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暑假每日一练(第四周)
展开第1题 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解析】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 4×9=36(块) 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解析】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 40÷4=10(个) 答:擦40块玻璃需要10个同学。 第2题 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解析与答案】 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第3题 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70分钟。求小燕往返都骑车所需的时间。 【答案】根据题意,小燕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时,骑车比步行少用20分钟。所以骑车去学校用15分钟,步行回来用35分钟。则小燕往返都骑车共需要用30分钟。 第4题 哥哥和弟弟两人3年后年龄和是27岁,弟弟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哥哥和弟弟两人年龄的差。哥哥和弟弟今年各多少岁? 【答案解析】 弟弟今年的年龄(27-3×2)÷(1+2)=7(岁) 哥哥今年的年龄7×2=14(岁) 或(27-3×2)÷(1+1/2)=14(岁) 14×1/2=7(岁) 第5题 上体育课时,李老师让同学们站好队“一二”开始报数,先让报“一”的学生退出队列;“一二”报数,再让报“一”的学生退出队列;从第三次开始一律让报“二”的同学退出对列,到最后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他最初在队列的第几位?(请叙述详细过程) 解析:他最初在队列的第4位。 第一次按“一二”开始报数,先让报“一”的学生退出队列,则剩下的是原偶数位上的同学,即开始在2、4、6、8位上的同学; 第二次仍按“一二”开始报数,先让报“一”的学生退出队列,则剩下的是第二次数列偶数位上的同学,即原数列2乘2、4、6、8……位上的同学,就是原数列第4、8、12、16……位上的同学; 从第三次开始一律让报“二”的同学退出对列,到最后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是第三个队列第一位上的同学。 第6题 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果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 解答: 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 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还需要的时间:16×4=64(秒) 答:还需要64秒才能到达8层。 第7题 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答案】要把木料锯成5段,其实只需要锯5-1=4次,每锯一次要3分钟,要求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就是求4个3分钟是多少? (1)把木料锯成5段,要锯几次?5-1=4(次) (2)一共要锯多少分钟?4*3=12(分钟) 答:一共要用12分钟。 第8题 绿化队4天种树200棵,还要种400棵,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完成任务共需多少天? 【答案】:200÷4=50 (棵) (200+400)÷50=12(天) 【解析】 归一思想。 先求出一天种多少棵树,再求共需几天完成任务。 单一数:200÷4=50 (棵), 总共的天数是:(200+400)÷50=12 (天) 第9题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分米,沿长边的中点连线把这个长方形剪开,分成两个同样大的小长方形,它们的周长和原来的周长增加了6分米。那么原来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答案】21平方分米。 【解析】 原来的长方形剪成两个,那么周长就是多了两个宽, 原来长方形的宽就是6÷2=3。 已知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20, 所以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20÷2-3=7分米, 面积就是3*7=21平方分米。 第10题 A、B二人比赛爬楼梯,A跑到4层楼时,B恰好跑到3层楼,照这样计算,A跑到16层楼时,B跑到几层楼? 【解答】 由A上到4层楼时,B上到3层楼知,A上3层楼梯,B上2层楼梯。那么,A上到16层时共上了15层楼梯,因此B上2×5=10个楼梯,所以B上到10+1=11(层)。 答:A上到第16层时,B上到第11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