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PPT整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综合提升三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综合提升三课件,共14页。
单元综合提升三·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必备·1.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1)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2.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叫风蚀地貌。敦煌的风蚀地貌具有“ 顶平、身陡 ”的特点。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 ,叫纵向沙垄,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叫金字塔形沙丘 ,形状类似新月的叫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3.流水侵蚀4.土壤的分层结构(剖面)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5.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学科技能突破·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受图幅范围限制,等高线往往不能全部呈现闭合状态。(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能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6)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1)两点或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①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②两点的相对高度:A.确定两点的海拔范围B.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2)两地坡度=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两地间的水平距离,如下图A、B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P=h/s。(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内部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A点的海拔0~10米,B点的海拔20~30米。学以致用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此回答1~3题。1.图示地貌可能是( )A.风蚀蘑菇 B.沙丘C.山前冲积扇 D.三角洲2.该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3.图中Q等值线的数值为( )A.711米 B.712米C.713米 D.714米AC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图示地区为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读图可知,图示等高线中虚线是隐含的,是被其上部的景象遮挡住了的风蚀蘑菇的颈部;沙丘等高线闭合,没有重叠部分;冲积扇等高线是扇状;三角洲等高线海拔低、堆积体呈三角状。第2题,该地貌为风蚀蘑菇,成因是风力侵蚀。第3题,图示等高距1米,故P处数值应是713米。Q处比P处高出一个等高距,则Q的数值为714米。
单元综合提升三·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必备·1.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1)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2.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叫风蚀地貌。敦煌的风蚀地貌具有“ 顶平、身陡 ”的特点。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 ,叫纵向沙垄,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叫金字塔形沙丘 ,形状类似新月的叫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3.流水侵蚀4.土壤的分层结构(剖面)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5.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学科技能突破·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受图幅范围限制,等高线往往不能全部呈现闭合状态。(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能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6)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1)两点或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①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②两点的相对高度:A.确定两点的海拔范围B.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2)两地坡度=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两地间的水平距离,如下图A、B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P=h/s。(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内部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A点的海拔0~10米,B点的海拔20~30米。学以致用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此回答1~3题。1.图示地貌可能是( )A.风蚀蘑菇 B.沙丘C.山前冲积扇 D.三角洲2.该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3.图中Q等值线的数值为( )A.711米 B.712米C.713米 D.714米AC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图示地区为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读图可知,图示等高线中虚线是隐含的,是被其上部的景象遮挡住了的风蚀蘑菇的颈部;沙丘等高线闭合,没有重叠部分;冲积扇等高线是扇状;三角洲等高线海拔低、堆积体呈三角状。第2题,该地貌为风蚀蘑菇,成因是风力侵蚀。第3题,图示等高距1米,故P处数值应是713米。Q处比P处高出一个等高距,则Q的数值为714米。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