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检测(B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检测(B卷)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检测(B卷)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检测(B卷)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题,共7页。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检测(B)对应学生用书P29                   考点题号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212(1)(3)(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01112(2)13(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413(1)(3)气候资料的判读5678912(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读图,回答12 1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图所示环流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答案 A解析 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从a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可知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又因为b气压带在a气压带的北部,因此图示环流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2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气压带的影响下气候干旱BQ地盛行东北风C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答案 C解析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位可以判断该图所示环流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在b气压带的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盛行西南风。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如图所示)读图回答343.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洋流答案 A解析 甲、乙两地全年高温,主要是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全年获得太阳辐射量。4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  )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甲地受西南风影响,降水多,乙地受来自大陆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读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565.关于图中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答案 B解析 图中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6关于图中气候类型分布的判断正确的是(  )A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B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C南北纬10°之间D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答案 C解析 图中雨热不同期,属于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读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结构图,完成797.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冬雨夏干,故为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夏雨型;热带雨林气候为全年多雨型;热带沙漠气候为全年少雨型。8下列不属于乙丁两种气候类型共同特点的是(  )A都位于热带B都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C全年都是高温D降水季节分配都不均匀答案 D解析 由资料可判断:乙为热带雨林气候,丁为热带沙漠气候,二者都位于热带,全年高温。资料显示:二者都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分配都均匀,甲为多雨型,丁为少雨型。9杭州的气候类型为(  )A  B.乙  C.丙  D.丁答案 C解析 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因此杭州夏季多雨,故C项正确。读中国19522010年冬季气温变化图,回答101110.下列年段冬季气温较稳定的是(  )A19521957    B19821987C19921997    D20022007答案 C解析 读图可知,冬季气温最接近多年冬季气温均值的年段是19921997年。111955年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可能是(  )A西北季风偏强    B.东南季风偏强C亚洲高压偏弱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偏弱答案 A解析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可能是亚洲高压势力偏强,冬季西北季风势力偏强。二、综合题(56)12下图中左侧阴影区为气压带abc为风带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0)(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试说明判断理由(6)(2)此季节地盛行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用箭头画出图中abc三个风带的风向(6)(4)图中地终年受________气压带影响;图中①②③三地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的是________(4)(5)判断图中四地的气候类型(8)答案 (1)7月 亚洲南部盛行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北移(2)东南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画图略(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4)赤道低 (5)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解析 (1)题,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及风向可判断时间。第(2)题,夏季亚洲东部盛行东南风,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3)题,读图可知,a位于东北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b位于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c位于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第(4)题,图中地位于刚果盆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地受季风影响,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影响。第(5)题,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13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6)(1)指出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的气候类型(6)(2)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和7月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等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气流的干湿状况(12)(3)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说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并解释原因(8)答案 (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2)1月: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7月: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3)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解析 (1)题,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的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是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1月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7月澳大利亚是冬季,大陆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东南风是离岸风。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第(3)题,澳大利亚大陆的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悉尼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相关试卷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必修1本册综合课时作业,共13页。

    高中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课后练习题,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后测评,共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