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课 回忆鲁迅先生 教案 8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第三课 回忆鲁迅先生 教案 13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第四课孙权劝学 教案 1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课黄河颂 教案 1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第五课黄河颂 教案 13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诵读,梳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3.通过品读文本,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及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及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三、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孙权的故事。上网查阅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出示:
1.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2.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
(二)检查课前预习
⑴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涉猎( )当涂( )为博士邪( )肃遂拜蒙母( )
2.解释下列词语。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shè tú yé suì
2.当涂:执政、当权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博士: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涉猎:粗略的阅读 才略:才干和谋略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⑴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学生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明确:
当涂:执政、当权;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涉猎:粗略的阅读;才略:才干和谋略
见往事:了解历史。
非复:不再是。
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论议:谈论,商议。
⑵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重点句子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复述故事并表演。
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脱离注释尝试复述;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添加细节给故事润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②文章有哪些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哪些故事?
明确: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
③试分析文章的结构。
明确:结构: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鲁肃叹学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一)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1)《孙权劝学》一文通过对话刻画孙权、吕蒙这两个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语言分析讨论这两个人物形象。
多媒体出示问题: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了孙权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④通过孙权的语言表现了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明确:①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从句中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③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④孙权的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表现了孙权是一个对下属既要求严格又关怀爱护的君王的形象。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分析蒙、肃两个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①鲁肃的语言表现了他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吕蒙的语言表明他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二)探究主旨。
《孙权劝学》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孙权劝学》主题思想: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写法赏析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
1.详略明晰,突出人物
《孙权劝学》,全文仅区区129字,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全文一共写了两个片断:孙权劝学和鲁肃与吕蒙的交谈。前者交待了吕蒙学的起因,后者交待了吕蒙学的结果。至于,吕蒙如何学,他的学问、才略如何长进都被略去不谈。以“劝学”,表现了孙权的善劝,他对吕蒙的期望、爱护。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突出吕蒙学识的增长。
2.侧面烘托人物
吕蒙在接受了孙权劝学之后,到底学得怎么样?没有直接说,而是让足智多谋的鲁肃来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在结尾又写到了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这一行为,也说明鲁肃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四、交流探讨,互动释疑
1.默读课文,质疑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⑴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明确:吕蒙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的人。
⑵《孙权劝学》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拓展延伸
⑴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读书学习非常重要。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⑵祖逖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明确:人生一世,要有上进心,能积极进取。进取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抒情: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8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研读赏析,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