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鲁教版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课时训练
展开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后篇巩固探究
20世纪6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趋于衰落;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据此完成第1~2题。
1.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2.鲁尔区采取的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
①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②扩大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③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④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煤炭工业衰落一是由于石油、天然气的利用,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煤炭地位下降;二是由于煤炭开采成本上升,本地煤炭失去竞争优势。钢铁工业衰落是由于世界性的钢铁过剩。鲁尔区铁矿石最初来自法国东北部,后来从北欧进口。第2题,鲁尔区应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答案:1.D 2.C
鲁尔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德国最大工业区。完成第3~4题。
3.下列表示德国鲁尔区工业联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4.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在原因是 ( )
A.工业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解析:第3题,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工业以煤炭为中心形成关联产业。第4题,该工业区一度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煤炭生产,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3.A 4.A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湘江流域图和莱茵河流域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有关鲁尔工业区和长株潭经济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属于新兴的工业地域
B.都是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工业地域
C.工业地域内水资源丰富
D.工业地域内大量工厂外迁
6.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对长株潭经济圈的发展有明显借鉴作用的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积极引进资源型企业
C.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
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鲁尔工业区和长株潭经济圈都位于河流沿岸,工业地域内水资源丰富。第6题,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对长株潭经济圈的发展有明显借鉴作用的是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5.C 6.C
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铁矿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第7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德国劳动力不廉价。第8题,东北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答案:7.A 8.B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完成第9~10题。
9.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
10.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第9题,右图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10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采取的共同措施。
答案:9.D 10.B
导学号63794028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该省区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
①交通运输便利 ②农业基础好 ③能源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该省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提高能源外运能力 ②尽量减少能源加工转化 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④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1题,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交通比较便捷,是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第12题,该省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通过增大能源外运量,精加工、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实现。
答案:11.B 12.C
阅读某文学作品对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的描述:“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 ②石油化学工业发达 ③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 ④荒漠化和农业污染问题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从环境因素考虑,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 )
解析:第13题,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鲁尔区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不会出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鲁尔区石油资源贫乏。第14题,鲁尔区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盛行西南风,所以工业区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住宅区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答案:13.C 14.A
15.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8年3月,阜新市被国家界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2008年10月,辽宁启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
①矿区有大量废弃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④农业能承载更多劳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阜新的转型肯定是根据当地的优势来确定的,其向“现代农业”转型,说明阜新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优越,发展依据就是其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答案:A
16.(研究性学习)济宁市位于山东的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口众多。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济宁市简图。
材料二 济宁市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耕地规模小,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长期以来重化肥轻农家肥和掠夺性生产的经营模式,使地力水平严重下降。
材料三 2010年10月,济宁市在煤矿塌陷地上建起的太阳能实验电站正式并网发电。
(1)结合材料,分析济宁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策略。
(2)近年来,图中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请你分析该种城市目前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3)济宁市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请你为图中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针对材料中提到的“耕地规模小,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可从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等方面作答。第(2)题,目前该类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资源的储量、开采量、人工成本、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第(3)题,太阳能电站是高科技产业,对于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同时太阳能能量较为分散,所以太阳能电站的占地面积较大,济宁地区有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地可以利用,建设太阳能电站也有利于促进这类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第(4)题,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方面考虑。
答案:(1)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化;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
(2)部分煤矿接近枯竭,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升高,能源结构单一,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地面塌陷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较为严重。
(3)土地、资金与技术条件的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动塌陷地的综合开发。
(4)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交通网络;发展清洁生产。
17.东北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长期以来,东北某城市形成了单一的以煤产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单一重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出其弊端,造成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负担加重等问题。为此,该城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东北某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注:图中虚线框内为原产业结构
(1)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中,字母A表示哪种工业部门?东北地区发展该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哪些?
(2)东北某城市从单一的以煤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调整为煤产业与非煤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试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所示产业模式的优点。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东北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与鲁尔区存在很大相似性,根据煤炭产业和机械工业的信息,尤其是这些重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可以看出A为钢铁工业。进而结合东北地区的区位条件,可以分析当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第(2)题,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源型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其优点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这是分析该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答案:(1)钢铁工业。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市场广阔。
(2)改变以煤为主导的单一结构,优化了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能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新产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利用老工业设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等。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
鲁教版必修三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达标测试,共8页。
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必修三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