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共10份,含答案)
-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五: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 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六: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二) 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七: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 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八: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 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九: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 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 练习
展开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一、选择题1.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铁农具牛耕技术的推广与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 ③军机处设立与封建皇权加强 ④七七事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流C.经济发展D.文化成就3.“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祖冲之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西晋、北魏B.西汉、东汉、北魏C.蜀、西晋、南魏D.蜀、西夏、南魏5.某班同学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历史发展情况,以下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 A.司马迁《史记》B.陈寿《三国志》C.罗贯中《三国演义》D.电视剧《三国演义》6.小明同学寒假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回来后告诉同学:“我去的城市号称‘六朝古都’,三国时它叫建业,东晋时则叫建康”。你知道小明同学去的是哪一个城市吗?(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杭州7.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8.使晋朝国力大大衰弱的事件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难之役9.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七国之乱 ②八王之乱 ③武王伐纣 ④围魏救赵 ⑤赤壁之战A.③①④②⑤ B.②①⑤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④①⑤②10.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言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A.消灭袁绍 B.称雄北方C.废汉建魏 D.统一全国11.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齐民要术》——贾思勰 B.《伤寒杂病论》——张仲景C.《大明历》——祖冲之 D.《兰亭集序》——顾恺之12.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13.如下图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摹本局部),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该作品是( )A.《水经注》B.《洛神赋图》C.《兰亭集序》D.《张猛龙碑》14.李白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15.“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16.南朝四个王朝更迭的顺序是( )A.梁陈宋齐 B.齐宋梁陈 C.宋齐梁陈 D.陈宋齐梁17.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原因不包括A.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B.江南地区的人民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技术C.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D.从西晋末开始,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二、综合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夸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樯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段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至少写两点)(3)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19. 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各种各样的东西传来,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方。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2)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10CABAB CCBDD 11--17DBCBD CB18.(1)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2)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原因: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操,结果大败曹操。(3)我认为文学为了增强趣味性,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不真实的内容。我们应该学会有鉴别的去看待文学中的历史,区分开他们之间的关系。19.(1)名称:丝绸之路。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人物:北魏孝文帝。目的: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