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课邓稼先 教案 1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课说和做 教案 9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第二课说和做 教案 1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课 回忆鲁迅先生 教案 8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第三课 回忆鲁迅先生 教案 13 次下载
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教学设计
展开1.《邓稼先》练习
一、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难堪(kān) 宰割(zǎi) 鲜为人知(xiān)
B.开拓(tuò)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C.元勋(xún) 呼啸(xià) 死而后已(yǐ)
D.挚友(chì) 彷徨(huáng) 至死不懈(xiè)
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 诞生 阔别 选骋
B.谣言 戈璧 援助 逝世
C.妇儒 癌症 决胜 胆识
D.睿智 叱咤 氢弹 博士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D.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值得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
B.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D.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
5.按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了_____
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全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选文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四川宜宾中考,15—1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8分)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5.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B (A.鲜xiǎn;C.勋xūn;D.挚zhì。)
2.D ( A.骋→聘;B.璧→壁;C.儒→孺”)
3.D ( “可歌可泣”的意思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可歌可泣”包含“值得”的意思,与“值得”用语重复。)
4. A.议论B.记叙C.议论D.描写
5.选择了长河,你也就选择了跋涉。选择了成功,你也就选择了付出。
二、
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标题“我不能走”是邓稼先说的话,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邓稼先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 “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4.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1)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瘸;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2)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难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3)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吃的是玉米粥、窝窝头、腌制的萝卜干。一辈子当一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
6.环境描写,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山村学校的破败与师生学习环境的艰辛。渲染出孤寂、无奈和悲凉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教学点可能被撤销埋下伏笔,也为学生“她”劝他离开作了铺垫。
7.(1)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和奉献的老师的赞美与歌颂。(2)提醒反思:决策部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不搞 “一刀切”。(3)提出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愿景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现状,启人思考。
8.示例一:最后一所学校被撤销。山区的学校环境确实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她”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希望为曾经生活过的学校里的孩子和恩师谋福利: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恩师生活得更好;作为教育局长的“她”要落实县委的相关政策决定等。
示例二:最后一所学校没有被撤销。“她”感受到恩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她”住在山区时,在与恩师、乡亲的交流中感知到她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她”为自己只是一厢情愿“整合教育资源”而不能为乡亲父老和恩师带去福利感到愧疚等。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查,学习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细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写法探究,归纳总结,教师寄语,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