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第1页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第2页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 练习

    展开

    七年级寒假作业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铁农具牛耕技术的推广与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 ③军机处设立与封建皇权加强         ④七七事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流C经济发展D文化成就3“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祖冲之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西晋、北魏B西汉、东汉、北魏C蜀、西晋、南魏D蜀、西夏、南魏5某班同学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历史发展情况,以下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  A司马迁《史记》B陈寿《三国志》C罗贯中《三国演义》D电视剧《三国演义》6小明同学寒假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回来后告诉同学:“我去的城市号称‘六朝古都’,三国时它叫建业,东晋时则叫建康”。你知道小明同学去的是哪一个城市吗?(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杭州7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8使晋朝国力大大衰弱的事件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难之役9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七国之乱  ②八王之乱  ③武王伐纣  ④围魏救赵  ⑤赤壁之战A③①④②⑤ B②①⑤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④①⑤②10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言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A消灭袁绍 B称雄北方C废汉建魏 D统一全国11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齐民要术》——贾思勰 B《伤寒杂病论》——张仲景C《大明历》——祖冲之 D《兰亭集序》——顾恺之12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13如下图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摹本局部),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该作品是(  )A《水经注》B《洛神赋图》C《兰亭集序》D《张猛龙碑》14李白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15“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16南朝四个王朝更迭的顺序是(    A梁陈宋齐 B齐宋梁陈 C宋齐梁陈 D陈宋齐梁17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原因不包括A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B江南地区的人民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技术C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D从西晋末开始,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二、综合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夸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樯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段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至少写两点)(3)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19    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各种各样的东西传来,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方。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2)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10CABAB CCBDD  11--17DBCBD CB18(1)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2)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原因: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操,结果大败曹操。(3)我认为文学为了增强趣味性,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不真实的内容。我们应该学会有鉴别的去看待文学中的历史,区分开他们之间的关系。19(1)名称:丝绸之路。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人物:北魏孝文帝。目的: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