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 单元活动 3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四 4.1自然灾害的成因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五 4.2自然灾害的防避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六 单元活动 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本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三)
(第三单元)
(90分钟 100分)
【合格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9·北京高一检测)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图2位于图1中的( )
A.a B.b C.c D.d
2.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东部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2为溶洞,位于岩石圈,图1中的c层。第2题,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在云贵高原,即我国南方地区。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 ,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题。
3.重排下列序号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
①纵向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解析】选C。根据上图中信息可知,幼年期需要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抬升,故最先发生的是②过程;青年期流水、风力在平坦的地表侵蚀,使沟槽加宽加深,其次发生的是④过程;壮年期新沟槽切断旧沟槽,形成雅丹体,再次发生的是①过程;消亡期雅丹体逐渐消失,大部分形成戈壁面,最后发生的是③过程。
4.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香格里拉县突然来个急转弯,转向东北,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下图)。图中甲处地貌及所形成的外力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
A.凹岸——堆积作用B.凸岸——堆积作用
C.凹岸——侵蚀作用D.凸岸——侵蚀作用
【解析】选B。根据上图可看出此处位于河流凸岸,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
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完成5~7题。
5.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点的海拔是500米
B.南坡比北坡要陡
C.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
D.全长约2.5千米
6.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 )
A.梅岭古道 B.323国道
C.韶赣高速 D.都需要
7.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C.连接城镇,方便出行
D.少占耕地,保护农田
【解析】5选D,6选C,7选C。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梅岭古道经过处最高海拔在500~600米,大于500米。南坡等高线比北坡等高线平直,坡度平缓。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阴坡,冬季南坡比北坡气温高。量得梅岭古道的图上距离为2.5个比例尺单位,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2.5×1千米=2.5千米。第6题,读图可知,韶赣高速穿越的山区面积最广大,需要开凿较长的隧道。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323国道经过处,村镇密集,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连接城镇,方便出行。
读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M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B.纬度越高该层厚度越大
C.土壤矿物养分都来自该层
D.土壤粗细质地与之关系密切
9.图示各自然要素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8选D,9选C。第8题, M层位于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为土壤层,土壤粗细质地与之关系密切。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圈。纬度越高风化壳的厚度越小。土壤矿物养分都来自岩石圈。第9题,图示各自然要素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是③,生物圈联系了其他三个圈层,使地球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①是岩石圈,②是水圈,④是大气圈,不是最活跃因素。
10.假如某冲积扇是经过多次冲积而成,下图所示为“该冲积扇的剖面图”。该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中,河流流量、流速最大的时期是 ( )
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依次是Ⅱ、Ⅲ、Ⅳ、Ⅰ
A.Ⅰ 时期 B.Ⅱ 时期
C.Ⅲ 时期 D.Ⅳ 时期
【解析】选B。河流流量、流速越大,沉积物的颗粒越大;反之沉积物颗粒越小。
(2019·济宁高一检测)下图示意黄土高原风力沉积物厚度的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黄土高原的风力沉积物主要来自( )
A.盛行西风 B.东北信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12.兰州东侧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增强 B.山脉阻挡
C.降水偏多 D.农耕发达
【解析】11选C,12选B。第11题,图示地区西北部黄土沉积薄,东南部沉积厚,可判断黄土高原的粉尘来自西北方向,应该是偏西风或西北季风带来的粉尘沉积形成的。第12题,兰州东侧位于风道处,南部山脉阻挡黄土、沙尘,故该地黄土堆积较厚。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的岩层剖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城镇所在位置的地貌最可能是( )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河漫滩 D.U形谷
14.农田所在地形的主要成因是断层下陷和( )
A.流水沉积 B.流水向下侵蚀
C.流水搬运D.流水侧向侵蚀
【解析】13选C,14选A。第13题,从图中弯曲的河道可看出,城镇位于河漫滩上游河流的凸岸。第14题,农田位于河道上,下面有深厚的沉积物,说明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15、16题。
15.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5选B,16选B。第15题,观察四幅照片可知,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②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③为风力沉积地貌(沙丘),④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第16题,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利于聚落(城镇、乡镇等)建设,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7.下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解析】选C。依据题意,根据表层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是: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位于甲地的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徒步活动,行进过程中 ( )
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
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
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
D.沿途看见成群的牦牛
19.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可能为( )
A.599米 B.699米 C.799米 D.899米
20.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坝址为( )
A.乙处 B.丙处 C.丁处 D.戊处
【解析】18选B,19选C,20选D。第18题,读图分析可知,乙处为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在乙地不能感受飞流直下。丙地位于峡谷之中,可以欣赏峡谷风光。丁地与学校之间有高山阻隔,在丁地看不到学校。图示地区海拔较低,不是青藏高原,看不到成群的牦牛。第19题,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在700~800米。第20题,读图可知,图中戊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地形狭窄,容易施工,适合修建水库。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19·北京高一检测)读下图中四幅地貌景观,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千沟万壑”描述的是__________,该地貌区特色民居为__________。
(2)四种地貌中位于我国湿润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下图正确反映峡谷剖面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题)。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
(4)描述广东丹霞山地貌特点。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象,窑洞是本地区的特色民居。第(2)题,敦煌、陕西处于内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广东及三峡为湿润地区。第(3)题,长江三峡是河水下切侵蚀而成,呈V形。第(4)题,描述丹霞山特点从位置、起伏、颜色、形态、层理等方面描述。
答案:(1)乙(黄土高原) 窑洞
(2)甲 丁 (写全称也可以)
(3)河流侵蚀(河流冲击) D
(4)陡峭的山崖、红色的岩石、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碧绿的河溪。(合理即可)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可能有____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图1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可判断出该地为“峰林”。读图2,分析地貌类型界线东西两侧地形特点,西侧较为平缓,东侧多山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第(3)题,喀斯特地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答案:(1)峰林 东 地下河(溶洞)
(2)石灰 较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2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2)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3)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CD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
(4)图中甲、乙两处为观赛台,选择能看到CD段赛况的观赛台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势高低及起伏大小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等高距为5 m,该线路穿过了3条等高线,故最少有两个等高距的高差,最大接近4个等高距的高差。第(3)题,若由A到D骑行,则AB、CD两段为上行路段,BC段为平行路段,故BC段最省力。第(4)题,甲处与CD段之间无障碍阻挡视线,而乙处与CD段之间有山峰阻挡视线,故甲处更合适。
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
(2)10~20 m。
(3)BC段。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4)甲处。因为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
【等级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19·广东惠州三调)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处地层连续完整的自然黄土剖面。黄土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某研究团队采集样本,检测化学元素组成与含量,发现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黄土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作用 B.冰川作用
C.河流作用 D.风力作用
2.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
( )
A.盐渍化显著
B.地表湿度大
C.植被发育差
D.风力作用强
3.该剖面地层分布反应古气候( )
A.多次变化,干旱期长
B.多次变化,湿润期长
C.相对稳定,寒冷干燥
D.相对稳定,温暖湿润
【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黄土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是由风力沉积而成的。第2题,钠易溶于水,淋溶迁移,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地表水丰富。第3题,该剖面地层以黄土为主,黄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说明该地气候长期干燥。黄土层之间有其他土壤,说明古气候的变化多。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甲、乙两区域的主要风力作用分别为( )
A.侵蚀、侵蚀B.侵蚀、堆积
C.堆积、侵蚀D.堆积、堆积
5.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 )
A.偏东风B.偏南风
C.偏西风D.偏北风
【解析】4选B,5选C。第4题,该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根据海拔及等高线分布情况,甲、乙两区域分别位于沙丘两侧,甲侧地势低,为风力侵蚀形成的洼地。乙侧地势高,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侧风吹扬沙粒,滚动到乙侧堆积,所以甲位于迎风地带,乙位于背风地带。结合指向标,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偏西风。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大部分坑壁都是陡崖环绕。天坑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解,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所形成的。下图为贵州省天坑及溶洞示意图,图中岩层都是软硬程度相同的石灰岩层。
(1)试推断图中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2)指出溶洞①与溶洞②所在岩层的新老关系,并分析理由。
(3)试分析图示地区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河水丰富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以及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1)原有石灰岩受地壳抬升作用隆起;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溶洞;受外力作用影响,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
(2)溶洞②所在岩层较溶洞①所在岩层老。理由:两溶洞均以石灰岩为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埋藏位置越偏下,岩层年龄越老。
(3)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通过溶洞流入地下暗河;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9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