
探究点一 区域的内涵和特点
【探究材料】
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
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特点?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甘肃省内分为几个干湿区?
2.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干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
3.从干湿区的划分,归纳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探究归纳】
1.降水的分布规律:甘肃省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东南部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
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将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2.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那么湿润区内部降水量在800mm以上,这个特定的性质是其他三个区都不具备的。
干湿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理解区域的内涵
(1)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其中,有的边界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有的则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自然带边界、语言文化边界。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2)把握区域的特征
①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如:
②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③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④可变性。首先是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标准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域类型。
【考例探究1】 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及其表格中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显示的降水关系,判断A、B、C三处的天然植被应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种分布体现了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
(3)该省区有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__________。该省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4)该省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5)该区域的以上资料说明区域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区域的____________特征。
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 (2)森林 草原 荒漠草原 自东向西由于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差异 (3)河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集中、灌溉水源便利。
(4)土地荒漠化 (5)整体性
解析 该题主要从区域的显性信息来判断和认识区域及其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从以上可以看出,区域内部既存在差异又是一个整体。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判断区域入手,进而分析了解区域特征。
探究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究材料】
阅读教材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回答以下问题。
1.两图中哪些要素可反映两地的气候差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可通过哪些现象反映出来?
2.两图所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松嫩平原地区,地理环境有何差异?对两地的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请列表对比说明。
【探究归纳】
1.(1)根据经纬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差异进而确定两地的气候差异。
(2)根据地形特点、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状况和疏密程度,进而判断地形及对降水量和气温分布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考例探究2】 下图为“我国两个主要盆地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山脉名称,①是__________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山脉。这两列山脉在我国地形上都是重要的分界线,其中山脉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的一部分。
(2)甲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乙盆地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原因是什么?
(3)甲盆地与乙盆地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巫山 昆仑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
(2)雨水补给 夏季。乙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升高,冰川、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出现汛期。
(3)甲盆地地处季风区,雨水丰富,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乙盆地为塔里木盆地,水源不足,边缘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解析 第(1)题,甲图表示四川盆地,乙图表示塔里木盆地。第(2)题,甲盆地中的河流处于季风区,以雨水补给为主;乙盆地中的河流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第(3)题,甲盆地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乙盆地边缘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巧学速记
区域的概念及其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这一概念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涵:
(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地球表面,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条件,都存在地域差异,它们是区域划分的客观基础,这说明了区域的客观性。
(2)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空间,它包括地表及其地下一定深度和地上一定高度,教材中为了便于理解,只强调了区域在地表(平面上)的一些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3)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一般只可在同类型、同等级的区域之间进行差异比较。区域的比较,关键要抓住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
(4)区域的区位特征:各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区位不同也形成了区域内各个要素的差异和变化。例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
【反思小结】
面积(万平方千米)
118.3
国境线长
4 200多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2005年)
七月均温(℃)
16~26
1月均温(℃)
-28~-14
年降水量(毫米)
50~500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耕地
林地
草地
56 260
95 560
624 590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东部,长江入海口
(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贸业发达(2)农业发展利用良好的水热条件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为发达(3)利用良好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4)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进矿石等原料,发展重工业
地理位置:北纬43°~48°,我国东北地区中部
(1)发展旱地耕作业,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等。西部发展畜牧业
(2)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3)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
土地条件: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水田为主;人均耕地少
土地条件:生产力较高的黑土;旱地为主,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
矿产资源:贫乏
矿产资源: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区域的内涵和特征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对知识的理解是学习该内容的关键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区域差异的比较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重点要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精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精品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互动探究一,对点训练1,互动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12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12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3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3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的含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