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例3及95页课堂活动第1题,96页练习十九第1题,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
教学提示:
在具体的比较中,让学生切身体验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的方便和快捷。教师要注意多让学生写写正字,把笔顺写正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学生能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让学生体会用画“√”和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既清楚又方便,感受整理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体会整理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用画“√”和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既清楚又方便。
难点: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
学生准备:学具盒每组一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2、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地引入,通过给小动物分类,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分一分、数一数”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小动物分类,过渡到稍复杂的图形分类。通过让学生观察摆放杂乱的图片。感受这样杂乱地堆放,不利于清楚地知道每种图形有多少个,激发学生分类整理的欲望。】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6 ,□:4, ○:5;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 ,□ : ,○: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图片的数量,体现了提倡方法多样化的理念,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符号化思想的重要作用。】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先用自己原始的方式去整理,然后再通过逐一对比,让他们发现一种方法好过一种方法,最后通过4种方法的比较,大多数孩子会选择第3种或第4种方法。】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巩固新知;
1、 课堂活动第1题(把题目改编了一下)。
教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好,体育老师想请你们用所学知识帮帮忙,有信心吗? 他想请你们帮忙整理体育器材室的篮球、足球和排球。老师把这些球制成了图片放在了每个4人小组的信封里,需要你们整理出每种球的数量。组长就像刚才老师那样,每次从信封里拿出一个图案念出名称,其余孩子用今天学习的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听明白要求了吗? 开始吧!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
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
2、 练习十九第1
教师:今天这节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好,老师悄悄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想听吗?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在兴趣活动课准备为你们放一部动画片,想看吗? 但老师为难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西游记》和《七龙珠》究竟放哪一部呢? 那你最喜欢哪一部? (学生说一说。)
教师: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那究竟放哪一部,你能想想办法吗? (用刚才学的方法来记录。)
教师:你们选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把它写在纸上,再交给我,老师
帮你们念,你们用刚才我们学习的画“√”或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吗?
学生活动。(请学生先把4部动画片名称写好。)
展示学生记录结果,并说说每种的人数。(当统计的数量比较大时,画“√”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很麻烦也容易数错,画“正”字的方法更便于统计。)
教师:老师放哪部动画片呀?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这一环节首先选择的题材学生非常感兴趣。练习也很有层次性,第1题是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当统计的数量比较大时,画“√”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很麻烦也容易数错,画“正”字的方法更便于统计。】
四、达标反馈:
1、下面是一个地区某个月天气情况统计。
根据上图回答:
(1)这个月上面天气最多?什么天气最少?
(2)晴天比雨天少多少天?
(3)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
2、课堂活动:游戏(石头、剪刀、布)
(1)孩子们喜欢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 在两个人玩这个游戏时,会出现几种情况呢? (胜、平、负。)出示游戏规则:(1)同桌两人玩10 次。(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比赛结果。(介绍怎样记录。)
(2)汇报比赛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既巩固了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而且也很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答案:1、(1)阴转晴 阴(2)2(3) 30 2、略
五、课堂小结
教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对数据进行整理以后,我们看起来就更加清楚了。
布置作业:
1、下面是二、一班竞选班长四位候选人的得票记录。
小琴: 小强:
小军: 小玲:
根据得票记录回答问题。
(1)竞选的班长应该是( )。因为( )。
(2)如果每人只能投一票,也必须投一票,那么二、一班一共有( )名学生。
(3)小军的票数比小玲的票数多( )张。
(4)小琴的票数比小强少( )张。
2、回家调查爸爸妈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
答案:1、(1)小军 获得的票数最多 (2)42(3)10(4)4 2、略
板书设计:
收集和整理----分一分、记一记
【设计意图:采用粘贴式板书,清晰、形象、直观,同时学生参与板书的完成,使学生经历了分一分、记一记的统计过程,感受到画“正”字的方便和快捷。】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整理数据的方法。
整理数据并不难,分类认真仔细看。
画√画○画正字,各种方法任你选。
资料链接:
1、画“正”字的由来。
用“正”字记数这个简便易懂的办法,其由来说来还挺有趣,它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
清末民初,上海戏园俗称茶园。它的舞台为正方形,楼上座位称“花楼”,左右偏座称“包厢”。楼下正厅为达官贵人等预先包下,他们不和下里巴人混杂在一起。座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那时候剧院还没有门票,由“案目”(服务生)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类似黑板)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
此法随着戏院实行门票制而废弃了,但作为一种简明、易懂、便于公众的记数法,一直流行于民间。
2、生活中的统计。
在生活中,统计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生活中也有统计图或统计表。
我们小区下面有个广场,最近有人摆了夜啤酒摊,每天晚上客人都大吵大闹,影响业主休息。于是,我们小区业主开始调查投票,同意夜啤酒搬离小区的投票,结果99%的业主同意。一张统计表把那些人赶走了。
在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统计表(图)也必不可少,统计表所有的数据都一目了然地摆在上面,而且数据之间还可以进行分析对比,让人更加清楚生产和经营情况。大家想一想,如果摆成流水帐,让人看起来可是十分麻烦。还有投票选举,在电视上,经常都要统计图,这样更加直观,让人更好理解。
由此可见,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还真不小呢?
3、在远古时的方向、时间和记数。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也可能在两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原始的人类和大自然艰难地搏斗着。在长期的劳动中,他们不断进步,慢慢地产生了“数”的思想。
他们找到了食物,会想到这是“有”;找不到食物,就会想到“无”。要是找到大量的食物,他们认为是“多”;得到的食物不够吃,他们认为这是“少”。有、无和多、少,是我们祖先最早概括出来的“数”的思想。
直到两万五千年前,人们说“用你的枪头换我的鹿”的时候,还只能用一个指头表示一只鹿,三个指头表示三个枪头。这种一个指头表示一件东西、三个指头表示三件东西的原始计数法,就是他们掌握的全部算术知识了。在那以后的几千年里,他们一直把任何大于三的数量理解为“一群”,或者“一堆”。
那时候没有城镇和村庄,人们过着群居穴处的生活:晚上,他们挤在深深的洞窟里,藏在茂密的林木中;白天,成群结队地到处寻找可以猎取的鸟兽,采集能够充饥的浆果、根茎和谷粒。这种生活是毫无保障的,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在他们的财物中,除了御寒的兽皮、狩猎的武器、盛水的东西,也许还有熊牙或贝壳做的项链。他们的生活这么简单,当然不需要更多的数学知识,就是那种简单的手指计数,也用得很少。
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更需要识别方向和区分季节的知识。有了区分季节的知识,就可以知道远处树林里的果实什么时候成熟;有了识别方向的知识,就能够确定怎么去、又怎么回来。这些知识,是在漫长的年代里,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
在一个熟悉的地区漫游生活,山脉、湖泊、河流就能当作指示方向的路标。可是,原始人很难在一个地方长期定居。树林里的浆果和块茎,过一段时间就被吃光了;飞禽和走兽,为了躲避人们经常的袭击,也逃到别的地方去了;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时候,人们不得不赶快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寻找新的水源。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指示方向的只有日月和星辰了。
太阳是最方便的路标。海边部落的人们发现:太阳每天早上从波涛中升起,晚上落到山岗的后面去。他们就记住:初升的红日指示着大海的方向;正在下落的夕阳指示着山岗的方向。
晚上,用星辰来确定方向很可靠。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那时候的情景:夜幕降临,人们在洞口或者土室、窝棚前点起一堆堆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边。他们抬头凝视那神奇的天空——繁星点点,深不可测。经过了不知多少个夜晚的观察,他们发现:一些星群组成的简单形状,每天晚上都能辨认出来,而且总是在天空的一定位置上,沿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移动着。
在北边的天空上,有一组最引人注目的星群,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把这个星座比较亮的星合起来看,有点像一只大熊。斗头上的四颗像是大熊身体的后部,斗柄的三颗像是大熊的尾巴。
离北斗七星不太远的地方,还有一颗相当亮的星,那就是有名的北极星。它年年月月,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地方,几百年也很少变化,好像钉在那里不动似的。天长日久,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北极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路标!他们在长途跋涉中需要确定方向的时候,就等到夜幕降临,在繁星闪烁的天空,先找到北斗星,把斗顶两颗连成一条直线,再朝着斗口的方向,把这条直线延长五倍的位置,在那个位置上就看到一颗比较亮的星,这就是北极星。找到了北极星,其他的方向就很容易确定了。
日月星辰不只是人类最早的路标,还是人类最早的时钟。生活在热带北部的原始狩猎者,早晨总是看到在阳光下,东西的影子长长地向西指着;中午太阳升到最高点的时候,影子就很短,甚至看不到了;当太阳向西下落的时候,影子又长了,并且不断地向东面伸长。这样,由影子的长短变化,他们就能够大体估量出白天的时间了。
夜晚,他们发现圆月在空中最高点的时候,恰好是半夜。经过长久的观察,他们还可以根据一些星群的位置变化,判断夜间的时间。
要知道比一天更长的时间,想来我们的祖先一定是依靠月亮。一夜接一夜,他们看到月亮慢慢地由圆到缺,最后全看不见了。过了几个漆黑的夜晚,月牙又重新出现,并且慢侵地又变成圆月。
当圆月升起的时候,一个部落来到一片树林边。林子的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可是还没有成熟。部落中有经验的长者说话了:现在别搞这些果子,等下次月亮再圆的时候咱们回来,这些呆子就好吃啦!于是,大家又赶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他们必须按时回来摘取成熟的果实,这就需要计算天数了。
对原始采集者来说,数天数是一个大难题。可不是嘛!时间一去不复返,数天数不能象数死鹿那样,把它们摆成一排,扳起指头去数。开始,他们很可能是在树上或者在棍棒和石头上刻上一道痕,表示过去了一天,刻上两道痕,表示过去了两天。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两次满月之间总是相隔三十天,并且用一道大点儿的刻痕来表示一次满月。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他们逐渐察觉到满月的次数和气候的变化有关系。他们惊奇地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往复一次,恰好是十二次满月的天数——三百六十天。于是第一个包括四季的月历产生了。
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开始有了数数和观察图形的数学知识。
一万多年前,随着经验的丰富、知识的增长和工具的改进,人类逐渐开创了崭新的生活,这就是学会了种植和饲养!
在回到过去居住过的地方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常发现,上次被他们无意撒落的谷粒,现在已经发芽生长;被遗弃的小动物也长大了。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种植植物,饲养动物。从此,他们不再四处飘流,靠采摘野菜和浆果生活,而是播种和收获自己的大麦、小麦和谷子,还有豌豆、扁豆和胡萝卜。在忠实的伙伴——狗的帮助下,他们驯养着羊、猪和牛。原始的采集者和狩猎者,开始变成了农民和牧民!
定居生活以后,人们的财物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经常记录和计算耕具、土地、篱笆、庄稼和畜群了。最早的记录方法,就是前面说到的,用一个记号表示一件东西、两个记号表示两件东西,叫做“签法”。在秘鲁,印加人用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下收获谷物的捆数。在我国,也有结绳记数的古老传说。直到今天,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还有一些牧羊人用在棍子上刻痕的办法,来计算自己的羊群哩!
从事农牧业以后,人们必须准确地预计生羔、产犊和播种、收获的时间,先前的简陋月历,显然是不够用了。要是用三百六十天的月历来推算季节,头一年差五天,第二年就会差十天,年数多了,就乱套了。这样,编制精确的日历,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记录财物和编制日历,促使人们发展书写的数字。
我们今天知道的最早的书写数字,产生在五千年前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人是把数字写在一种纸草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人是把数字写在软粘土上,他们都是用单划表示个位数,用不同的记号表示十位数和更高位的数。三千年后,罗马人照样采用单划组成一到四的数字,并且至今还有人在用哩!
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很多是数字。殷代人已经能用成文数字记录十万以内的自然数。在他们的数字中,头四个字,即一、二、三、四,也是由单划组成的。下页图,是殷甲骨文、周秦金文、汉朝时候用的数字和现代汉语中的数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演变情况。
在早期的数字系统中,最引起人们兴趣的,是美洲中部马雅人的数字。马雅人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文化完全隔绝。他们只用三个符号——点、横和椭圆,就可以写出任何自然数。用点和横可以从一写到十九;在任何数下面加上一个椭圆,就是那个数放大二十倍。但是,在计算时间的时候,他们调整了记数规则:加第二个椭圆的时候,表示乘上十八,而不是二十。马雅人所以做出这样一条规定,大概是原始狩猎者的月历是三百六十天的原故。
那时候,玛雅人也使用三百六十五天的太阳历,一年被分成十八个月,每个月二十天,另外加上五天作为禁忌日。他们通常在石柱上刻出人面形的独特数码记录日期。
小学西师大版1.分一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西师大版1.分一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获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服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分一分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分一分一等奖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一分,分葡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