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练习:第3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测评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2020学年新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练习:第3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测评第1页
    2019-2020学年新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练习:第3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测评第2页
    2019-2020学年新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练习:第3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测评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1页。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60)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完成第1~2题。    年份项目     19612005耕地面积(千米2)400521森林覆盖率(%)36.7920.46气温年较差()24.127.6年降水量(毫米)1 3691 087雨季地表径流(1093)7.18.2水土流失面积(千米2)6110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人)41.560.1 1.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2.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降水变率大 土质疏松 土层较薄 人口密度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森林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是毁林垦荒的结果,而根源是人口的增加。第2,降水变率大、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答案:1.A 2.B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4.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解析:3,由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答案:3.C 4.A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关于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土质致密 地表沟壑纵横 植被覆盖率低 气候比较干旱 冬季多暴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6.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延长了生产链 增加了农民收入 保持水土 改善局部气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5,考查了位于黄土高原的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第6,考查了生态农业的优势。是否延长了生产链,题目信息不足,难以确定;该模式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答案:5.B 6.D燕沟流域位于36°28'N~36°32'N109°20'E~109°35'E,沟口距延安市3千米。该地区地形以陡坡地为主,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1.91%。读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表,完成第7~8题。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面积比例(%)199720032009199720032009顺坝地147.18215.89195.203.094.644.20梯田66.32587.35655.301.3912.6314.09坡耕地1 617.6127.6423.533.922.740.51果园174.1653.04779.13.6514.0416.75天然次生林379.54379.54379.547.968.168.16人工乔灌林1 078.661 781.192 007.9622.6238.2943.16人工草地016.7916.7900.360.36荒沟坡草地1 224773.3454.0125.6716.629.76居民点81.13117.57141.081.702.533.03 7.1997,该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C.土壤板结 D.水土流失8.结合上表分析,为治理上题中的问题,该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B.缓坡修建水平梯田C.扩大果园面积,发展经济D.增加耕地面积,满足粮食自给解析:7,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形以坡耕地为主,耕地面积比例过大(1997),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8,表格中人工林地和人工草地比例明显增加,可以判断该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该地区梯田比例明显增加,说明实行了缓坡修建水平梯田措施;果园面积比例增加,说明该地区扩大了果园面积,发展经济;该地区耕地总面积比例降低。答案:7.D 8.D导学号6379403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的整治研究。结合下图,完成第9~10题。9.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钢铁 B.钢铁、煤炭C.机械、煤炭 D.钢铁、电力10.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该区用地紧张 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9,鲁尔区的传统主导工业是钢铁和煤炭工业。第10,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劳动力技能也较强。因此,这些不是导致新兴企业不愿落户的原因。答案:9.B 10.C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第11~12题。11.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12.“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1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12,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11.C 12.A山西省煤炭行业拓展煤基新兴产业,在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第13~14题。13.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缓解运输压力 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 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4.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解析:13,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14,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答案:13.A 14.D下图为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示意图。该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使东三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的农、牧、工业等得到持续发展。读图完成第15~16题。15.为保证西水东调工程有稳定的水源进行调配,在印度河上游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B.修建水库C.开辟梯田D.兴建大型聚落16.图中的控制闸多位于(  )A.水流平稳,河面开阔的平原地区B.水流湍急,河道狭窄的峡谷地区C.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盆地内部地区D.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的高原地区解析:15,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印度河水量的季节变化,保证河流有稳定的水源。第16,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建控制闸工程量小,工期短,投资小。答案:15.B 16.B截至2015718,新疆电网已经累计外送电量375.6亿千瓦时。完成第17~18题。17.对调入区来说,疆电外送可以产生的直接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18.与输煤相比,输电的优势体现在(  )A.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B.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解析:17,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不能直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输入的电力能源是清洁能源,可减轻调入区环境污染。第18,把煤炭转换成电能输出,可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输煤和输电的共同优势。答案:17.C 18.D阅读下图,完成第19~20题。 19.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从甘肃东南部穿过,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20.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的来源地是(  )A.俄罗斯B.欧洲C.中亚D.波斯湾地区解析:19,宁夏、陕西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第20,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答案:19.C 20.A二、非选择题(40)21.(10)读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简述图示A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解析:(1),从图中可知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具有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规律,并且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第(2),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答案:(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2)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22.(10)下图中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图中阴影区域所示的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2)如果该区域一直以输出煤炭和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试分析这样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3)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能源基地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产业链,请判断EF表示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解析:(1),根据河流、铁路等信息,判断该区域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的交界处,该区域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要从资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要从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以及开采煤炭、利用煤炭带来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考虑。第(3),煤泥、煤矸石可以用来发电,粉煤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该产业链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1)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势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靠近能源消费区,市场广阔。(2)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一直输出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开采煤炭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将煤炭转化为电力会加剧本区域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状况。(3)E表示的工业部门是电力工业,F表示的工业部门是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23.(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2013930,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气。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经过地区示意图。(1)图中A线为输  (/)管道,理由是                   (2)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3)简述修建中缅油气管道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解析:(1),重庆位于川渝天然气区,石油资源缺乏,因此A线是输油管道。第(2),中缅油气管道经过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夏季炎热多雨,河流较多,物资补给困难。第(3),修建中缅油气管道实现了石油运输渠道的多元化,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缓解西南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答案:(1)油 重庆位于川渝天然气区,石油资源缺乏(2)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夏季炎热多雨,河流较多;物资补给困难。(3)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缓解西南地区能源紧张状况。24.(10)读江苏省主要发电厂和江苏省年平均风速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江苏省火电站的分布特点是什么?(2)在风力发电场的选址评估中,abc三地的主要优势条件分别是什么? (3)图示输气工程的主气源地在  (省级行政区简称),该工程对气源地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江苏省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由图可知,火电站主要沿铁路线、河流分布。第(2),a地的风速大,b地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c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市场广阔。第(3),图示输气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主气源地位于新疆,该工程对气源地的作用主要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第(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都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答案:(1)沿河流(长江、京杭运河)、铁路线分布。(2)a:风能资源丰富;b:用地条件较好(沿海滩涂面积大);c:靠近电力消费市场。(3)新 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4)跨区域调入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关试卷

    高中鲁教版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8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